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4月上旬,《人民军队》报在二版突出刊发了一篇题为《我从电脑军事游戏中摸索训练诀窍》的稿件,受到广泛好评。报社领导两次在业务会上称赞"此稿不错";作者所在部队领导也赞扬稿件问题抓得准、写得实。此稿在报社月评中被评为优质稿。回想编辑此稿的过程,最大的收获和体会是,要善于从基层官兵自发来稿中提取新闻,沙里淘金。  相似文献   

2.
田炜 《军事记者》2006,(10):36-37
2006年3月23日,《空军报》一版头条刊登了一篇题为《一名骨干缺席何以导致一场演练推迟》的稿子,受到广泛好评,有的读者专门致信编辑部称“这篇消息旗帜鲜明地倡导向军事训练中的薄弱链条开刀,对空军部队进一步深化‘全员全装深训精训’活动,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有启示作用”(详见《空军报》4月22日三版通联桥《向军事训练中的薄弱链条开刀——简评消息〈一名骨干缺席何以导致一场演练推迟〉》)。稿件随后还被评为《空军报》一季度优质稿。此稿的编辑过程说明在报道主题的选择上,只要紧紧依托新闻现象背后的时代背景,在抓问题上下功夫,就能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  相似文献   

3.
张兵 《军事记者》2008,(7):53-54
2008年5月10日,人民军队报在二版头条位置刊发了一篇消息:《“草船借箭”进试卷》。稿件见报后,引来不少好评。一些读者称赞此稿内容颇有新意读来令人眼睛一亮。此稿被报社评为当月优质稿。  相似文献   

4.
张志荣 《军事记者》2002,(10):27-29
信不信由你,《解放军报》现在竟然闹起了“稿荒”,一、二、三版都缺稿。有的同志可能会说:“我写了那么多的稿件,你们一篇都不用,缺啥稿?”所谓缺稿,不缺一般化的稿件,缺少的正是可供选用的优质稿。  相似文献   

5.
很多通讯员都有这样的体会,表彰赞扬之类的稿好写,揭露、批评性的稿就难写了。写表扬稿,即使稿件中有些小缺点,别人也不会求全责备,而写揭露、批评性的稿,一个词用得不准确,也会带来一大堆麻烦。在这一点上,我自己是深有体会的。我是去年七月份调到北京市轴承工业公司做宣传工作的。工作中了解到我们公司下属的××轴承厂有一名青年党总支副书记,上任后大胆抓工作,敢于碰硬,在领导班子调整中坚持原则,使厂里工作有了起色。不久,我就采访了他,并整理出稿件寄给了《北京日报》。去年十二月份这篇稿被《北京日报》采用了。可没料想,这篇稿一见报,马上  相似文献   

6.
2009年3月14日,《人民前线》报在二版头条位置刊发了一篇消息《误工补助设等级训好训差不同酬》。这篇经过编辑深加工的自然来稿见报后,受到好评,军区有关业务部门的同志专门打来电话,称赞此稿刊登得很及时,对落实新大纲训练有很好的推广借鉴作用;报社在周例会和月总结时表扬此稿问题抓得好、抓得准。这篇稿件给我们的启示在于:一篇好稿件犹如散落在沙砾中的珍珠,只要用心串好,就会光彩四射。  相似文献   

7.
李德忠 《军事记者》2008,(11):33-34
2008年8月1日,济南军区《前卫报》在二版头条位置,加枢刊发了一篇《把耽误的训练时间补回来》的消息。这是一篇反映某炮兵团参加抗震救灾归来后,迅速投入军事训练的新闻。稿件见报后,不少读者特别是作战部队负责军事训练的官兵纷纷给编者来信来电,称赞此稿非常及明,说出了组训者心中所想、参训者心中所盼的话,生动地展示了部队官兵参加重大军事活动之后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风貌,以及心系战斗力提高和谋打赢的使命感。从新闻采编业务的层面上讲,这篇稿件的可取之处,在于它的普遍性和指导性比较强。  相似文献   

8.
赵成亮 《记者摇篮》2005,(3):39-44,26
今日一版版式编排很有特点,《要闻宽带》栏目发了四篇短新闻。使一版的信息量更加大了。一版包括图片新闻总共发了14篇稿件。让人有一种贴近感。两篇省领导活动报道写的短小精悍,各有特点,更增加了一版的生气。看过十二版《要闻》《钢都荒漠变绿洲》的报道。使人确有气爽神清之感,这篇报道与今日的《新辽沈战役》配合起来刊发很有一番特别意味。  相似文献   

9.
1月17日,军报在一版头条刊登了我编发的《肖龙旭免试成为清华大学博士生》一稿,值夜班的总编室吴主任看了稿后,连夜写了一篇评报:《轻武器也能打胜仗》,对此稿选择的角度给予了肯定。此前,此稿在评委拟评头条时,以满票通过。稿件刊发后,在清华大学引起反响。清华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杨家庆说,清华为能培养肖龙旭这样的高素质人才感到高兴,要让更多的国防人才进入清华园。一篇不足800字的新闻,何以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我认为可以套用一句军事术语来说明,就叫:攻其一点,兼顾其余。攻其一点,首先要选准主攻方向,要从最有新闻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陈尚忠 《今传媒》2007,(4):63-63
题中的"反面报道"是指"正面报道"以外的报道,所以写这篇辨"反面报道"不算业务成绩的稿子,是因为2006年10月30日《扬子晚报》刊载稿中披露:安徽省人事厅下文规定,每年在中央主要媒体刊播宣传安徽的"正面报道"(稿件)少于3篇的记者编辑,将无法获评高级职称.此举引来无数质疑.  相似文献   

11.
从事党政系统的报道对于晚报记者来说是个“苦差事”。我四年前毕业到《宁波晚报》工作,便接手了这一行。四年的实践,体会了跑党政系统的难处,不过也找到了一些窍门。 我觉得晚报记者从事党政系统报道有“三难”。 一、两头为难。一般来说,由于各自所站的角度不同,普通读者喜欢简洁明了、短小精悍的报道,而一些领导比较关心的是自己出席的活动报道位置有多高、讲话有多长。特别是遇上工作性、程序性的活动和会议,如果不写报道,活动主办单位不高兴,可这样的活动稿件写起来又容易生硬,读者不满意。有时稿件写得短了,读者满意了,可是主办单位或领导往往认为报道不全面,觉得没有一长串领导名单,体现不出会议的重要性。二、出好稿难。人们普遍对报道会议的稿  相似文献   

12.
论文缩微     
文章忌“熟” 牛明汉在《军事记者》杂志2004年第8期上撰文说,雷同,指不该相同而相同。说稿件雷同,无非是说这篇稿件与那篇稿件的标题、内容相同,或标题不同内容相同,或内容不同写法相同,如此等等。这种情况见报稿中常有,  相似文献   

13.
一篇新闻性、针对性强的好稿读罢大连磷肥厂《化肥袋里有张“保险证”》这篇不足300字的报道,深感它的新闻性和针对性都比较强。记者深入实际,用脚板踩,眼睛寻,写出具有特点的短新闻。此稿以鲜明的态度,宣扬热心、真心支农的好典型,无形鞭挞了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行...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经常写一些稿件,1987年我共写了320多篇新闻稿件,只被地市级报刊电台采用了两篇,一度失去了信心,不愿再写稿件,去年,我又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自费订阅了《新闻知识》,使我受益不少,学到了很多新闻知识,1988年1月份到12月份,我共发出稿件110多篇,被报刊电台采用28篇,其中省以上报刊电台上稿21篇,地市级报刊电台上稿7篇,并被支队评为新闻报道一等奖。所有这些成绩都应归功于我的良师益友——《新闻知识》,是她提高了我的上稿率。  相似文献   

15.
尊敬的《军事记者》编辑:你们好!道一声:辛苦了!我是一名基层新闻报道爱好者,也是一名新闻函授学员。今天提笔写这封信,是感谢编辑们把我的一篇小稿《某团为报道组增添新设备》改后在今年第6期的《军事记者》刊登出来了。  相似文献   

16.
今年4月上旬,《人民前线》报刊登消息《不打电话预告进门直奔主题全程实行帮带》在部队上下引起了较大反响,被报社评为优质稿。官兵们来信来电,夸此稿像一场及时雨,对改变机关作风、端正服务态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和示范作用。这篇稿件给新闻采编人员的启示是:对埋没在来稿中的"金子",要认真对待,并下功夫打磨,使之具有新闻性、可读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7.
一、冯金声其人年已72岁的冯金声幼时读过几年的私塾。20世纪70年代初,因他有些文化,村里让他当上了学习读报员。1971年的一天,他比着报纸上新闻稿件的样子写了一篇《毛主席著作需勤学》的稿子。不久,此稿在《南阳日报》上发表,报社还给他寄来了0.9元的稿费。顿时,冯金声居住的好庄村热闹起来,人们奔走相告:冯金声上报纸了。也就是这篇小稿件,引导着冯金声走上了新闻写作之路。有耕耘就有收获。从此,冯金声写新闻一发而不可收。30年来,他常常利用农闲时间走东串西去采访,深夜孤灯驱寂寞。他先后在《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8.
我是1985年元月份才开始学习写新闻稿件的,一年半时间里,已经在中央、自治区、地州级报刊刊稿一百三十多篇。我学写稿的体会是:从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体会最深的事开始下笔,这样的稿件容易刊用。因为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亲身经历过的事,本身就是笫一手材料,写起来顺手。我的第一篇见报稿件《一  相似文献   

19.
本报讯毕元冬报道:白山军分区在平时工作中大力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名干部年内在省级以上报刊电台发表一篇新闻报道稿件,被上级机关内部采用一篇调研文章,写一份有价值的报告,结合业务讲一次课,为领导提一条有价值的建议。1999年全分区百余名干部中有80%的干部在省以上报刊上稿,白山军分区与被《东北后备军》等单位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白山军分区注重加强新闻报道工作@毕元冬  相似文献   

20.
陆安权 《新闻知识》2001,(11):51-51
由于大报面向全国,档次高,稿源多,对来稿要求相当苛刻,因此,基层通讯员的稿件很难被大报采用。近年来,我就如何在大报上稿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和尝试,收到一定效果,每年在大报上稿10至20篇,今年1至8月,已在大报上稿16篇,其中《人民日报》1篇、《法制日报》7篇、《人民公安报》8篇。一、善于“淘金”,找出亮点。写稿子要讲究艺术,要善于从新闻材料中提炼主题,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稿里淘金,这是稿件能否上大报的关键。当你得到新闻素材时,不要轻率仓促动笔,应该静下心来,对自己所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思考,反复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