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王小朋 《青年记者》2012,(32):49-50
广播音乐节目一直是广播节目中最受听众喜爱的节目类型之一。音乐节目除具娱乐作用外,还肩负着一个重要的职责——引导、教育听众,提高听众的审美情趣。这就要求广播音乐节目的主持人适应这种需求,努力制作出优质的广播音乐节目。节目创优是一项系统工程,创优的节目虽然来源于日常播出的节目,但又高于日常节目,对日常节目具有示范作用。音乐对主题表达的能动参与广播音乐专题节目由语言、音乐、音响三部分构成。语言表意,音乐表情,音响表真。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广播音乐节目最富想象性,靠想象感受听觉形象之真、之幻、之美。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声音系统,也是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介质之一。这不仅因为以娱乐欣赏为主的音乐节目,在广播电视节目系统中占有很大比例,而且它作为节目构成的要素之一,以各种形态进入节目制作过程,成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节目音乐。本文论述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音乐,也不是广播电视音乐节目,而只是研究各类节目中的音乐成分——节目音乐。  相似文献   

3.
马莉 《视听界》2008,(4):92-93
音乐、新闻和谈话无疑是广播电台节目中最重要的“三剑客”。音乐节目被认作是广播最初的节目形态之一。音乐节目主持人提供音乐的伴随欣赏,传播音乐信息,引导听众的音乐欣赏口味,甚至影响音乐的流行趋势,因而往往散发出偶像的光芒,并深受听众喜爱。由音乐衍生出的音乐广播节目也因为强调情感和心灵的契合而显得美轮美奂和“软”性十足。  相似文献   

4.
音乐与广播的珠联璧合,使广播音乐节目成为最受听众欢迎的节目类型之一,一直占有着广播节目的重要一席,同时对社会音乐生活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和唱片工业的发展,广播音乐节目的类型越来越多样,所传播的音乐内容也越来越广泛。据有关资料介绍,国内音乐电台和综合台的音乐类节目,按照节目形式的不同,主要可以划分为欣赏类音乐节目、杂志类音乐节目、娱乐类音乐节目、情感类音乐节目。  相似文献   

5.
正广播音乐节目是广播最主要的节目形态之一。目前国内音乐广播及综合台的音乐类节目基本可以划分为欣赏类音乐节目、杂志类音乐节目、娱乐类音乐节目、情感类音乐节目等。相比于其他几类,情感类广播音乐节  相似文献   

6.
杨洋 《现代传播》2002,(1):132-133
在各类广播节目中 ,广播音乐节目一直是最受欢迎的节目样式之一 ,音乐台的收听率在各系列台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广播音乐节目的主持人也纷纷成为追星族追逐的目标 ,这都是不争的事实。但是 ,广播音乐节目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除了广播节目之间的竞争 ,音乐电视的优势 ,随着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日益走俏 ,广播电台在与电视台的拉锯战中又多了一个颇具潜力的“敌人” ,网络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受众观念 ,交互式信息传播方式使“受众”开始由被动接收转为主动选择。更何况现在的国际卫星电视也是来势汹汹 ,目前全世界的卫星电视节目有 30 0…  相似文献   

7.
广播音乐节目应该是数量最多的广播节目类型之一,各种类型的电台,几乎或多或少都会有一档或多档音乐节目。一方面这类节目制作相对简单,受众广泛;另外,在语言类节目之间穿插,有利于梳理收听节奏。但目前大多数音乐节目存在套路化和节目受众低龄化问题。如何让节目既有形,  相似文献   

8.
在各类广播节目中,广播音乐节目一直是最受欢迎的节目样式之一。近年来,广播音乐节目在市场化的发展中营造了新的市场,节目质量和收听率不断攀升,很多音乐台的收听率在各系列台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广告额度也在不断地增加,创造了广播新亮点。但是,广播音乐节目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除了广播节目之间的竞争,还有与电视和网络的竞争。面对严酷的竞争态势,广播音乐节目的主创人员必须居安思危,  相似文献   

9.
高佳桢 《东南传播》2010,(2):119-120
音乐作为广播声音三要素之一,在各种广播节目中对想像空间营造、气氛的渲染、情感的抒发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播旅游节目作为众多广播节目形式中的一种,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和发挥音乐元素为节目服务?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浅谈了音乐在广播旅游节目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广播音乐节目应该是数量最多的广播节目类型之一,各种类型的电台,几乎或多或少都会有一档或多档音乐节目.一方面这类节目制作相对简单,受众广泛;另外,在语言类节目之间穿插,有利于梳理收听节奏.但目前大多数音乐节目存在套路化和节目受众低龄化问题.如何让节目既有形,又有神,既保证陪伴性,又能提升受众的年龄层以扩大市场份额,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姜艺玮 《记者摇篮》2012,(12):68-69
成功节目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是,节目主持人始终能很好地驾驭这个节目最适合的运行节奏。在广播电台的音乐节目中"节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掌握了节奏,就等于掌握了广播音乐节目编排的总体效应;抓住了节奏,就等于抓住了受众接受音乐的心理。因此,作为节目主持人理应思索:一个广播节目该具有什么样的节奏,又该  相似文献   

12.
在各类广播节目巾,音乐节目一直是最受欢迎的节目样式之一,收听率在各系列台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它常以动听的音乐和轻松的形式吸引着听众。既然是音乐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语言就一定要精炼简洁,能用音乐诠释的,决不用语言来描述。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现代广播音乐节目中音乐所占的比例至少在70%以上,那么主持人与听众的沟通和交流就更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3.
当前,各种广播节目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活跃在人们的视线之中,其中,广播音乐节目已经成为人们非常喜欢的一类音乐节目,在广播节目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们对广播音乐节目的要求逐渐变高,在这种形势下,传媒多样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广播音乐节目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满足人们的要求是广播音乐节目当前应该探讨的话题,要求对音乐类广播节目进行重新定位,明确目标听众,把目标听众的选择作为广播音乐节目的出发点,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形式,制作出听众喜闻乐见的音乐节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从改变广播节目制作的生产机制入手 ,探索一条繁荣广播节目制作市场 ,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 ,提高广播节目制作总体水平的路子。旨在使广播在几近白热化的媒体竞争中把握胜机 ,赢得胜局。一、“节目制作社会化”是广播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所论述的“广播节目制作社会化” ,意在打破目前我国广播节目制作由各级电台“各自为政”、“包打天下”的格局 ,改变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的节目生产方式 ,将除新闻节目之外的部分广播节目制作推向市场 ,由多家制作公司参与节目制作 ,并通过节目制作市场的竞争 ,丰富节目内容 ,提高节目质量…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声音和听觉的艺术,这与广播媒体的基本特征是相一致的。所以,在各类广播节目中,音乐节目一直是最适合听众收听,也是最受欢迎的广播节目类型之一。作为驾驭音乐节目的主持人,不仅要成为音乐艺术的传播者,还要。通过所传播的音乐  相似文献   

16.
如何增强广播的收听效果,提高广播的竞争力,是广播工作者致力探索的问题。广播节目以音乐为主线,以游历于城市、山水、人文为内容的节目,能够“引领”听众的思维和感官,使之产生“同步运行、身临其境”之感,有电视“音乐风光片”声画结合之效,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从“听觉”到“视觉”转换,有利于提高广播的可听性。那么,广播音乐节目如何实现从“听觉”到“视觉”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孙庚 《中国广播》2007,(4):77-78
收听深夜广播节目是一部分都市人的生活方式。午夜时分,为工作学习忙碌了一天的人们终于可以放慢一下生活节奏了。打开收音机,听听自己心仪的音乐节目,和主持人一道聊聊某个话题,是一种不错的减压方式。日本放送协会(NHK)的《广播夜行车》就是这样一档富有特色的广播节目。观察分析这档节目,也许会给探索中的中国广播深夜节目的制作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8.
刘菁 《中国广播》2010,(8):57-60
本文以“信息”这一新闻传播要素分析广播音乐节目。文章将音乐节目分解为音乐信息和语言信息,并以“硬信息”和“软信息”的形象概念,结合北京广播市场深受欢迎的音乐节目《中国歌曲排行榜》、《就听好歌不听话》的成功经验,研究音乐节目的“制胜关键”。文章详细分析了音乐和语言传达的不同信息内容、传播环境和方式对内容的影响,以及合适的信息比例;以生动的案例分析了“编辑主导性”和“主持人主导型”节目中各自最有效的信息传播途径,为制作听众喜爱的音乐节目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如何增强广播的收听效果,提高广播的竞争力,是广播工作者致力探索的问题。广播节目以音乐为主线,以游历于城市、山水、人文为内容的节目,能够“引领”听众的思维和感官,使之产生“同步运行、身临其境”之感,有电视“音乐风光片”声画结合之效,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从“听觉”到“视觉”转换,有利于提高广播的可听性。那么,广播音乐节目如何实现从“听觉”到“视觉”的转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音乐艺术是一种联觉的特殊规律,它按照音乐的传递方式,发音体振动——音波——对听觉器的影响——听觉神经传递大脑,引起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再引起感知,理解,想象,情感等心理过程,令人产生出疲倦,严肃,欢乐或悲哀的情绪,它能表达出语言、物象无法具体表达出的内容。这种艺术手段,早就应用于广播节目中,而且占有重要的成分,各级电台都设立了音乐节目时间,应用范围不断拓宽,由单纯的音乐节目渗透在戏曲、广播剧、广播散文中,在听觉上增加了无限、无型的色彩,吸引着听众联想,联觉,化为意境,潜移默化地受着某方面的教育。既然音乐在其它广播节目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那么,把它引入广播通讯中又如何呢?是否能起到烘托刺激作用,直接转为精神力量?笔者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