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动一马路小记者目标:1.观察马路上的交通设施和交通规则。2.通过记录了解人们特别是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准备:师幼讨论外出观察的内容与要求,准备纸、笔、相机等物品。过程:一、分组观察幼儿以4~5人为一小组进行观察,重点观察:①马路上有哪些交通设施。②行人应遵守哪些交通规则。③有没有人违反交通规则,他做了什么。④交警的工作内容。在合适的时候现场采访交警并简要记录。二、展示交流教师将自己拍摄的马路上的交通设施、交通标志、行人过马路的照片,以及幼儿的记录展示在活动室,供幼儿观看、交流。活动二我知道的交通规则目标:…  相似文献   

2.
交通二字火家都很熟悉,可又有多少人真正的去遵守交通规则呢? 一天,我去上学,过马路时我看见一名小学生横穿马路,直跑到对面。我想:马路上不是有斑马线吗?他为什么还要跑过去呢?难道是时间不够吗?这样做是多么危险呀!一不小心可能会撞车的呀!做为一名小学生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不应该知法犯法。这个小学生是那样的幸运。记得那是早期天的早晨,我翻开《楚天都市报》看起来,我看见一名小学生过马路时跑了起  相似文献   

3.
循序渐进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开展这个活动,有利于强化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首先,幼儿观看交通安全常识录像,获得直观感受,从内心产生了解交通规则的动机。其次,在交警和教师共同指导下,幼儿上街观察。如,行人和车辆是如何过马路的,哪些人遵守交通规则,哪些人违反了交通规则,应该怎么做,从而增加安全知识,积累相关生活经验。再次,在游戏中充分体验。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角色游戏,模仿“交警”“司机”“行人”“乘客”等角色,体验什么样的行为是安全的,什么样的行为是危险的,从而提高辨别能力,增强交通安全意识,获得相关技能。最后,教师…  相似文献   

4.
钱广春 《江苏教育》2007,(19):49-50
违反交通规则的人几乎也都明白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但为什么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总也屡禁不止呢?这说明认可和接受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那么这两者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又如何走过这段距离呢?这些问题同样是我们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常会遇到的。  相似文献   

5.
学会和谐     
这是美国《华盛顿邮报》头版上的主图(见上图)。一只鸭妈妈正带着一群小鸭子穿越城市里的大马路。近处是两位爱心洋溢的中年妇女,她们不惜违反交通规则,走到马路中央,做出下意识的保护鸭子的姿态。  相似文献   

6.
遵守交通规则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有的人非常遵守交通规则,然而却有些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不信你瞧! 星期六下午,我和两个同学一起去培优,放学后,又和他们一起回来。回来的时候,我们三个正准备过马路时,信号灯是红灯的时候,其中一个叫何朋的同学横冲直撞地跑了过去,差一点就出了交通事故。然后当信号  相似文献   

7.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闪闪准备行……”这首歌谣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不少同学读幼儿园时就会唱了吧。可是,细想一下,平时你做到了吗?回想起几天前亲眼目睹的一幕,陈老师不禁浑身一颤——那时正是下班时间,马路上最繁忙了。突然,一个约摸十二三岁的小男孩在马路边左右看了一下,然后闯进了穿梭的车流中,快步跑到了马路对面。陈老师和路边的几个行人都不禁倒抽一口冷气。小男孩倒是挺镇定,跟没事发生似的。且不说他违反了交通规则,万一有什么意外,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呀……目睹这一幕,陈老师忧心忡忡。她觉得有必要跟同学们好好谈一下交通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焱 《培训与研究》2008,25(3):74-75
交通肇事罪的设定,一方面是为了对违反交通规则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主体给予相应的刑事惩治,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其他惯于违反交通规则的人以警戒。从一般预防的角度看,后者的积极作用大于前者。故而,在设定本罪相应犯罪构成和刑罚幅度时,应尽可能地从预防的角度进行规定,而不是仅仅关注肇事后果和对应的刑罚报应。如能使刑事惩治起到事前预防的作用,则无疑会使设立本罪的效用得到新的充分的发挥,使人们在刑罚的心理强制作用下不敢随意地违反交通规则.进而有效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没有安全生命就没有保障,生命没有保障,其它的一切就变得毫无意义。所以,我们必须注意安全。人人讲安全,但世界上每天,每时,每分,甚至每30秒就有人死去了,有很多人是出事故而死的。现在的马路车很多,只要你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被车撞。虽然现在有红绿灯、人行的斑马线和交警,但还有人因事故而死。那是因为这些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他宁抢一秒,也不愿意停上一分钟。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没有交通规则会发生什么事?马路堵  相似文献   

10.
●原方案设计中幼儿与交警交流的环节难以让幼儿真正萌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不妨改成让交警通过真实的照片、录像资料等,讲述一些事例,让幼儿从不遵守交通规则带来的后果中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基于大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他们掌握交通规则应集中在“过马路”这一要点上,所以教师应有侧重地介绍过马路的方法。为了便于幼儿记忆,教师可引导幼儿明确以下几个重点,使幼儿获得清晰的认识。如,横穿马路要走天桥、地下通道或斑马线;走斑马线时要看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在马路上行走要靠右侧人行道,等等。●在“过马路”游戏中,教师应…  相似文献   

11.
我已经六岁了,上小学一年级。我每天都要自己乘车去上学。每天妈妈都要叮嘱我:“过马路要小心。”老师也教我们过马路要做到:红灯停,绿灯行,一站二看三过路。让我们都做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吧!遵守交通规则$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小学一(3)班@曾嘉懿  相似文献   

12.
刘巽达 《新读写》2014,(9):52-53
近读南大教授王彬彬的“让《背影》回到教材”短文,才得知,被一代代学生熟读的朱自清名篇《背影》,数年前从中学课本上消失了,理由是该文有“违反交通规则”之嫌——文章中父亲跳下站台、穿过铁道到对面给儿子买橘子的行为,在今天看来是违反交通规则的,因此,被有权力决定哪些文章可进入教材的人,从教材中剔除了,  相似文献   

13.
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由于漠视交通规则而经常发生的交通事故,给多少人造成了终身的残疾和无尽的悔恨,又带走了多少无辜性命特别是花季少年的宝贵生命!?  相似文献   

14.
写作导航标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思想素质,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与环境和谐相处,保护环境是关键,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村,人人都要关心,人人都要尽力。这种意识应在学生作文中有所体现。前不久,我国著名教授、学者、新教育的发起者朱永新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很动情地提出一个问题:“人类是变得越来越聪明,还是越来越愚蠢?”回答是“人类是变得越来越愚蠢”。何以见得?请问如今能饮用的水源还有多少?森林砍伐的还剩多少?大气污染臭氧层如何被破坏?沙漠化、沙尘暴、酸雨、洪水……为什么人类总以牺牲自…  相似文献   

15.
一、课堂表演法要求同学们根据所学内容在征得老师的同意后,运用表演的方式把抽象的内在理性认识转化成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同学们也可在轻松愉快的观赏中获得启迪,受到教育,学到知识。比如在学到“纪律的重要作用”时,同学们可把讲台和黑板间的过道当作城市的街道,找几个同学表演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结果肯定会造成“马路大碰撞”。通过表演,同学们会认识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6.
“孟母三迁”的故事许多人耳熟能详,实际上它揭示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人的行为深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有极大的可塑性和适应性。去过国外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走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大街上,看到当地人遵守交通规则,行路井然有序,自己也就不会乱闯。而在国内,即使是外国人,原本可能有很好的习惯,也变得和国人一样的勇敢,随意穿越马路。什么原因?环境使然。在实际生活中,类似的情形俯拾  相似文献   

17.
活动一安全的行为和危险的行为目标: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是安全的行为,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是危险的行为,并用绘画加以表现。准备:1.两段录像,作画工具。2.事先找好临近幼儿园的安全的道路交通观察地点。过程:一、观看录像●一个小女孩牵着母亲的手来到十字路口,红灯亮了,汽车停了,小女孩和母亲也停了下来。●一个大男孩飞快地骑着车,红灯亮了也不停,差一点和汽车撞上。二、讨论你喜欢小姐姐还是大哥哥,为什么?三、实地观察去马路边、十字路口找一找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行为和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危险行为。四、绘画表现回园后,幼儿交流观察到…  相似文献   

18.
一个时代的法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社会因此而变得有序。经验和理性告诉我们,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方式和程度不是单一的,对于犯罪分子,法律会苛以刑罚,对于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人,法律只是说教或小额的罚款。为了用不同的方式,程度来调整社会关系,法律规范就必须有所分工,这种分工就使法律有了层次性。任何法律规范都具有层次性和部门性。  相似文献   

19.
石子 《初中生》2008,(7):110-112
《广州日报》曾经做过这样一项实地调查:70名中学生在横过马路时,只有2人按照交通规则走斑马线,有51人没走斑马线,还有17人则闯了红灯!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如果在车祸中受伤或死亡,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一定有驾车者违反交通规则!现在恐怕没有人会认为应该禁止使用汽车,因为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汽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