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端午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各个时期的演变、发展后,现已形成较为定型的文化体系。在当前"一带一路"的政策环境下,国家鼓励中华文化走出去,端午文化的海外传播遇到了新的契机。本文从追溯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入手,梳理了端午文化的传播历史,总结了目前端午海外传播存在的问题和海外传播的必要性,为端午文化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海外传播提供参考性建议,以推动端午文化更好地走出国门,获得更广泛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2.
项菲  刘冠宏 《新闻界》2020,(4):95-95
自上世纪90年代约瑟夫·奈(Joseph.S.Nye,Jr)提出"文化软实力概念"以来,各国竞相把发展文化产业当作国家战略来进行规划,而音乐因其自身的弱语义性优势迅速成为各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播实践上来说,中国音乐在美国的传播是随着19世纪中叶第一批华工赴美淘金开始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3.
李春燕 《传媒》2022,(3):后插1-后插2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文化深度的展现,也是一个民族身份的重要象征.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国民对国家与民族的认同感,同时还可以在对外输出的过程中塑造良好的民族文化形象,并以此来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尤其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简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汉语言文化如何在走出国门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海外传播?应该选择怎样的传播路径?传播效果又如何……这一系列关于"汉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话题得到了海内外学界的普遍重视与探讨.正是沿着此议题的研究进路,汉语言自身所富有的重要文化价值,同样得到了海内外学界的普遍关注.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汉语言文化走向国际正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任务之一.立足于此背景,探究汉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策略,是推进中国故事走向国际成为了当前富有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由刘淑妍、陈毅立、刘怡菲所著的《"一带一路"与中华语言文化国际传播》一书,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之下,聚焦于汉语国际传播及教育等议题,从中欧文化比较、跨文化传播交流、汉语国际教育模式、国际学生管理培养等多个方面展开了系统的探索,全面搭建起了汉语言文化传播的研究体系,并深度思考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海外传播的方法论.总体来讲,本书作为一本论文集,共选择了26篇关于汉语言文化海外传播的优质文章,分别从"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海外孔子学院与跨文化比较、汉语国际教育三个维度对该话题进行了观察与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实践与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时北京奥运会前后民族文化对外传播形式的分析入手,结合我们所傲的"北京奥运会传播效果"的问卷调查,开展奥运会民族文化传播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趋势的国际大背景下,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这种竞争不仅包括经济、科技等"硬实力"的竞争,也包括教育、文化等"软实力"的竞争.文化作为一种独具代表性的国家软实力,在建构国家认同、树立国际形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文化"走出去"战略为我国文化外交指明了方向.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是我国文化对外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流的语境下,红色文化该如何更好地实现"走出去"战略目标,在广阔的国际舞台发挥影响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综合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由张楠楠所著的《跨文化视野下河北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研究》一书,立足我国红色文化跨文化传播实际,从特定的文化资源出发,对河北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为河北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建言献策,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并重.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Web2.0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用户中心论"的时代,Web2.0意味着上传、共享与建造连接关系,视觉文化的传统传播格局也因此被打破。传播者和传播对象身份发生了重要变革,传统的传播流向由单向被颠覆为双向、多向甚至万向。Web2.0的多向语境中,视觉文化生产呈现出狂欢景观,也在其传播过程中形成上传共享与网络视觉暴力的吊诡。  相似文献   

7.
梁琨 《传媒》2018,(1):37-39
大力推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我国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的表现.国产剧的海外输出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占据着重要地位,已成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策略.中国电视剧从20世纪80年代走出国门,在树立中国形象、推广中国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相比欧美、日韩的电视剧,我国国产电视剧的海外传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我国海外传播的电视剧当中,历史剧作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剧作题材,让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观众领略了中国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历史典故、时代变迁,如《三国演义》《宋庆龄和她的姐妹们》《铁齿铜牙纪晓岚》《雍正王朝》《三国》等,广受好评.  相似文献   

8.
金勇  贾静  王伟 《传媒》2017,(24):63-65
拉美的传媒业起步于16世纪西班牙殖民统治时代,在19世纪独立运动之后得到迅速发展.由于拉美社会的特殊性,相同的语言与共同的文化使拉美成为一个"地缘政治——文化"的整体,在国际传播中表现出政府为导向的单一性与地域性.与此同时,深受西欧及美国媒体的影响,拉美已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新闻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联合国成立为标志,形成当代国际秩序.60多年来,国际社会始终努力建设一个更加均衡、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然而,我们不能不发现,相对于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发展进程,国际舆论传播的秩序与规则,似乎大大落后于时代潮流了.这首先表现在极不均衡的国际传播结构状态上.信息传播主要呈从西方流向东方、从北方流向南方、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流通状态.  相似文献   

10.
蔡梦虹 《青年记者》2017,(17):123-125
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东盟时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10月底,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并明确强调要加强人文交流.在当今世界形势下,人类文明的发展已到达一个新的转折点,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已逐渐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未来人类新的文明将是由发达国家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携手共创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提出,将为中国以及丝路沿线各国的文化传播和世界人类文明的重构带来历史性的机遇.历史上,中国优秀的茶文化、丝绸文化、陶瓷文化等曾一度领先于世界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时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将推动中华文明在丝路沿线各国乃至全世界的再传播,进一步推进世界人类文明重构.  相似文献   

11.
奥运的举行,使中国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文化传播热潮,在实践意义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拟从跨文化传播的源头入手.阐释霍尔"文化即传播"的理念,从学术理论和奥运实践两层面阐释文化传播的内容意义.然后,联系本人所从事的海峡台文化传播工作,谈谈文化传播中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2.
章洁颖  苏九兰 《今传媒》2021,29(4):110-113
影视传播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我国文化"走出去"和"讲好中国故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中国影视在阿拉伯国家的跨文化传播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跨文化传播理论和现实情况,提出了中国影视在阿拉伯国家的跨文化传播策略,以期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为向阿拉伯国家讲好中国故事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文化作为社会的粘合剂,是社会道德、社会规范和价值取向的根基,文化的命运联系着民族的命运,文化的失落将使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失去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的安全问题已成为涉及国家利益的重大问题.新媒介技术不仅打破了地域和空间的界限,更重要的是模糊了国家的界限,打破了国家对媒体的控制体系,使文化和信息的传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一方面,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正面临着挑战;另一方面,各民族文化在彼此的传播、影响和融合中,生命力将得到不断增强.为了更好地实现"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伟大远景,各个国家正在紧锣密鼓地培养复合型的双语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14.
"科学"的传入给中国社会带来新思想,为此后一系列国民智识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从外部来看,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促使先进知识分子以"科学"为旗帜,以《新青年》为阵地,以青年群体为重点受众,以开启民智为目的 ,展开科学传播实践.从内部来看,其传播活动具有以科学事实澄清误解,以科学精神再造人心,以科学文化改良社会,提升"科学"公信力、引导力和影响力的特点.《新青年》的科学传播实践对当时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不但开启了国民智识,开化了社会风气,而且为五四运动的全面爆发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营造了良好氛围.立足当代,其科学传播实践依然具有重要价值,启示当下科学传播要始终以解放人民思想为起点,以打造媒体平台为支点,以壮大传者队伍为要点,以培育科学文化为重点,以服务国家发展为落点.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时代,技术的发展为文化的创新和传播提供了诸多便利.短视频作为当今时代人们使用最广泛的主导性媒介,其出现为技术与文化的融合提供了新的可能.作为当下跨文化传播较为成功的案例,李子柒古风美食类短视频在海外的爆红为我国对外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相较于复杂的文字符号,视频符号生动性、可视性、临场性的特征使其在打造"共情"...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看中国出版"走出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出版"走出去"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关键是要将中国文化介绍到海外主流社会,形成较为广泛的影响,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为此,政府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台的一项重要政策,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图书版权输出和中外出版合作.  相似文献   

17.
路金辉 《青年记者》2012,(23):49-50
开凿于公元5世纪的云冈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作为北魏王朝最宏伟、最壮丽的文化工程和艺术创造,被誉为北魏王朝的天然博物馆,也成为传播北魏政治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从传播的两大基本形态即实体传播和符码传播入手,分析云冈文化的传播,并提出云冈文化传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繁复的国内外民族发展背景下,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呈现出以流行与民族元素融合为趋势,以个体形象可视化、碎片化传播为特点,以人口流动、旧有传播模式调整、新媒体技术影响及国家安全需要为动因的传播模式改变。从内容上防止"去内涵化"现象,树立"符合"而非"迎合"的传播态度,是更好地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以来,河南经济飞速发展,也为中原文化的对外传播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创新对外传播策略,变挑战为动力,是中原文化走出去的题中之义.中原文化对外传播中文化品牌少、国际影响力不足,传播内容还停留在表层信息,不利于各国文化之间的深入交流,挖掘中原文化的内涵,培育有地域优势的文化品牌,加强国际化的运营与传播,让中原文化在深度与广度上真正的走出去.  相似文献   

20.
黄廓  张平 《传媒》2017,(22)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而创新对外文化传播无疑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近年来,作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国家平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积极贯彻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战略,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突破对外文化交流的障碍与困境,实现了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