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L代表单音节县调,含有“一L…不/没/没有”的句子一般具有周遍意义,是遍指句的一种。这一类遍指旬又可以分为带“连”字的和不带“连”字的两类。一、不带“连”字的(一)“一L”或含有它的短语在句中做主语(1)一个也没来。(2)一件也没洗。(3)这个流氓,一点交情也不讲。以曾民选集日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195页)(4)今天来的老太太,一位迷信的都没有。(《侯宝林相声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12页)(1)(2)中的“一L”单独做主语,(3)中的“一点交情”这个名调性词组做主语,(4)是由“的”字词组“…  相似文献   

2.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入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课本注:“乌有”,没有。“乌”,同“无”。注“乌有”为“没有”是对的,说“乌”同“无”就不对了。  相似文献   

3.
星期天,张华的妈妈正在用花布做帽子(如下图)。“哇!好漂亮的帽子呀!”张华羡慕地对妈妈说:“妈妈,给我做一顶吧!”  相似文献   

4.
高一《思想政治》在讲解“企业及其分类”这个框题时,引入了“法人”的概念,教材指明:“法人只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学生对“法律上的人格”多有疑惑,对此,我作了如下讲解: 法律上称的“人”与日常用语所称的“人”有不完全相同的涵义。法律上所使用的“人”的概念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二者虽然自然属性不同,但二者的法律属性相似:都是具有“法律上的人格”的“人”。法律上的人格就是由法律确认的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资格,它与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是同义语。也就是说不具有法律上的人格(权利能力),就意味着没有资格享有权利,甚至也没有资格承担义务。例如奴隶制国家的法律就不承认奴隶具有  相似文献   

5.
匡吉 《语文知识》2003,(7):24-25
批阅学生习作,常常遇到“报”“抱”不分的情况,觉得奇怪:这两个最常用的字怎么会弄混的呢?平时阅读便有心搜寻类似的错例,还真给找到了: ①你是不是感到悲伤,觉得对不起我,其实我一点都不报怨你。(《法制文萃报》2000年2月17日)  相似文献   

6.
字典家族里住着“练”和“炼”兄弟俩。他们的相貌长得像极了,说话的声音也一模一样。许多人都说他俩是孪生兄弟.连成天跟他们在一起的朋友也常常分不清他俩。仳:如,有时“锻”来找“炼”去打球,却拉走了“练”;好学的“习”来跟“练”一道做功课,又错找了“炼”。  相似文献   

7.
这是名诗人徐志摩1923年10月30日写下的《沪杭车上》,诗以极为简洁的字再现了匆匆时光的形影、身姿,告诫人们时光易逝须珍惜,催人奋进!全诗78字,其中“一”字就有“七”个之多,连连运用,却没有让人感到丝毫厌烦,反而给人以用词别致,一气呵成的美感!  相似文献   

8.
今天下午,我和同学杨雪一起去上学,走在路上被那火红的太阳晒着,让我觉得自己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这时杨雪突然说道:“赶快走!要不然就迟到了。”说着她从兜里拿出一颗“石头巧克力”,我见了十分高兴:“太好了!赶快给我吃一颗补充补充体  相似文献   

9.
“dui”是“師”字的初,是借“堆”字象形字的“dui”表师义的假借字。“币”字倒的“币”表师义的。后来“dui”和“币”两个同义字合成“師”字。dui、币、師同义,都是军队的师旅的“师”。  相似文献   

10.
钟华 《成才之路》2010,(8):I0005-I0005
日前,一知名大型民营企业在北京某著名高校举行校园招聘。在招聘会期间专设“入场资格审核区”,非本校大学毕业生连入门资格都没有。许多外校的毕业生被生生拦在了招聘会的门外.连投递简历的机会都没有。对此。国内3G培训第一品牌博看文思称,名校情结在部分用人单位依然存在,用人单位需要认清高学历不等于高就业能力,名牌大学同样不是就业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万”字     
《小学语文教学》2006,(7):57-57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日“二”字,书三画训日“三”字。其子则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日:“儿得埃,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  相似文献   

12.
<正>“不写作,枉为人!”一次课题组会议上,特约专家正手持话筒激情澎湃地做着讲座。这六个字在会场掷地有声,直击所有人的心门。大家彼此面面相觑。难道不写作,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了吗?我也不禁笑着反问自己:“我非人哉?”心里暗暗盘算一番,得出肯定的答案后庆幸地拍了拍胸口。  相似文献   

13.
大家好!我是“不文明”之旅的导游。这一次,我要带大家经历一次匪夷所思的“不文明”之旅,让大家开开眼界。 首先,我们来到“抢座汽车”站。这里所有的汽车都没有座位,有的连车盖都没有,成为敞篷汽车。原来,这里的人们从不让座,都是争先恐后地抢座位,就连孕妇和老人也不会有人让座,结果汽车就被挤成了这样。这样的汽车怎么坐呀?我们只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了。  相似文献   

14.
本根据王力先生关于同源词的标准,通过大量的例证,认定“赝”“伪”“讹(Wei”是同源关系;同时,对“赝”的假借定“赝”的训释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我是妖精!  别怕!也别急着转身去找那七十二变的孙行者,我并不是那堆白骨化成的真妖精,而是温柔可人的姚鑫也。且听我慢慢道来!我的名字叫姚鑫,很好听很上口是吧!只因为有一天晚读时候,我读书太投入,我的邻桌叫我几声我都没入耳,她就不厌其烦地接着叫,这时我们班调皮大王吴勇听出味儿来了,大叫:“哇,姚鑫,听起来真像‘妖精’!”从此,在他的提醒和带动下,我们班同学一哄而上,纷纷叫我“妖精”。真真气煞我也!要知道,我可是班上有名的“淑女”,这么叫下去,对我的声誉可不大好哟!万一被老师听到追究下来,还以为我做…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第六册《食物从何处来》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吃荤也好,吃素也好,反正都是靠植物而生活。”其中“荤”和“素”相对, “指鸡鸭鱼肉等食物”。然而, “荤”本来与肉食没有任何联系,其意义的演变经历了一个过程。在《说文》中, “荤”属(?)部而非  相似文献   

17.
《论语》“巧言令色”中的“令”字,通常被训作“善”,但对于“令”字该词义的来源,学术界却并未达成一致意见,本文在研究分析了传统训诂对于“令”的词源的观点之基础上,结合先秦语言实际,认为,训为“善”的“令”字实际是一个“本无其字”的假借字,其记录的词义确切地说是“形容人品貌,名望等的美好,或由此引申为对人的敬称或对事物的美称,形容词。”同时,文章还辨析了可以训作“善”的“令”“ ”“灵”“良”几个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阿笨:吹总,我吃西餐结账时出现奇迹了!吹总:难道是……这西餐很贵,你被骗了?阿笨:哈哈,我后来只付了一元钱!吹总:竟有这么便宜的西餐?这不是白送吗?阿笨:悄悄告诉您,“0”离家出走了!不信您看,全世界都乱套了!糟糕,我的工资不会只剩下个位数了吧!二号小牛皮:广东中山市纪中三鑫双语学校六(9)班苏茂森只听苏茂森心有余悸地吹道:在数字王国里,每一个数字都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可有一天,数字“0”生气了,因为他发现所有数字里唯有他是表示什么都没有。他心想:就连“1”都有用,而我却没有用,我不甘  相似文献   

19.
在本案例中,教师对本中“长”字的读音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教师先请小明朗读并让大家点评,学生对“你那里面有没有长胡子的小虾”中的多音字“长”的读音产生了争议。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没有一笔带过,也没有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建议大家把‘你那里面有没有长胡子的小虾,有没有穿硬壳衣服的田螺’这两句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看看到底应该读什么”。  相似文献   

20.
张金明 《师道》2007,(7):4-4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多数科任老师都找过男孩的娘,他们在她面前评价男孩的语言几乎如出一辙——“你的娃崽念书没上过心,也不合群。” “有时,言行方面还吊儿郎当的。” “大嫂,你可要抓紧教育啊!”[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