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解答组合图形面积题时,要观察分析图形的特点,把图形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图形,面积就容易求了。这里向同学们介绍几种求面积方法。一、利用辅助图形求积法,即把条件不足的图形,通过引辅助线组成可求图形,再解答。例1图1四边形ABCD中,BC长6厘米,∠ABC是直角,∠BCD为1350,A到CD边的垂线AE长12厘米,ED长5厘米。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分析与解:延长DC交AB延长线于点M。已知∠ABC是直角,所以∠MBC也是直角。已知∠BCD为1350,∠BCM是它的外角,所以∠BCM是1800-1350=450。在…  相似文献   

2.
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多中点问题,经常要用到“取中点连中线”的方法,但对多中点问题,到底在什么地方取点,同学们常感到困惑.本文通过几个典型例题说明取点连线的方法.例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C=BD,M、N分别是AB、CD的中点,MN分别  相似文献   

3.
题1已知两点A(-1,1)和B(2,-5),试写出两个二次函数,使它们的图象都经过A、B两点.题2如图1,⊙O的弦AB、C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请你根据上述条件,写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所写的结论不能再添加新的线段及标注其他字母),并给出证明(证明时允许添加辅助线).题3如图2,已知PA、PB是⊙O的两条切线,A、B为切点,直线OP交⊙O于点D、E,交AB于C,请你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图中五个成立的结论(半径相等除外).数学创新月月练!广东@孙罗超  相似文献   

4.
有一次单元测验,试卷上面有一道题:数图形。哈,这还不容易,要数出图中有几个三角形,只需数出△ABC的底边包含几条线段就可以了,如左图:底边BC上一共有5个点,一共可以组成(4+3+2+1=)10条线段,所以相应的图中共有10个三角形。用同样的方法,我把右图△ABC分成以下三步来分析:△ABC底边BC上共有3个点,所以BC中包含了(2+1=)3条线段,所以图1中有3个三角形。而△ABC底边AB上也有3个点,所以AB中包含了3条线段,图2中也有3个三角形。△ABC底边AC上共有4个点,所以AC中包含(3+2+1=)…  相似文献   

5.
螺纹连接件中六角螺母(或螺栓头)的画法有两种:一为查表画法,即按国标数据来画;一为比例画法,也称简化画法。这两种画法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螺母上的相贯线均用圆弧代替,如图1主视图中的三段圆弧。其作图步骤如下:1.以点A为圆心,以1.5d为半径画弧,交轴线于点O1;2.以点O1为圆心,R=O1A=1.5Sd为半径画弧,分别交四棱线于B、C、D、E点,即中段大圆弧CD完成;3.过E点作棱线的垂线交方数第二棱线于F;4.作EF的中垂线交EF于O2;5.以O2为国心,R=O2D为半径画圆弧,交右棱线于G,即…  相似文献   

6.
同学们在初中课堂所接触到的几何图形大多是静止的、不变的,这些图形的性质比较容易认识与理解。但现实生活中可以看成是几何图形的那些东西经常是运动和变化的(有的是在瞬间,有的是在相当长时间以后),因此,初步认识图形运动的规律,了解变化中的图形的一些性质是十分必要的。这些不仅在教材中已有渗透,而且成为近几年来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那么如何认识运动中的图形呢?下面的几个例子告诉我们:函数与图形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是解决图形运动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 例1如图1,在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B以1厘米/秒…  相似文献   

7.
教观察到学生画长方形时有两种画法:—种是借助直角“口”字笔划形画法;另—种是推平行线画法。标注数据也出现了两种标法:—种是只标出—边长和宽;另—种是标出所有的长和宽。  相似文献   

8.
一、构造基本图形,添加辅助线 例 1.如图 1,过△ ABC的顶点 C任作一直线与边 AB及中线 AD交于 F、 E两点,求证 . 证明 1:过 D点作 DG∥ AB交 CF于 G点, 证明 2:如图 2,过 D点作 DG∥ CF交 AB于 G点,下略 . 这里通过构造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原型图形,添加了辅助线,使问题得到证明 . 二、构造经验图形,添加辅助线 例 2.如图 3,已知:⊙ O1与⊙ O2外切于点 P,两圆的外公切线 AB切⊙ O1于 A,切⊙ O2于 B, AC是⊙ O1的直径, CD切⊙ O2于 D,求证: AC=CD。 (连云港市中考题 ) 证明:利用例题 (* ),…  相似文献   

9.
一、旋转法在解答平面图形中有关对称中心点的问题时,如果采用旋转法,就能轻松解题。例1动脑筋爷爷请同学们把1张长方形的纸剪成形状、大小完全相等的2个图形。除下面4种剪法以外,还有其他剪法吗?分析与解:仔细观察上面4种剪法,可以发现:每种剪法都通过长方形的对称中心点,即两条对角线的交叉点。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只要采用旋转法,围绕长方形的对称中心点,转动一条对角线(见图1),再沿此线剪,就能得到无数种剪法。二、推理法有些数学题,要求我们按一定的顺序,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这就是推理思考法。它是…  相似文献   

10.
线段的倍画法吉林李玉兰在教学实践中.有时会遇到需绘制给定线段长的或(其中n为正整数)的问题。而制图教材中并没有介绍它的几何作图方法。以下给出其几何作图方法。1.n倍线段的画法:如图1中.若给定线段AB.如何画出其倍的长度呢?我们以n=5为例给出其作...  相似文献   

11.
一、涉及到有关弦、弦心距、弦长时,常作垂直于弦的直径例1.如图1,已知CD为⊙O的弦,且∠COD=90°,CD=樤2,A为(CD中点,弦AB交CD于H,且∠BHD=60°,求AB.分析:连结OA交CD于F,作OG⊥AB于E.利用CD长,∠COD=90°,求半径OA的长;再利用∠BHD=60°,求∠OAE的度数,进而在Rt△OAE中求AE长,从而求出AB.二、涉及到直径时,常作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直角)例2.如图2,已知:AB为⊙O直径,PC切⊙O于C,PE⊥AB交AC于F,交AB于E,交⊙O于G,求证:PF=PC.证明:连结BC,有∠1=∠2P…  相似文献   

12.
一、少数图形不尽合理1.图1.13与教材文字叙述有不符之处教材第15页“中部地带”标题下第四自然段:“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较发达……太原、包头、大同、郑州、洛阳、长沙、株洲等城市均为我国的工业中心(图1.13)。”其中“煤都”大同在图中并未标注出来,很显然,该图选择工业中心的标准混乱,例如:新疆、内蒙古标注的工业中心分别是10个和6个,而山西只标出1个,地处东部沿海的浙江和福建分别标出3个和2个。这样的标注既导致了教材的图文不一现象,又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另外,该图图例中的“工业基地”与教材14…  相似文献   

13.
初一的同学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现在,我把常见的错误解法归纳如下,以帮助同学们提高解方程的能力。一、移项不变号例1:解方程4-5x=6x+3错解:6x-5x=3+4x=7分析:错误的原因是对移项法则没记住。移项时,把方程中的某些项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时,没有改变符号。正确的解法是:-5x-6x=3-4-11x=-1x=111二、去括号时常常出现以下两类错误运算1.去括号时漏乘某些项。例2:解方程2(x+1)=3(1-x)错解:去括号,得:2x+1=3-x移项,合并同类项,…  相似文献   

14.
1)应严格执行GB3100~3102-93规定的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和书写规则。2)量的符号一般为单个拉丁宇母或希腊字母,并一律采用斜体(pH例外)。为区别不同情况.可在量符号上附加角标。3)在表达量值时,在公式、图、表和文字叙述中,一律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且无例外地用正体。单位符号与数值间要留适当间隙。4)不许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如加缩写点、角标、复数形式,或在组合单位符号中插入化学元素符号等说明性记号,等等。5)在插图和表格中用特定单位表示量的数值时,应当采用量与单位相比的形式,iDI/m,…  相似文献   

15.
一条直线截三角形三边(或延长线)如图1,关于此图形的有关成比例线段的证明题目比较多,具体的分析思路、证明方法也有多种,但有些思路不易寻求,现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以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在图1中,共有12条线段、6个点,它们分别在4条直线上,这是此类问题的共同特征.这类题目中出现成比例线段问题,可考虑相似三角形或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等有关知识.显然图形中没有相似三角形和平行线,因此需构造相似问题,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作平行线寻求成比例线段.例1已知,如图2,一条直线截△ABC的三边(或其延长线),交…  相似文献   

16.
黄英姿 《江西教育》2001,(11):36-36
平面几何是初中数学的基础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主要学习平面图形的性质、画法、计算、证明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笔者以为,使学生学好几何,应抓好以下三点。首先是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几何概念往往借助于图形,先是标准的、正位的,然后随着图形的方向,位置的改变而演变为异位的非标准形式。教学时用标准图引入概念,用非标准图强化概念。课本中的概念大致分为三类:①描述性概念,像点、线、面延长等等。例如:直线叙述为一根拉得很紧的线,给人以直线的形象,教学时借助于熟悉的数轴更能解释直线向两方无限延伸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一、中点例1如图1,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BB1、CD的中点,求证:面AED⊥面A1D1F.分析因为E、F分别是BB1、CD的中点,所以运用AB、CC1的中点G、M,扩展平面A1D1F与平面AED,容易发现两垂直平面间的关系.易证AE⊥A1D1,AE⊥A1G,从而AE⊥面A1D1F,故面AED⊥面A1D1F.例2如图2,已知三棱柱ABC-A1B1C1中,M、N分别是BC和A1B1的中点.求证:MN∥平面AA1C1C.分析取AB的中点G,连结NG、GM,易证平面MNG∥平面AA1C1C,从而MN∥平面AA1C1C.二、射影…  相似文献   

18.
先来看课本中的一道折叠图形的计算问题:如图1,折叠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的一边AD,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求EC的长.(初中《几何》第二册第116页B组第3题)分析我们知道,“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过来,如果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我们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由此可见,折叠图形问题实质上就是轴对称图形的问题,不难发现图形折叠后,折痕两边相折叠部分是关于折痕所在直线成轴对称的.因此,由轴对称性质知:(1)折痕两边折叠部分是全等的(对应的边、角是相等…  相似文献   

19.
图形翻折问题教法例说西安市陕棉十厂子弟中学强香爱在立体几何中,有一类把平面图形沿某一直线翻折成立体图形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解这类问题感到比较困难.下面笔者结合两个例子谈谈讲授这类问题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做法.例玉把长、...  相似文献   

20.
制图这门课研究对象为空间物体及其投影,而点、线、面为几何体的三要素,若掌握了点、线、面的投影画法,几何体的三视图就容易作出来了,同时据三视图也能读出几何体的空间形状。利用坐标法来作点、线、面的投影对学生来说容易理解与掌握。点的投影要确定空间一个点,需已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