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辞海》对寓言这一概念的定义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结构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非生物。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寓言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相似文献   

2.
金翅雀     
寓言是一种以比喻性的故事来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作者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有益的教训,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加以比喻,让人们从故事中领会这些道理,获得教训。寓言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借此喻彼,借古寓今,借小寓大,具有哲理性和讽刺性。  相似文献   

3.
所谓寓言,是一种以比喻性的故事来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体裁。作者把所要说的道理用故事的形式巧妙地表达出来,通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往往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和鲜明的教育功能。寓言的篇幅大多简短,也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它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如《愚公移山》《盲人摸象》等;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如《狐假虎威》《蚊子和狮子》等。寓言的表现方法多为借喻,通过讲述故事,来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借此喻彼。  相似文献   

4.
《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学习 时,同学们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寓言是怎样的一种文体。 (2)一些文言实、虚词的含义、用法。 (3)几种特殊的文言句式,以及对比鲜明的 写作特色。 一、关于寓言 寓言是一种带有劝谕性或讽刺性的小故 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体裁之一。寓言故 事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生物,也 可以是无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 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  相似文献   

5.
殷小新 《成才之路》2012,(20):10-11
寓言是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结构大都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非生物。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很多作者把寓言故事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论说文里,这样一来,原本比较抽象、枯燥的论说文立刻变得具体、生动起来.激发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相似文献   

6.
寓言是借一个简短故事寄托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样式.从这个定义来看,故事虽简单短小,道理却深奥难懂,加之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浅,寓言的寓意更难弄懂.揭示寓言的寓意是我们教学寓言的一个难点.如何揭示寓言的寓意呢?可用下面几种方法.一、摘句法.有些寓言,文中有现成的句子直接或间接揭示寓意,如《狐假虎威》(第四册第15课)文未一句“狡猾的狐狸是借老虎  相似文献   

7.
寓言是借一个简短故事寄托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样式。从这个定义来看,故事虽简单短小,道理却深奥难懂,加之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浅,寓言的寓意较难弄懂。这就是说,揭示寓言的寓意是教学时的一个难点,要着力研究合适的解决办法。下面以教材中的成语寓言为例介绍几种揭示寓意的方法: 一、摘句析义 有些寓言,文中有现成的句子直接或间接揭示寓意,如《狐假虎威》文末一句“狡猾的狐狸是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叶公好龙》文末一句“原来他喜欢的不是真  相似文献   

8.
寓言是借一个简短生动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这是寓言的定义,也是寓言最基本的特点。俄国寓言作家陀罗雪维夫曾说过:“寓言是穿着外衣的真理。”这是对寓言特点最形象的描述。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里,选编7课寓言,共10个故事。这些寓言可分两类:一类是人物寓言,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等;一类是动物寓言,如《坐井观天》、《狼和小羊》、《狐假虎威》等。寓言是教育儿童的艺术工具,教育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寓言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帮助儿童形象地去认识抽象的哲理,提…  相似文献   

9.
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简短,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近喻远、借小喻大,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方法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0.
焦文林 《语文知识》2002,(9):51-51,F004
2001年高考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评分结果显示,以下三种类型的作文得分最低,是话题作文的大忌。一、审题不清,偏离话题。2001年高考作文题,先讲一个青年抛弃“诚信”的寓言,然后要求以“诚信”为话题作文。考生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  相似文献   

11.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采取拟人的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的文学作品。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有生物,也可以是无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这里所选的三则寓言,其作者都是生活在离我们一千多年甚至两千多年以前的时代,但至今仍有一定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2.
曹保顺 《高中生》2008,(24):20-21
1.寓言、故事型。寓言、故事型是指作文的材料由一则寓言或故事组成,不过它强调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尽可能丰富,以便为考生提供尽可能大的范围。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二作文题。  相似文献   

13.
寓言的美学意义初探深圳刘国华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自奴隶社会始,寓言就产生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有《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克雷洛夫寓言》、《菜辛寓言》。我国古代寓言也很有名的。它脍炙人口,其味隽永,深受...  相似文献   

14.
寓言丛林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指带有劝喻或讽刺意义的短小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具有鲜明的训诫性、讽刺性和哲理性。寓言一般结构简短,情节集中,故事风趣幽默,人物性格突出,常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寓言的语言生动形象,常用简约的语言勾画人物的动作和心理。  相似文献   

15.
寓言是寄托着深刻思想意义的一种简短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作者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有益的教训,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加以譬喻,让人们从故事中领会这些道理,获得教训,这种故事叫寓言。寓言是"理智的诗","是穿着外衣的真理"。  相似文献   

16.
《小王子》是一本童话 ,也可以不是一本童话 ;是一个寓言 ,也可以不是一个寓言。《小王子》是一个很好看的故事 ,很动人的故事 ,很适合孩子看的故事 (不管是现实的孩子或心灵上的孩子 ) ,也很适合大多数已经变成有点无趣的大人的人。当你看一本书的时候 ,你可以变成一个再创造者 ,这就是一本好书了。不论你的教育程度、职业、《小王子》是一本童话 ,也可以不是一本童话 ;是一个寓言  相似文献   

17.
今年的高考全国卷I作文试题(原题见本期前面《2006年高考作文题扫描、评析及启示》一文)一改历年来一直倡导并实行着的话题作文,而采用以前进行的阅读材料、自行立意的形式来命题,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多少出乎广大考生和老师的意料。可以说今年的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吸取了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优点,有利于反猜题,并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今年的作文试题是比较成功的。现对此次作文试题以及写作思路作以下分析。一、命题特点:1、明白如话,简明扼要。此次作文所选材料出自《伊索寓言》中的一篇《鹰与乌鸦》的故事,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寓言"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寓言》中:"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十九,籍外论之。""籍",即"借",郭象说:"言出于己,俗多不受,故借外耳。"(陈鼓应《庄子今注今释》)《庄子》洋洋"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司马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其实早在《墨子》中就已见寓言这种文体,甚至可以追溯得更早。寓言体,虽不是庄子首创,但《庄子》却是这一时期,这一文体成就的  相似文献   

19.
精讲就是抓住课文的重点讲授。《狼》的重点是什么呢?这得先弄清它的体裁。《狼》是一篇寓言,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形式。故事的主人公,有的是人,更多的情况下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东西和现象。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得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其内容在于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看法,或对某种社会现象作某种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仍然是话题作文,但却以不同以往的崭新面孔出现在考生及国人面前。它大胆抛弃已成老套的模式———现代材料(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故事或现代寓言)引出一个单独的概念或判断,果敢采用全新的试题命制方式———由古代寓言战国时韩非子的《智子疑邻》引出一个比较综合类的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识”。这个具有创新精神的命题一改往日话题作文题目浮浅、容易宿构的尴尬境况,给话题作文灌注了全新的生命。大写的题目:触及人类思想弱点,引发考生对社会需要的时代精神进行思考大概没有任何一个国度像我们中国一样几乎全民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