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外部公平性与企业绩效关联性进行研究。实证表明,房地产企业高管薪酬外部不公平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呈现出弱负相关性,正向不公平更容易侵蚀企业利润;国企与非国企性质上的差异并没有明显导致高管薪酬外部不公平对企业绩效作用的不同;房地产企业高管薪酬外部不公平与企业绩效的关联性在金融危机前后存在差异,后危机时代高管薪酬超额差距更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4—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高管团队特征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高管团队特征对企业融资约束起负向抑制作用,即高管团队中女性占比越低、平均年龄越大、平均受教育水平越高、薪酬差距越大,越能够缓解融资约束,该结论在替换被解释变量、缩减样本量等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创新要素配置在高管团队特征与企业融资约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高管团队特征通过影响企业创新要素配置,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提高企业价值、吸引投资者关注等,能够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这不仅丰富了相关文献,还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上市公司加强高管团队建设、以及通过创新要素配置促进企业外部融资提供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企业的薪酬和股权激励机制是留住企业优秀高级管理人才的关键,民企与国企在属性上存在差距,那么在高管薪酬和股权激励是否存在差异,值得研究.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3—2018年的数据为样本,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高管薪酬和股权激励的现状进行分析,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国企与民企在高管薪酬和股权激励方面的差异.研究得到,在高管薪酬方面,国企高管前3名薪酬均值高于民营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金融、保险行业高管薪酬最高,农、林、牧、渔业最低;东部发达地区高于落后地区;资产规模大的企业高于资产规模小的企业.在股权激励方面,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在股权激励标的物的选择上偏好一致,都喜好用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在地区上大都分布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在行业上大都分布于信息技术产业等新兴行业;国企股权激励的比例整体低于民企股权激励的比例.  相似文献   

4.
朱琪  关希如 《科研管理》2019,40(8):253-262
高管团队薪酬激励是否促进了企业创新投入?本文以企业高管团队薪酬激励政策与创新研发投入行为的关系为切入点,选取A股2009-2013年3862家上市公司作为观测样本,运用倾向得分法(PSM)克服样本选择偏误和内生性问题,综合采用多种匹配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整体而言,薪酬水平差距的提高并不能提高创新研发投入,但是股权激励却能对创新研发投入有显著正相关影响。(2)主板中股权激励对创新研发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薪酬水平差距在主板和创业板中都没有显著效果。(3)所有制性质对薪酬水平差距的影响不显著,但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股权激励变量与创新研发投入有显著正相关关系。(4)高新技术行业企业实施股权政策显著增加了企业创新研发投入,而薪酬水平差距则没有显著效果。(5)无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较有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对创新研发投入有显著正向效果。稳健性检验证实结论是可靠的。最后提出了高管团队薪酬激励创新投资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5.
黄庆华  张芳芳  陈习定 《科研管理》2019,40(11):257-265
本文在控制高管长期激励的基础上,研究高管短期薪酬是否激励了企业技术创新,并探讨了外部监管对高管短期薪酬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以2008-2016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发现:高管短期薪酬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增加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并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外部监管对高管短期薪酬与企业技术创新二者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外部监管力度更大,高管短期薪酬产生的激励作用越发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企业可通过合理设计短期薪酬激励高管成为更优秀的创新者。  相似文献   

6.
黄庆华  张芳芳  陈习定 《科研管理》2006,40(11):257-265
本文在控制高管长期激励的基础上,研究高管短期薪酬是否激励了企业技术创新,并探讨了外部监管对高管短期薪酬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以2008-2016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发现:高管短期薪酬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增加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并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外部监管对高管短期薪酬与企业技术创新二者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外部监管力度更大,高管短期薪酬产生的激励作用越发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企业可通过合理设计短期薪酬激励高管成为更优秀的创新者。  相似文献   

7.
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一直都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本文选取2003-2010年沪深两市296家国有和176家非国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在控制了高管持股比例、公司规模、股权集中度和两职兼任等因素之后,实证分析了不同所有权结构的公司高管薪酬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水平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且随着高管持股数量的增加,非国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程度更高,但国有上市公司则相反;公司规模的扩大会降低高管薪酬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且只有当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企业的股权集中度在不同的区间范围内,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才表现出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胡永平 《科研管理》2022,43(3):117-124
   以2009—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前后3年数据为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IPO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和不同融资依赖企业IPO创新影响的差异及其原因。实证结果表明:IPO后企业创新投资显著下降,且外部融资依赖企业IPO后创新投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内部融资依赖企业,因为外部融资依赖企业风险投资参与比例和持股比例较高,IPO后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负影响显著,体现了IPO后企业高管和投资者在市场短期盈利压力的“短视”行为。这为科创板市场弱化短期盈利的监管以强化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差距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的重要方面,整理2011—2013年的3 395个上市公司的样本来研究股权结构对高管薪酬差距的影响。通过研究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以及不同性质的持股比例对高管薪酬差距的影响,得出结论:股权集中度与高管薪酬差距存在反向变动关系,股权制衡度与高管薪酬差距存在正向变动关系,而不同性质的持股比例也对高管薪酬差距存在不同的影响。因此,对于不同持股比例性质的公司,要使高管薪酬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研究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两个因素对其的影响,对于上市公司治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治  傅一凡  陈兵 《科研管理》2017,38(10):31-39
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医药与电子通信行业的198家高科技公司2003年到2012年连续10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高科技公司高管团队成员的专业异质性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科技公司高管团队的专业异质性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探索式创新行为;相比于内部提拔的CEO,来自企业外部的CEO管理企业高管团队时,高管团队的专业异质性对企业探索式创新行为的促进作用会显著减少;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比股权集中度低的企业,高管团队的专业异质性对企业探索式创新行为的促进作用会显著加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医药与电子通信行业的198家高科技公司2003年到2012年连续10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高科技公司高管团队成员的专业异质性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科技公司高管团队的专业异质性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探索式创新行为;相比于内部提拔的CEO,来自企业外部的CEO管理企业高管团队时,高管团队的专业异质性对企业探索式创新行为的促进作用会显著减少;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比股权集中度低的企业,高管团队的专业异质性对企业探索式创新行为的促进作用会显著加强。  相似文献   

12.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发展的重要方向,而高管团队的经营决策会对改革的效果产生影响,所以有必要全面了解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高管团队呈现怎样的特征。基于此,文中以我国混合所有制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描述性分析法,从高管团队同质性、异质性及激励特征3方面分析高管团队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高管团队以男性为主,女性占比不到15%,且他们的年龄位于40-50岁之间;高管异质性特征方面,年龄、性别和专业背景异质性过低,而学历、职业背景和任期的异质性较大;高管货币薪酬激励水平较高且逐年增强,股权激励水平则较低。因此,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在选聘高管时可以适当引进年轻成员、增加女性高管占比,从而调整高管团队结构,使高管团队异质性特征趋向合理。同时,制定合理的薪酬和股权激励措施,适当提高股权激励水平,使股权激励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沪深两市国企数据,研究实施新一轮高管薪酬改革后企业绩效和管理层权力对国企高管薪酬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国企高管货币薪酬与企业绩效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企业业绩下降对国企高管货币薪酬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企业风险则对货币薪酬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国企高管的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企业业绩下降对国企高管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而企业风险则对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②国企高管货币薪酬与管理层权力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国企高管在职消费与管理层权力呈现正相关关系;监事会规模与审计委员会均对货币薪酬与管理层权力之间关系、在职消费与管理层权力之间关系产生负向调节作用。③管理层权力与国企高管货币薪酬粘性之间存正相关关系;管理层权力与高管在职消费粘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粘度均下降。  相似文献   

14.
常健 《软科学》2016,(6):66-70
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高管和普通员工外部薪酬不公平性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外部薪酬不公平性的增加,公司绩效逐渐降低;与员工外部薪酬不公平性相比,这种现象对于高管更加严重;相对于非国有性质企业,外部薪酬不公平性对公司绩效的负面影响在国有企业中更加严重;随着企业发展前景的变好,公司净利润增长率的提高,外部薪酬不公平性对公司绩效的负面影响将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15.
洪昀  谌珊  姚靠华 《科研管理》2020,41(4):229-238
融资融券制度作为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重大改革之一,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尚未得到重视。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融资融券对高管激励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融资融券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会计业绩及高管薪酬-市场业绩敏感度,说明融资融券提升了企业会计信息及市场价格信息质量,从而有助于提高薪酬契约的有效性,具有显著外部治理效应;进一步的机理检验发现,融资融券效用发挥在治理机制较弱的制度环境中更为显著,表明其作为一种替代性的外部治理机制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现有研究不区分控股股东所有权性质,笼统给出高管薪酬变化与并购业绩无关的结论很可能有失偏颇。基于国有与民营上市公司并购前后高管薪酬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发现:在相对宽松的公司治理环境下,国企高管具备利用并购增加个人收益的动机和条件,高管薪酬变化与并购业绩无关;而民营企业高管在相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及严格的内部监管环境下,提高并购业绩或许是增加个人收益的更好选择,高管薪酬变化与并购业绩相关。研究深化了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认识,对进一步研究公司高管的行为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对于企业高管的薪酬契约设计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统一框架下构建融资结构、信息技术与创新能力关系的两阶段数理模型,并基于2008—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利用负二项面板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且考察了所有制及产业技术的异质性影响。研究表明:(1)债权融资及债股比通过研发投入抑制了创新产出,表现出了部分中介效应,其中高技术企业更不善于利用债权融资进行创新;(2)股权融资对高质量创新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3)国企和民企分别在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中表现出各自的优势。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创新产出,但在高技术企业中存在一定局限性;(4)信息技术能够缓解债权融资对创新产出的抑制作用,并且强化股权融资对高质量创新的促进作用。这为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互联网+"战略驱动创新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3~2014年中国中央企业上市公司数据,对薪酬差距与企业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扩大高管员工的薪酬差距与高管团队之间的薪酬差距均有利于提高企业业绩水平,得到更好的企业管理绩效.同时,中央企业上市公司高管与员工的薪酬差距还与企业的资产规模、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行业特征相关.中央企业上市公司高管团队的薪酬差距同样也与企业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有关,但与资产结构无关.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外部融资视角,分析环境不确定性影响可再生能源投资的作用效果对于促进可再生能源投资发展以及明确政策着力点具有重要意义。以2010—2016年141家可再生能源企业的季度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测算了环境不确定性通过外部融资水平对可再生能源投资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断点回归估计考察了可再生能源政策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① 环境不确定性显著抑制可再生能源投资,样本区间内的作用系数为 -1.3042,且抑制作用在外部融资水平较低的企业中更强烈;② 不同的外部融资水平下,促进可再生能源投资的主要融资渠道并不相同,外部融资水平较低的企业主要依赖间接融资渠道,作用系数为0.8607,外部融资水平较高的企业主要依赖直接融资渠道,作用系数为2.8699;进一步地,间接融资水平的提高可以缓解环境不确定性对可再生能源投资的抑制作用,直接融资水平的作用系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③ 样本期间内相关可再生能源政策对可再生能源投资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体现了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体系实施的有效性,但实践中应注意政策间的协调与配合。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进行研究,基于前景理论进行分析,当CEO和关键高管的薪酬高于团队其它成员时,遵照确定效应理论,CEO倾向于重视既得利益而规避风险。同时基于异质性理论,能力强的管理者具有风险承担能力,可以调节薪酬差距与风险承担的关系。本文利用我国2012年至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OLS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内部薪酬差距与企业风险承担负相关,管理者能力能够改善高管内部薪酬差距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负向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权激励也有助于抑制管理者的风险厌恶行为。本文的研究填补了锦标赛理论的缺陷,丰富了高管内部薪酬差距与企业风险承担的研究内容,对上市公司确定高管薪酬制定和实施股权激励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