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个两三岁幼儿的家长、教师都或多或少和幼儿本能的争执、打人等同伴冲突行为打过交道。成人首先要明确的是:打人、与同伴争执并不是幼儿的错,而是其自我意识萌芽阶段的一种外在表现。此时成人的干预不在于对幼儿进行道德说教与行为规训,而应当是解决幼儿的争执与打人行为本身。  相似文献   

2.
幼儿争执性行为不仅对个体的健康发展不利,而且阻碍幼儿社会性、个性和认知的发展,也影响教师教育工作的正常实施.如果争执性行为升级,就会变成攻击性行为,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等.幼儿的争执性行为受大众传媒、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及幼儿自身的生物因素等影响.应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正确利用大众传媒对幼儿的影响;减少环境中引发争执性行为的刺激;家固合作共同帮助幼儿改正争执性行为,以提高幼儿的情绪情感认知.  相似文献   

3.
纠纷就是争执的意思。同学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都可能发生纠纷。发生纠纷时,往往会有人出来调解,使纠纷化解。1.练习调解纠纷要创设情境。例如在学校,因为弄坏了同学的东西,同学之间发生了争执;在家里,父母之间因为买家用电器  相似文献   

4.
无论在什么场合,有孩子的地方就会有纠纷,这是很自然的事。因为孩子们大多缺乏理性,缺乏行为的辨别能力,且他们的行动往往受情绪的支配,不管高兴、快乐、悲伤、惊恐,都会一一地表现出来,这也是儿童最纯真的时候。因此,一遇到矛盾就会争执起来。  相似文献   

5.
常天文 《学周刊C版》2010,(11):132-132
我校每学年要举办一届秋季球类运动会,赛会期间,由于参赛的班级多,每天开赛的场次也多,体育教研组往往为选派裁判员工作而发愁,选派会当裁判的文化课老师有时很忙,顾不上,选派热衷于裁判工作的学生,水平有限,在比赛过程中往往出现误判或不能控制比赛局面,从而引起一些争执。体育教师在现场时,这些争执当场就能解决,如果体育教师不在现场,要么学生裁判员对比赛队员提出的异议无法解释,要么误判后,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认为艺术作品打开并保持大地与世界的争执,而艺术的本质就是对真理的开端的创建,是一种"源始争执",而这种争执会产生的一种"冲力",把艺术推入历史之中,让历史开始或又重新开始,这正是艺术的本源之所在。然而不仅艺术本身是历史性的,艺术的本源这一问题也是历史性,不同的历史语境中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也将不同。但是艺术需要在开放的历史语境,因为艺术本就应是对惯性之存在的颠覆。这或许正是海德格尔所要展现给我们的艺术的本源。  相似文献   

7.
王成刚 《教育导刊》2006,(10):54-55
很多父母总是认为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是理所当然的,根本不需要奖励或者鼓励,而孩子又不应当表现出不良的行为。可是孩子一旦出现了不良的行为,父母往往不能采取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该行为的处理方法,反而采取一些不当的、非理智性的方法,例如与孩子争执,威胁孩子,甚至挖苦讽刺。这些方式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进一步强化了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会变得极端退缩或者更加具有攻击性和好斗性。那么,父母应如何对待孩子的行为,使得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尽量制止和减少孩子的不良行为呢?一、积极奖励孩子的良好行为心理学的社会强化理论告诉我…  相似文献   

8.
有时,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压力会把你逼入绝境。年轻人经历许多青春期的变化时,他们的情绪会有很大的波动。在学校一天的不顺可能会导致你回家跟兄弟姐妹吵架;和朋友的争执会让你留下伤心的眼泪;与家长的冲突则可能留下一扇打破的玻璃窗。  相似文献   

9.
胡晓 《高中生》2008,(5):30-30
"争执"一词,也许天生就是一只丑小鸭,人们对它成见很深。一遇争执,和事佬赶紧调停:"别争了,别争了,免得伤了和气。"其实,有时争执也会带来意外的收获。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围绕"马奔跑时是否始终有一蹄着地"发生了争  相似文献   

10.
课堂是变化莫测、丰富多彩的。教师要独具慧眼,以开放的视野和灵活的思维,捕捉课堂"瞬间",利用"瞬间"推进课堂,使课堂精彩纷呈。一、疏导"矛盾瞬间",引导学生思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争执。争执是学生站在不同思维角度上产生的"呐喊",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面对一些争执,教师要及时地回应与疏导,激活学生主动思考,  相似文献   

11.
聂晶 《科技文萃》2011,(6):I0040-I0040
生命最大的魅力就是每一个生命都是不一样的。生命是不可以被规定的,这是一个本质的、原则的出发点。我们喜欢过于简单地把生活词语化,词汇是用来形容生活、形容行为的,但是时间长了之后,它已经开始规定和限制我们的生活和行为了。我们的争执和苦恼很多缘于词语的定义,如果我们摆脱词汇的束缚,我们会快乐。”  相似文献   

12.
刘小娟 《家教世界》2014,(Z2):91-91
<正>据《桐城县志》记载,康熙时期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  相似文献   

13.
绰号惹祸     
初中生互相乱起绰号,互相取笑戏弄,争执打斗这都是屡见不鲜、令人烦恼的琐碎之事。如果对此事件不深究原因,往往就会就事论事,治标而不治本,问题总是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4.
冲突性话语是人们互动和交际过程中,相对复杂并比较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冲突话语本身作为概念相对笼统,很多语言事件和语言行为,如争论、反对、争吵、反驳、争执等,均囊括在冲突话语中。电视剧作为人类生活的艺术化反应,冲突性话语对人们相互之间交际效果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会折射在电视剧尤其是电视剧情感冲突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15.
近数年来,围绕着驻冲绳美军基地的问题,日本中央政权和冲绳地方政府之间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和争执;其间,冲绳的民众为支持地方政府的政策再次掀起要求美军基地撤离的大规模群众运动。就一般而论,此种运动仍然是日本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发展,就冲绳而言,仍然是冲绳人民战后要求美军基地撤废运动的延续。而在实际上,冲绳的要求美军基地撤废运动背后却有着极为复杂的历史及现实的背景,故而能形成数十年持续不断的,进而发展到今日形成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争执的运动。我们认为,在此种争执的发展中,冲绳反美军基地的运动在转向,即转…  相似文献   

16.
在一些小组活动中,有时会看到组内有的学生滔滔不绝,有的学生被冷落一旁;有时为了分配任务而争执不休,不会合作;有时甚至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凡此种种现象都与小组成员搭配不合理、缺乏小组合作学习规则有关系。  相似文献   

17.
《河西学院学报》2016,(5):39-45
探讨影响大学生移动学习的因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自我效能、感知行为控制、行为意向、使用行为几个方面,构建大学生移动学习行为模型.结果表明,行为意向和感知行为控制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移动学习使用行为;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而感知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的影响不显著;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行为态度,而感知易用性对行为态度影响不显著;感知易用性会正向影响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有用性感知,自我效能会正向影响感知行为控制.  相似文献   

18.
绅士     
可以说,从不使他人受苦之人几乎成为“绅士”一词的定义。这一概念历经锤炼,可谓精准。绅士总是致力于消除身边阻碍自由与坦诚的因素。他与周围的一切保持和谐而不是凸显自己。真正的绅士言行谨慎,避免任何引起争执或带来恐慌的行为,诸如挑  相似文献   

19.
一、饮水机例1"节能减排,开关未来"的活动已普及到家家户户,它倡导合理开关家用电器来节约能源。由此,小明想到父母经常为夜间是否要关闭饮水机而发生争执:母亲认为应该关机,理由是饮水机在夜间无人饮水时仍在对热水包里的水间歇性加热,白白消耗电能。父亲则认为不该关机,因为第二天重新开机为凉水加热会消耗更多的电能。为了解决父母的争执  相似文献   

20.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为帮助学生披文入情。除向学生简介历史背景、作者有关情况等外,还可联系实际生活因势利导。我在教学《普通劳动者》分析林将军和小李组成“互助组”后发生的两次“争执”时,就有深刻的体会。 林将军和小李整好筐绳后的第一次争执是小李偷偷地将筐绳移近自己一边,林将军发觉了这个“舞弊”的作法以后争执起来,也将绳子移到自己一边,小李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