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木塑材料中的木质纤维极易受到细菌和霉菌侵蚀,影响材料的外表美观和力学性能。本文首先以PP和天然小麦秸秆作为主要原材料,加入吡啶硫酮锌作为抗菌剂,制备了秸杆/PP复合材料,然后研究了POE和吡啶硫酮锌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吡啶硫酮锌含量对抗菌防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OE含量的增加,秸杆/P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呈现下降趋势,而冲击强度呈现上升趋势。随着吡啶硫酮锌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冲击强度呈现轻微下降趋势,而抗菌和防霉性能呈现提高趋势。当吡啶硫酮锌含量为4wt%时,有强抗菌性能,防霉性能达到0级。  相似文献   

2.
设法以简单的工艺实现低缺陷石墨烯的高效、规模化制备,对于促进其在聚合物改性领域中的成功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了一种低缺陷石墨烯的简单制备方法及其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的复合改性作用。首先,利用超支化聚乙烯(HBPE)在氯仿中借助超声高效剥开天然石墨制得石墨烯分散液,然后分别与两种不同粒径的UHMWPE粉末进行溶液混合,经溶剂挥发和热压成型制得石墨烯/UHMWPE复合材料。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Raman)、广角X射线衍射技术(WA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所得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深入表征,并对所得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进行了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所得石墨烯结构缺陷较少,厚度5层以下,表面存在少量非共价吸附的HBPE,比例达0.39 g(g石墨烯)-1;通过所述复合工艺可制得具有隔离网络结构的石墨烯/UHMWPE复合材料,借助该结构,只需少量石墨烯即可有效提高UHMWPE的导电性能,其逾渗阈值仅为0.25 vol%(粒径60μm UHMWPE)和0.50 vol%(粒径25μm UHMWPE);相比小粒径UHMWPE粉末,由大粒径粉末所得复合材料具有更低的石墨烯导电愈渗阈值及更优的导电性能。相关研究结果可为低缺陷石墨烯的高效制备及应用提供重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聚苯胺作为三大导电高聚物之一,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光学性能和磁学性能,但单一的聚苯胺材料难以满足现实需要,因此以聚苯胺为基材,复合其它有机和/或无机材料制备的聚苯胺复合材料应运而生。本文通过专利检索查阅国内外聚苯胺复合材料专利申请,从聚苯胺-金属复合材料、聚苯胺-有机物复合材料、聚苯胺-无机非金属三个方面进行了浅述。  相似文献   

4.
设计和合成了银纳米颗粒并将其负载在TiO_2表面,目的是通过引入银粒子来提高整体催化活性。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手段对银含量分别为1%,2%,5%,8%,12%,15%的Ag/TiO_2进行表征,其中包括XRD、PL、UV-Vis、SEM和光降解测定。证实了银以原子簇形式均匀沉积在TiO_2表面,从而使得构建的纳米复合体表现出高活性、高降解性。实验结果表明,用紫外光还原法制备的Ag/TiO_2光解活性优于TiO_2,当载银量为2%时,光催化效果最佳,该复合材料在光反应1.5 h后的催化光解效率是纯半导体TiO_2的2倍。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复合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高压真空开关所需的抗熔焊、耐电蚀、高电导、低含气量等特点的要求,人们对传统高压开关的生产技术进行了一系列工艺上的改进。具有高导电导热性的铜和具有高温强度、强抗电弧烧蚀的钨的良好结合使得钨铜复合材料具有一系列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电接触材料、电子封装和热沉材料中。通过采用将纯净钨粉模压成型、高温烧结,一次完成渗铜和覆铜的加工工艺从而形成适合高压真空开关使用的钨铜复合材料电触头。这种加工工艺使得钨骨架的强度非常高,而且钢呈网状分布,基体组织细小均匀,并且气体含量低、覆铜层与钨铜基体结合紧密,这些特点不仅满足了高压开关的使用要求,而且降低了高压开关触头的生产成本,从而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阐述钨铜材料触头的优越性及其影响因素和在高压开关线路中的应用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钛(TiO_2)是宽禁带半导体化合物,只有在紫外光照射条件下才表现出光催化活性,且粉末状TiO_2在空气中易飞散、在水中易凝结、使用后不易回收等缺陷,严重的限制了其使用。因此,二氧化钛的负载化和可见光可催化是扩大光催化材料实用范围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棉花为天然纤维素制备的C纤维为载体,钛酸丁酯为钛源,利用水热法制备碳纤维负载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有机蒙脱土和醋酸乙烯酯单体为原料,通过悬浮聚合制备聚醋酸乙烯酯/蒙脱土(PVAc/OMMT)复合材料,研究了OMMT对复合粒子表面形态、热学性能和粒度分布的影响,并通过FTIR和XRD对产物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纯PVAc呈光滑表面的球状形态,而PVAc/OMMT为具有粗糙表面的立方体形状颗粒。另外,复合粒子的粒度显著增大,分散性更好。然而,当粘土含量超过2.5wt%后,复合粒子的平均粒径开始下降,且粒度分布更广。TGA分析表明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东北大学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72020)和国家“863“高技术项目(2003AA305620)的资助,对碳化硼及其复合材料的无压烧结工艺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目前已经掌握了B4C、B4C/TiB2、B4C/ZrB2等材料的制备工艺,使无压烧结碳化硼陶瓷的体积密度达到了2.47g/cm3,并开发出碳化硼陶瓷防弹板和陶瓷球等产品,产品的性能指标已接近或超过了热压产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烧结杯实验系统研究了金布巴粉矿替代澳矿对烧结工艺及成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澳矿粉相比,金布巴粉矿SO_2、CaO、P、S、Al_2O_3含量较高。采用金布巴粉矿替代澳矿粉后,烧结矿成品率和利用系数增加,垂速略有升高,固体燃耗降呈降低的趋势,转鼓强度呈增加的趋势,烧结矿冶金性能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膨润土特性,采用阳离子交换法对其进行有机改性,采用单因素试验轮换法对影响改性效果的实验条件进行考察,最后以制备的膨润土和环氧树脂为原料,采用插层聚合法制备膨润土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探讨,实验结果显示,在有机膨润土含量为2%~4%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有最佳值,就其断面来看,属于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ark Plasma Sintering,简称SPS),烧结由化学沉淀法制备的Zn0.5Ni0.5Fe2O4包覆的纯Fe微米级颗粒,实验结果表明:经化学包覆后烧结的块体复合材料较纯铁矫顽力明显降低具有优异软磁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1,4-丁二醇(BDO)为原料,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BDP)为阻燃剂,选择一步法来制备阻燃剂含量不同的热塑性聚氨酯(TPU)。采用氧指数测定、酒精灯燃烧测定、拉伸性能测定、邵氏硬度测定等研究手段研究了不同阻燃剂含量TPU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实验结果表明:PTMG/MDI/BDO体系阻燃TPU随着阻燃剂BDP含量的增加,TPU的氧指数随之增大;TPU的硬度、拉伸强度和100%定伸应力都随着阻燃剂BDP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当阻燃剂BDP含量为15%时,氧指数为25,此时硬度为82.6HA,拉伸强度为10MPa,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Pb基钙钛矿光伏电池是目前研究光电器件的热点话题,因为这种电池使用了铅(Pb)元素,造成了环境污染,所以寻找合适的Pb元素替代物成为研究的方向,其中锡(Sn)可能是最突出的替代物。在这项工作中,我们使用SCAPS-1D软件进行了无铅含Sn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模拟研究。对于该电池模型,模拟了含Sn钙钛矿层的掺杂浓度和体缺陷密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得到钙钛矿吸收层缺陷密度的降低可以显著提高电池的性能。为考虑界面缺陷密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将两个界面层TiO_2/钙钛矿和钙钛矿/HTM界面层引入到电池结构中,得到TiO_2/钙钛矿层具有比HTM/钙钛矿层界面显著影响更大,这是由于TiO_2/钙钛矿存在更高的载流子密度,因此导致更多的复合速率。通过优化这些参数,实现了24.63%的最大效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制备了碳纳米管/聚二甲基硅氧烷(CNT/PDMS)柔性导电复合薄膜,并研究了CNT含量及固化温度对CNT/PDMS复合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CNT/PDMS复合薄膜在应变20%内为弹性变形,增加CNT含量以及提高固化温度可以增加复合薄膜的弹性模量及抗拉强度,但断裂延长率有所下降。因此,选择合理的固化温度是优化材料综合性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BNT无铅压电陶瓷体系的设计及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传统陶瓷工艺,制备得到Bi0.5(Na1-x-yKxLiy)0.5TiO3(简称BNKLT)无铅压电陶瓷,运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了分析表征;通过压电、介电性能的对比,讨论了烧结温度对BNKLT陶瓷的影响:运用热分析及X射线衍射等手段,确定了粉体的热处理温度,并讨论了烧结温度对BNKLT陶瓷性能的影响;通过最终所得陶瓷的性能对比,确定制备的较优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调整ABS接枝粉料、SAN树脂掺混配方,引入增韧助剂二甲基硅油制备具有高抗冲性的ABS树脂,探讨了ABS接枝粉料和二甲基硅油含量对ABS树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聚苯胺/石墨烯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质进行研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手段,分析了不同比例复合聚苯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官能团及表面形态特征。通过电化学工作站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电学特性。研究表明:聚苯胺/石墨烯比例不同时,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利用率和电容特性也不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以硝酸铁和硝酸铋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腋(Sol-gel)方法和快速液相烧结法在不同烧结温度下(650℃,700℃,750℃,800℃)制备了10%A位La掺杂的Bi0.90La0.10FeO3(BLFO)陶瓷,研究了室温下陶瓷的晶格结构及其铁电和漏电性能.1结果表明烧结温度是影响BLFO陶瓷结构,铁电和漏电流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烧结温度为750℃时,BLFO陶瓷具有较少的杂相和典型的电滞回线,当电场强度为175kV/cm时,其剩余极化值(2Pr)为3.5μC/cm2,同时具有较小的漏电流密度.  相似文献   

19.
疏水疏油材料的功能复合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疏水疏油导电功能材料的自清洁应用角度出发,分别对疏水疏油设计原理、材料导电机理、技术研究进展等方面作了归纳和简述,认为成本、制造装备、微纳结构强度以及性能持久性是制约疏水疏油导电复合材料应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采用无压液相烧结工艺,以三种不同配比的Mg O-Ce O2-Y2O3体系为烧结助剂,烧结温度为1800℃、1850℃和1900℃,Ar气氛保护的条件下,保温2h制备了Si C复合陶瓷。主要研究了助烧剂Mg O、Ce O2、Y2O3的不同配比和不同烧结温度对陶瓷体的物相组成、显微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瓷体的主晶相均为6H-Si C,有少量的铈和钇的化合物的衍射峰存在;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陶瓷体孔隙逐渐减小,颗粒与颗粒连接逐渐紧密,在1900℃时可以清晰看出颗粒与颗粒之间存在大量液相,边界趋于模糊,孔隙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