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及其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针对靶基因的6个区域设计4种特异引物,在链置换DNA聚合酶(Bst DNA polymerase)的作用下,等温条件下,快速进行核酸扩增的方法。可以在1h内,将靶序列片段扩增109~1010倍。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准确和操作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恒温扩增微流控芯片核酸分析仪是由清华大学和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新型核酸分析仪,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该仪器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焦面成像微纳体系样品检测系统结构、恒温扩增离心进样微流控芯片、自适应降噪数据分析处理算法、薄层空气浴流动加热控温等创新技术,能够在45 分钟内实现多种病原菌指标的并行检测分子诊断,检测灵敏度优于10 个核酸拷贝,样品与试剂消耗1.45 微升/ 指标,并行检测通道24 个,温控精度±0.1℃,检测稳定性CV≤ 5%,可以作为低成本精准医疗的平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与医学科研、临床医疗、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等领域.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原位石英晶体微天平(QCM)-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特异基因的方法。方法:在环介导恒温核酸扩增(LAMP)技术平台引入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技术,采用巯基化试剂分子组装方法,将LAMP反应体系中的4个引物之一固定于QCM电极上,在安装所述电极的QCM检测池中配置O157 LAMP反应体系进行环介导恒温核酸扩增,用QCM仪器在线检测频率变化,判断LAMP反应是否发生,进而判断体系中是否存在O157特异基因。结论:该方法检测O157特异基因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且操作简便,有望发展成为快速检测O157特异基因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信息》2012,(18):26-32
核酸定量技术及其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Review on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quantitativetechniques of nucleic acid摘要对目前主要的核酸定量方法(分光光度法、荧光染  相似文献   

5.
随着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的发展,对于核酸的超灵敏检测已成为常规手段,检测能力已经达到单分子水平;但是蛋白质的常规检测,例如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技术,检测限也仅仅达到1×10-18mol,与超灵敏检测存在相当差距。免疫PCR方法(immunopolymerasechainreaction,immuno-PCR)是SanoT,SmithCL和CantorCR等于1992年将免疫学反应和PCR技术相结合而创建的一种新的检测技术,同时具有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PCR扩增技术的高效性。它运用P C R强大的扩增能力来放大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信号,使实验中只…  相似文献   

6.
<正>21世纪是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共同创新发展的时代,生物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对改善人类健康状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作为现代医药技术第三次革命性突破的代表,核酸干扰技术近年来已取得重大进展:从1998年核酸干扰现象被发  相似文献   

7.
由于具有巨大并行计算能力、海量信息存储密度及超低能耗等优势,近年来,核酸分子在分子计算、数据存储以及信息安全等研究领域广受关注。特别作为基于数学难题的、传统的密码理论与技术的有益补充,以核酸为信息载体的数据隐藏、认证、加密等信息安全技术极富发展前景。文章在介绍基于核酸的加密、隐藏及认证技术原理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该领域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我国如何发展基于核酸的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日益增加的厨余垃圾严重影响着城镇环境,为获得用于家庭厨余垃圾微生物降解原位消除技术的功能菌株,本文通过溶菌圈和菌落直径观察以及胞外酶活性测定,证明本实验室分离、保藏的一株丝状真菌No.1对蛋白质、淀粉具有很强的降解能力并能有效降解纤维素和脂肪;通过18S rDNA的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核酸数据比对分析,表明该菌株与Actinomucor elegans(AY243955)同源性达99%,故将其鉴定为雅致放射毛霉(Actinomucor elegans sp.).  相似文献   

9.
PCR技术快速鉴别牛、羊、猪皮革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取牛、羊、猪3种动物皮革组织中的DNA,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初步建立了这4种动物皮革成分的鉴定方法。DNA的提取的质量及其后的PCR鉴定依赖于皮革的加工程度,如何从皮革成品中提取有效的核酸信息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核苷酸是核酸分子的基本组成,核苷酸分子由核酸碱基,核糖和磷酸基团组成。而拉曼光谱是研究分子结构的一种重要技术,所以利用拉曼光谱对核酸碱基分子进行研究对于研究核酸大分子的结构变化,以及核酸分子与小分子之间作用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研究分析腺嘌呤碱基、腺苷和腺苷酸的拉曼光谱为目的,对它们的一些重要特征拉曼谱峰进行了细致地阐释,通过比较它们拉曼光谱上的区别,研究碱基、核糖以及磷酸基团在拉曼散射光谱中所特有的具有标志性谱峰位置,为利用拉曼散射光谱技术研究核酸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核酸探针和制备技术,标记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方法及核酸探针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12.
等温吸附法在页岩孔隙结构测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等温吸附法作为一种成熟的孔隙结构表征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材料学研究,将其用于复杂孔隙结构—页岩的孔隙特征测试与表征尚待完善。本文介绍应用等温吸附法测定页岩孔隙结构时的测试模型选择、相应参数设置、操作要点并依据实验测试结果分析页岩内部孔隙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实时荧光定量PCR应用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于1992年由Higuchi等人第一次报告:使用EB加入PCR反应体系,经改装的带有CCD的PCR仪检测样品的荧光强度,它的优势性决定了它不仅是一种高敏感、高特异的检测核酸分子的定性方法,而且也是一个能对核酸分子进行精确定量的有力工具。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rt-PCR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由此诞生了许多与此技术相关的新的分支学科,极大的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于1992年由Higuchi等人第一次报告:使用EB加入PCR反应体系,经改装的带有CCD的PCR仪检测样品的荧光强度,它的优势性决定了它不仅是一种高敏感、高特异的检测核酸分子的定性方法.而且也是一个能对核酸分子进行精确定量的有力工具.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rt-PCR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由此诞生了许多与此技术相关的新的分支学科,极大的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两年前围绕以“商品核酸”为代表的“核酸营养品”掀起一场激烈争论以来,关于口服补充核酸或核苷酸是否对一般人有治疗或预防功能就一直成为各方论辩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看好你的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生物学家科恩伯格和奥乔亚由于对核酸与基因的研究所做出的贡献,于1959年同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他们认为,没有核酸,就没有生命。生命体遗传信息的贮存、复制和表达都是靠核酸来进行的。通常把负责一项遗传任务的那一段核酸称为基因。●1986年,美国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雷纳托·  相似文献   

17.
1993年凯利·穆利斯因为发明PCR技术而荣登诺贝尔颁奖台。什么是PCR?它是指“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其原理是:在存在DNA模板、引物、dNTP、适当缓冲液的反应混合物中,在热稳定DNA聚合酶的催化下,对一对寡核苷酸引物所界定的DNA片段进行扩增。说得简单些,就是一种DNA分子的特异扩增技术,即将微量的特异DNA分子进行成倍扩增。PCR技术最大的优点在于它能  相似文献   

18.
量子点是一类可发射荧光的纳米微晶体,具有独特的光学特性,适用于抗原、抗体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免疫标记。近年来,糖类分子在免疫调节、防治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受到重视,而量子点表面修饰技术的进展,使其可便利地与糖类分子结合。本文将对量子点的光谱学特点、修饰技术,及其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针尖对麦芒杜邦公司法庭败诉小鱼战大鱼“塞特斯”名利双收卢云贶PCR,中文名叫聚合酶链反应.PCR作为一种技术自1985年诞生以来,风靡全球,成为生物学领域的极其有用的研究、应用工具和手段。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应用一对特异性的引物而把特异的基因片段扩增1...  相似文献   

20.
食品过敏是一个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如何快速、灵敏、低成本、可靠地检测食品过敏原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食品过敏原的检测可以分为蛋白质层面和核酸层面两大类技术。生物传感器因具有高灵敏度、微型化、低成本等优点,近年来成为食品过敏原检测的研究焦点。本文对生物传感器在食品过敏原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应用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