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罗素和以石里克及卡尔纳普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意义与证实问题。罗素强烈反对后者的意义的可证实性原则,因为他强调单次观察及单称特殊命题的作用,而后者则更看重归纳及一般命题。但是由于二者的理论基础都是经验主义原则,因而仍然存在着诸多可对话之处。回顾分析哲学后来的发展境遇,罗素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颇具价值,为某些哲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2.
意义标准问题是逻辑经验主义学派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而意义标准最终集中在证实原则这个问题上。逻辑经验主义者们对于这个问题存在着广泛争论,并试图寻求解决途径,但无论如何努力,问题和挑战始终存在。文章通过论述逻辑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石里克、卡尔纳普和亨普尔对于意义标准的证实原则所作的不同解释和修改,认为一个陈述或理论的意义在其被表达或创造出来时就已经被人为地决定,按照人们表达或创造它时所遵守的规则,可分为有意义的和无意义的;而且,这个意义标准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3.
证实、证伪与教育实验华中师范大学马继霞在现代科学方法论中,证实与证伪是一对对立的概念,它们分别是逻辑实证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的核心观点。逻辑实证主义是现代科学方法论中第一个正统的方法论流派,它起源于奥地利科学哲学家石里克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维也纳学...  相似文献   

4.
石里克论伦理学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学基本问题一直是我国伦理学界所关注的课题,介绍逻辑经验主义维也纳学派的创始人石里克(1882—1936,德)对于这个问题的规定和解答,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一、什么是伦理学基本问题石里克的《伦理学问题》一书,把“人为什么会合乎道德地行动?”的问题规定为伦理学基本问题。他作出这个规定的基本思路和依据是: 首先,为伦理学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石里克主张伦理学不仅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科学,因而要从科学的一般性质去考虑伦理学基本问题。他认为,必须把伦理学的对象看作如同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样,是在经验中被给予的,完全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确定;伦理学同样是一个真命题系统,以寻求对于“道  相似文献   

5.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可以说是一种语言批判。当然,语言批判这个哲学观点也是分析哲学的中心论点。维特根斯坦在其前后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他的语言批判理论,即前期立足于科学的、逻辑的语言角度审视,后期则主要从日常生活语言的切入。本文也将从这两方面简要的阐述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批判观。  相似文献   

6.
伦理学基本问题一直是我国伦理学界所关注的课题,介绍逻辑经验主义维也纳学派的创始人石里克(1882-1936,德)对于这个问题的规定和解答,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一、什么是伦理学基本问题石里克的《伦理学问题》一书,把"人为什么会台乎道德地行动?"的问题规定为伦理学基本问题.他作出这个规定的基本思路和依据是:首先,为伦理学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石里克主张伦理学不仅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科学,因而要从科学的一般性质去考虑伦理学基本问题.他认为,必须把伦理学的对象看作如同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样,  相似文献   

7.
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语言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和晚期的思想虽有变化 ,但其一直关注语言的规范和界限。他早先提出的图式说让位于工具说和游戏说 ,给以后的研究言语行为理论的语言哲学家奠定了基础。在维特根斯坦那里 ,语言被比作一箱木匠工具 ,其中各种工具都有自身的特殊功能和运用技巧。语言也好比各种游戏 ,每一种游戏都有各自的设施、规则以及胜败标准。假如需要 ,而且具备了创造能力 ,当然还可以无限地增加新工具和新游戏。维氏的观点给英美语言哲学家奥斯汀和塞尔以启发 ,他们进而提出了自己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语言规则观点。如何使用语言 ,怎样认识语意和语用之间的关系问题 ,言语行为理论倡导者提出了自己的语言规则说。本文在介绍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语言规则中 ,把维特根斯坦的日常语言哲学的观点同言语行为的学说联系起来加以分析 ,使人们看到其中的来龙去脉 ,对当代西方语言哲学有个新认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胡塞尔与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胡塞尔毕生致力于把哲学变成一门真正严密的科学;而维特根斯坦则试图表明哲学的任务是澄清语言的用法,划清科学命题与非科学语句的界限。他们的相似之处是都基于反心理主义的立场而规定了哲学的任务,认为认识的主体都不再是现实的主体,而是抽象的形而上学的主体,他们的一种共同的倾向就是试图从认识论抽引出本体论的结论。他们的学说,无疑启迪了后来的哲学流派  相似文献   

9.
如果"分析现象学"真正的开端是现象学立场在心灵哲学中的运用,并且,如果它仅仅被看作是分析哲学与现象学的融合形态或桥梁形态,那么,"分析现象学"的过去则与分析哲学和现象学的历史一样长.这个过去应该包括分析哲学和现象学早期的广泛互动(例如胡塞尔与弗雷格、罗素与梅农、摩尔与布伦塔诺、赖尔或卡尔纳普与胡塞尔之间的互动)与后期的分道扬镳(根源于石里克对胡塞尔、卡尔纳普对海德格尔的著名的批评).  相似文献   

10.
蒯因的本体论承诺理论,就是区分说什么东西存在和什么东西实际存在这两类问题.卡尔纳普的语言架构理论区分了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这基本上说的是和蒯因相同的意思.但是,卡尔纳普的语言架构理论依赖他的证实原则作为基础,而证实原则又是蒯因所不能赞同、并严厉批判的.卡尔纳普将语言架构理论和证实原则混在一起,不仅产生矛盾,而且揭示出他的语言架构理论只在表面上和蒯因的本体论承诺理论类似,二者其实有本质区别.这里的区别不仅反映出还原论与整体论的对立,也反映出二人对待实用主义的态度.卡尔纳普将实用主义态度局限在科学内部不同科学理论之间,蒯因则将实用主义态度扩展到科学之外,甚至包括宗教与神话.  相似文献   

11.
逻辑经验主义是当代西方影响较大、持续时间最长、发展较成熟的哲学流派之一。它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的奥地利维也纳,所以也称“维也纳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石里克、卡尔纳普、费格尔、纽拉特、赖欣巴赫和艾耶尔等人。其哲学思想师承英国经验主义传统,并接受了唯理主义的逻辑分析方法,紧密联系自然科学最新成果,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定作用,尤其对数学、物理学、逻辑学、心理学等学科有较大影响。然而,长期以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为魏斯曼哲学思想做了重要性辩护并阐明其"语言层次"观念。首先,他在维也纳学派中扮演的角色和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被大部分逻辑实证主义学者忽视:魏斯曼的被误解是维特根斯坦和维也纳学派左右两翼矛盾的结果。他对维特根斯坦在20世纪30年代"过渡期"思想的理解和阐释在维特根斯坦阐释者中也被忽视;其次,魏斯曼的语言新图景提出的背景是贝克莱早期还原论,以及以罗素和早期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激进还原论。魏斯曼从几何学有关曲面研究中得到了启发提出"语言层次"观念。跟高斯方法类似,既然曲面特征可以从内部得到刻画,那么语言可以被分为"宏观逻辑"和"微观逻辑"层次。魏斯曼要倡导的就是从"宏观逻辑"层次来研究语言。魏斯曼通过不同概念来阐明他的观点;最后,这些概念称为"语言层次"的"核心概念",包括逻辑结构、描述完整性、概念"开放"和"封闭"质地、证实和真,这些概念互相连接构成了"语言层次"观念的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13.
维特根斯坦认为,后物理学语言是对我们的日常语言误用的结果,因而必须要把语言从后物理学的语言中带回到它日常的使用中来。文章认为,维特根斯坦的这一带回并不可取。后物理学的语言有其自身的意义,它不同于日常语言,它有它自身的言说方式,因而也不能为日常语言所取代。更为重要的是,文章认为后物理学的语言也是我们的一种生活形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维特根斯坦和摩尔关于"语法规则"争论的解读,力图表明摩尔误解了维特根斯坦所谓"语法规则都是同一种类的规则"这一表述。维特根斯坦是在和"经验"、"事实"这些概念相对的意义上来使用"语法"这一概念,从而认为语法规则都是关于语词使用的规则,而非关于经验事实的陈述。但这并不表明维特根斯坦的"语法"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语法"。  相似文献   

15.
如何看待维特根斯坦的证实思想在其哲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这是近些年来研究维特根斯坦哲学的一个必要论题。要想有效地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学者看待证实思想的多重角度——包括与前期哲学的关系、所处的中期哲学的特点以及证实思想作为一种意义理论的角度——对国外研究资料作出相应的概括与综述,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沿着这条途径,可以发现证实思想有不同于前后期哲学的思想特点:其一,证实思想通过语言与实在的关系形成了对前期哲学的批判;其二,证实思想随着中期哲学的变化而不断动摇,展现出中期哲学的思想形态之间的纵横交错;其三,证实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联系了证实方法与语句意义,区分于维也纳小组对语句意义确定方式的理解。这项研究表明,学者们对证实思想解释角度的差别,恰恰折射出他们对维特根斯坦中期哲学的不同理解;证实思想虽然因内容上的动摇和对中期哲学阶段的依附,在踏上后期哲学的道路上终被放弃。尽管如此,对于维特根斯坦中期哲学甚至整体哲学的理解,这段历程又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依据维特根斯坦后期提出的日常语言哲学思想,对大学外语教学进行哲学思考.维氏提出的"语言游戏"理论.把语言看做人类基本的和首要的活动,把语言抽象的分析转向了活生生的语用上来,揭示出语言使用的基本特征.语言游戏又是生活形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语言游戏的是整个文化".维氏哲学理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在大学外语教学中要突出强调语言的使用,突出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17.
自我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自我教育与形而上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些问题的答案,至今并不明晰。问题的答案及其解答方式是不明晰的,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也是不显著的。一般化的讨论,很难推进对自我教育本质的深入研究。个案剖析,似更有助于判定这类研究的得失成败。以维特根斯坦为例,分析一位卓尔不群的哲人,如何分析他自己。哲人的自我分析,有什么意义,有什么启示?这些分析、意义和启示,何以推展至自我教育的本质问题上?为此,从三个具体方面展开陈述:一是从奥地利哲学家魏宁格之于维特根斯坦自我认识的启蒙意义入手探究其自我教育的伦理根基问题;二是从维氏《战时笔记》看其自我教育的形式;三是哲学家个人从唯我论到类主体的自我教育进路是如何逐级上升的。在此基础上,表述若干有待评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休谟从彻底的经验主义原则出发修正了“摹本说”,他认为观念是印象的摹本,印象则是观念的原型。维特根斯坦从语言和逻辑的观点出发创立了“图象说”,即命题或语句是现实或事态的图象。将这两种貌合神离的学说加以辨析,对于我们加深理解休谟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认识当代西方哲学相对于近代西方哲学的特征,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学界一般认为,维特根斯坦的数学哲学观有前期、中期和后期之分。在1928年之前,数学的强证实观点是维特根斯坦的早期观点;从1929年至1933年是维特根斯坦中期思想时期,1934年至1944年基本上是其后期思想时期。目前,学界关于维特根斯坦中期数学哲学观的阐发尚较鲜见。那么,作为其前期与后期数学哲学思想转变的纽带,维特根斯坦的中期数学哲学思想究竟是怎么样的呢?本着这一目的,文章着力分析和阐述了维特根斯坦中期数学哲学的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20.
王太忠 《文教资料》2013,(13):62-63
古典归纳主义者无视归纳推理的或然性,认为运用归纳法完全能够证实科学假说;现代归纳主义者认为完全证实科学假说是不可能的,运用归纳法只能给科学假说一定程度的确证。归纳确证的理论引入概率的概念表示归纳确证的前提对结论的确证度,比古典归纳理论的全称结论更经得起归纳或然性问题的质疑。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归纳法作为一种科学确证的方法,为经验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