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教学目的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常识性介绍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的方法.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教育.重点难点:铁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活动性及金属与盐的反应).教学方法:多媒体直观教学、互动教学、实验探究、讨论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 ,本人就教学实践中如何认识和实施实验探究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实验探究活动与科学探究活动有区别 ,它受到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因此 ,探究活动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但“导”不是注入式和包办代替 ,“导”是为了使学生逐步成为完全独立的探究主体。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为 :实验探究主题 观察探究 正确的事实和现象归纳推理 结论。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a .模式Ⅰ :问题→实验事实→科学抽象→结论…  相似文献   

3.
一、认识假设假设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一环,提出假设的目的是为解答问题而提出尝试性的回答,即进行自圆其说.然而假设都是在不完全或不充分的经验事实基础上猜想出来的,有待于实验的验证和证实,只有经过证实了的假设才能上升为理论.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观察和实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4.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是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化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重视实验教学,重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对此,笔者由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等方面人手,谈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明确实验目的与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与构思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在开展学生实验之前,学生首先需要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探究.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第一,引导学生把握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目的.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学生应思考为何要开展这一实验,然后去把握相应的实验原理.如铁生锈条件的实验探究.铁生锈是十分常见的,然而同样为铁制品,有些易生锈,而有些难以生锈.如涂上油漆后的铁制品不易生锈,而裸露在外的铁制品则易生锈;置于干燥处的铁制品一般不易生锈,但置于潮湿之处的则易生锈.为何会有如此现象呢?铁生锈和哪些因素相关呢?然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以及教师提供的有关事件背景展开猜想与假设:铁制品生锈有可能和空气、水及其他因素相关.然后设计一组对比实验来探究铁生锈条件,验证猜想.  相似文献   

5.
我们都知道 ,钢铁生锈现象比较普遍。但发生锈蚀的原因和条件 ,学生往往不易理解 ,为此可引导学生做关于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但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材中 ,关于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速度太慢 ,要用很长时间去观察 ;并且对铁生锈是水与空气对铁的共同作用表现得不直观。为此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番改进。1 实验装置 (见右图 ) :2 实验用品钢棉 (车床上新车下来的 ,象清洁球样的东西 ,要无油无锈的。注意 :不要用清洁球替代 ,因它很难生锈。)、烧杯 (其中装有彩色水 )、广口瓶 (其中也装少量水 )。   3 实验步骤(1)课前一天将…  相似文献   

6.
所谓实验探究 ,就是在教学中利用实验方法让学生在脑海里产生引起思考的问题 ,并有较强的求知欲去研究、探究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所以实验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对问题进行实验探索、研究和解决。1 实验探究模式的基本结构教学程序 :设疑引学→导思探究→应用提高教学环节及学生活动 :提出问题→实验探究→重点讨论→问题小结→扩展练习在上述设计的教学程序中 ,主要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 ,根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体系安排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展开的。这种教学形式 ,不仅注重自主性、探究性和实验的方法论 …  相似文献   

7.
“假说”在探究教学中被表述为“猜想和假设”,是指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根据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进行理性思维加工以后,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所作的假定性解释和说明,表现为:一是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或现象的成因进行猜想;二是对探究的方向或现象的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探究教学中的“假说”有何意义和价值?学生科学地提出“假说”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实现“假说”的优化教学?本文结合笔者的思考和实践,谈谈这几方面问题,希望对科学探究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安德森在他主编的《教学和教育百科全书》中,对探究教学的几个方面作了高度的概括:探究教学的本质特征是指不直接把构成教学目标的有关概念和认知策略告诉学生,而是由教师创造一种智力和社会交往的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有利于开展这种探究的学科内容要素和认知策略。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提出课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实验→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9.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1.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由“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验证假设→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等几个环节组成,但这个过程不是固定的,不同的课程和内容有不同的侧重,有时还会受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制约。2.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是以问题的发现、解决、应用为主线,以实验、模型或电教为手段的。教师“导”,学生“动”,围绕一个“疑”字做文章,做到在探究疑难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创新,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教学程序:①提出问题:新课的导入应运用多种手段和富有挑战性…  相似文献   

10.
设计探究性实验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探究性实验 ,课本上给我们举出了两个例子 :( 1 )铁制品生锈条件的探究 ;( 2 )调查化肥、农药的化学成分 ,结合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利弊。课程标准里给我们举出了三个例子 :( 1 )分子的运动 ;( 2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 3)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通过这些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唤起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下列是我们开展探究性实验的一次尝试 :问题 :研究Mg、Fe、Al、Cu几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探究过程 :一、收集事实和资料 ,提出实验方案通过已掌握的知识 ,提出了如…  相似文献   

11.
当下小学科学教学,学生探究活动开展情况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做实验;二是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看实验;三是学生、教师都不做实验,由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背实验。第一种情况是学生做实验,学生亲历了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的探究过程,且在探究活动中动手、动脑。第二种情况是看实  相似文献   

12.
构建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必须注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例如我运用问题教学模式进行<三垂线及其逆定理>的教学,较好地完成了问题情景的创设--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包括拟定计划,提出假说,论证假说,检验,反省等)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科学探究既是物理学习的内容,也是一种学习物理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或猜想) →实验检验→归纳分析→解决问题(或得出结论)→小组交流与修正。探究性试题是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中考热点题型,是近年来考试改革的新产品。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 1.观察生有铁锈的物品,对铁生锈的条件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2.对同伴设计的验证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并能完善自己的设计。3.持续一周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4.交流验证实验结果,对防止铁生锈提出建议。 5.了解铁生锈的基本条件是与水和空气接触的铁容易生锈;了解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问题,展开探究活动,认识事物本质,丰富直接经验,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实验在探究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和培养科学素养等方面的作用,是中学化学教师的任务之一。当前中学化学教学模式主要为:演示实验→分析、归纳→记忆→学生实验。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演示实验教师做,学生看;学生实验“照方(教材中的叙述)抓药”;  相似文献   

16.
戴琪 《化学教学》2003,(10):28-29
1 教学方法设计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提出假设(猜想)→实验验证→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变传统的“授一受”教学模式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的过程中内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2 教学过程[投影]氯气的故事舍勒是瑞典著名化学家,氧气的发现人之一。1774年他用浓盐酸与软锰矿(MnO2)反应制得一种气体,从而发现了氯气。法国化学家贝托雷继续研究氯气。他…  相似文献   

17.
一、"假说——演绎法"课型操作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为例,介绍"假说——演绎法"课型操作: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起学生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兴趣→学生身临孟德尔一对相对  相似文献   

18.
正1设计思想本节课采用探究式概念教学的形式,按照"实验引题→提出问题→定性实验探究→定量实验探究→提出概念→概念延伸"的思路展开教学,实验探究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和物理方法(类比法、比值法)渗透交织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具象的图片代替抽象的文字,巧妙处理"电流元"概念,为进一步理解磁感应强度定义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中的第2课,学习内容主要有认识铁与铁锈的不同,研究铁生锈的原因以及防锈的方法,是学生认识了“蜡烛燃烧”的物质变化之后的又一生活中常见物质变化的探究学习,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引导学生设计铁生锈实验方案、材料的选择和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提升对铁生锈原...  相似文献   

20.
一、采用边实验边引导探究的教学方式,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分析与讨论→引导探究→归纳总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并把边实验边引导探究作为化学课堂教学导入和推进的手段,能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其创新意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