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沈阳军区某装甲团,提起士官报道员徐智林,可谓无人不知。入伍10年来,尤其是担任团里新闻报道员以后,他以笔为枪,始终以高度的责任使命感,围绕部队建设采写新闻,在军内外媒体发表稿件1000余篇幅,先后3次被前进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5次被集团军评为"宣传报道先进个人"。战士们见了他,都亲切地称他为"徐记者"。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媒科技》2009,(4):46-47
2008年底,斥资近700万元、取名"未来"的媒体融合实验室近日在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建成并投入日常教学。这是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传媒系自2006年在国内首开"媒体融合"专业方向后,历时一年规划论证,建成了全真媒体融合环境下的教学实验室。实现了媒体行业首个全媒体资源生产、管理、发布平台。  相似文献   

3.
南京军区某集团军士官报道员高亚男,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步兵班长,多次被部队评为优秀"四会"教练员;连续两年担任旅教导队"步兵教员"、区队长。入伍8年,他利用训练间隙刻苦学习,先后拿到大专、本科两个文凭;利用休息时间撰写新闻稿件,在短短1年时间内就在《解放军报》、《人民前线》等军内外媒体用稿100余篇(幅),成为官兵心目中的“兵记者”。  相似文献   

4.
我主笔都市快报"快报快评"评论专栏迄今已6年,每年共完成240篇左右的即时新闻评论。"快报快评"被评为浙江新闻名专栏,并获2009年度风尚媒体大奖专栏奖。写评论是我喜欢干的活,我称之为"无限风光在评论"。我觉得"言之有识"很重要,这里的"识"主要包含两个内容:常识与胆识。美国王牌主持人丹拉瑟有个著名的"后院篱笆墙原则",是说一天结束的时候,两位家庭主妇倚在后院篱笆上聊天,会关注什么新闻。  相似文献   

5.
"媒体曝光率",是指个人、企业和机构等在各类媒体上出现的频率,其一大明显特点是:"有用"但又"有限"。一方面,"媒体曝光率"十分"有用",因为通过在媒体上频频亮相,个人、团体或企业等能获得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另一方面,"媒体曝光率"又非常"有限",是一种珍贵的稀缺资源,因为媒体所能涵盖的报道范围受报纸版面容量和电视播出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只有少部分的人或事才有机会成为被媒体报道的对象。本文就"媒体曝光率"受追捧原因、过度追逐"媒体曝光率"的误区,以及如何理性看待"媒体曝光率"等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6.
唐田 《视听界》2014,(5):101-103
一、新闻功底(一)新闻准备有深度白岩松曾经直言不讳:"没有任何撰稿人会真心地为主持人写稿。"早间新闻节目的时段特殊性,决定了主持人与写稿的记者或编导交流的时间普遍被压缩或完全省略。主持人是一档节目录制前各环节所有努力的出口,必须担当起智力贡献。早间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应成为半个编辑,甚至要有主编意识,充分理解记者或编导给你既有稿件的"原有之意"以及"弦外之音"。如果时间允许,要突破稿件的字面限制,掌握更多,快速弄清新闻事件相关的背景、权威个人或机构的表态、其他媒体的观点,梳理新闻事件引发的启示或反思。  相似文献   

7.
王国波  李瑶 《军事记者》2012,(12):59-59
近年来,北空雷达某旅在《解放军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法制日报》《空军报》等媒体发稿300余篇幅,被军区空军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这与旅政委关利森重视关心新闻报道工作是分不开的。搭建舞台有多年政工经验的关政委常说:"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抓典型、抓报道、出精品。"他动员全体官兵"人人写稿",并时时通报表彰各单位的上稿用稿情况。成立旅新闻报道组,购置了电脑、打印机、数码相机、刻录机、  相似文献   

8.
刘文洪 《新闻通讯》2014,(11):20-21
新闻传播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2014年,注定将以"媒体融合元年"为标志写入中国新闻发展史。媒体融合发展是传媒业浩大的"转基因工程",是传播领域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遭受新兴媒体冲击的传统媒体,唯有顺应新趋势,迎接新挑战,掌握新技术,发展新业态,才能在风起云涌的变革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前不久,江苏省委副书记、苏州市委书记石泰峰就媒体融合发展在苏州日报报业集团调研时形象地鼓励我们:"与其被冲击,不如去冲浪"。经过近半年的筹备,9月28日,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中心揭牌成立。这是我们媒体融合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但还只是一个开始。如何在融合之路上走稳走快走好?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作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李鹏 《报刊之友》2013,(8):59-60
南阳人民广播电台的《行风热线》是南阳市第一档政风行风类新闻监督节目,是河南省开办较早、影响较大、在全省地市级媒体中唯一被评为省"优秀新闻栏目"一等奖的代表性节目。其成功之道在于政治意识形态属性鲜明,体现了维护党和国家及人民利益的媒体功能和节目功能;广播媒体快捷便捷、连线报道机动灵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双向互动性伴随性等优势发挥充分;"替百姓说话,为政府分忧"的服务宗旨定位准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闻周刊》2011,(8):37-37
北京现代全新旗舰车型——第八代索纳塔将于4月8日正式上市。第八代索纳塔以美国版索纳塔为蓝本,在此基础上,北京现代为中国消费者多加了8项高科技配置,被多家权威媒体机构评为"2011年最值得期待车型"。  相似文献   

11.
一个团级单位,一年时间就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法制日报》《解放军生活》《空军报》等军内外媒体刊(播)新闻稿件100余篇(条),做到报刊上有名、电视上有形、广播里有声,走在同级单位的前列,并且连续多年被上级评为"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兰空航空兵某团取得的这些成绩,凝结着政委张志强的心血。  相似文献   

12.
在北京很多个十字路口,都曾经出现过这样一幅场景: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推着自行车慢慢地走着,却突然在一些慢行车辆后,动作麻利地摔倒在地。司机下来搀扶他,老人却怎么也站不起来……这个老人就是被网友戏称为"碰瓷专业户"的孙林。如今,孙林已经记不得自己重复上面的动作多少次了,从第一次真被汽车撞得骨折到把"撞汽车"当成养家糊口的生计,孙某用了10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生涩干巴已成为报纸新闻的“死穴”,而《人民武警报)2011年推出的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系列新闻分析似乎解开了这道“死穴”。这组新闻被《解放军报》刊用,被新华网首页、新华网军事频道头条刊用.相关稿件、图片被《中国日报》、网易网、新浪网、南海网等全国几百家媒体转载。网友在留言中说:“这组新闻分析犹如一篓‘顶花带刺’的黄瓜.鲜嫩、清香、爽口。”在刚刚揭晓的全军好新闻评选中.这组新闻分析被评为一等奖。  相似文献   

14.
《吴菊萍,一个真实的平民英雄》,是浙江卫视《新闻深—度》记者历时三个月跟拍创作的人物报道。不同于以往先进典型人物"感天动地"的报道风格,这则电视专题"非主流"地纪录了平民英雄吴菊萍徒手接住坠楼女孩妞妞后,从一位平凡的普通人到享誉全国的道德楷模的心路经历,展示的是吴菊萍在那段特殊时期光环背后的"琐碎点滴",呈现的是一个真实普通人的所思所想。在2011年浙江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电视新闻专题类一等奖。  相似文献   

15.
"在《纽约时报》,你经常看见的是,报道一旦被刊登,记者和编辑的工作便完成了。而在《赫芬顿邮报》,报道刊发后,它的生命才刚刚开始。"今年5月中旬,一份长达96页的《纽约时报》内部报告在媒体产业界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哥伦比亚新闻评论》、哈佛尼曼新闻实验室、波因特学院和众多新闻博客网站纷纷报道、分析和评论此事。  相似文献   

16.
李敏 《新闻世界》2011,(5):190-191
近年来,不少案件由于媒体的报道引发了社会舆论"一边倒"的情形,司法界和学界因而产生了"媒体审判"的担忧。笔者认为,舆论评价与法律评价完全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至少在当今中国以及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媒体还没有如此大的力量,能够真正左右司法审判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记者摇篮》2009,(11):16-18,15
栾俊学,1959年8月生。从1985年起从事新闻工作,1993年辽沈晚报创刊后一直做一线记者,采写了大量弘扬正气、鞭挞邪恶、社会反响强烈的新闻稿件。从1997年开始,栾俊学连续6年被评为"辽沈晚报名记者",被报社授予"明星记者"称号。这一殊荣是报社前无仅有的。2000年,他被评为“辽宁省十佳新闻记者”,2001年被评为辽宁省十佳青年记者。为此,辽宁电视台国际部还专门拍摄了专题片《记者栾俊学》,将其作为优秀记者的典型向海外宣传。1997年起,栾俊学在要闻部任社会新闻战线记者,继任首席记者、要闻部主任、特别记者调查部主任、编委等职务。他连续6年被评为辽宁日报“优秀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8.
徐行 《传媒》2017,(8):29-30
"走转改"活动开展七年来,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2·19"讲话一年多以来,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包括行业媒体都推出了很多各具特点的一线采访、采风活动。在"接地气"的采风中,报道者扑下了身子,被报道者撸起了袖子,而广大受众也在大量深入、鲜活的"直播"中直接体验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9.
他曾经说过,“我极热爱新闻事业”,而为了圆一个记者梦,他又丢掉了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他曾多次被省级媒体评为“优秀通讯员”,却在退出新闻行业后写博客自曝:“两年时间我闭门造车‘采写’了80多篇假新闻。”  相似文献   

20.
汤伟军 《新闻实践》2013,(12):55-56
核心阅读:媒体间的竞争重心,从"新闻"逐渐让渡到"观点",这是近年来业内出现的变化之一但是,社交媒体环境下,舆情的非理性,信息的碎片化、失实,乃至于网络舆论对现实世界的重构与改写,都在不同的维度影响着评论的准确和客观。基于这样的传播语境,有必要检讨现有新闻评论在新语境中的流弊所在,重新梳理"事实"与"评论"的关系,或有助于重塑新闻评论的"权威"。新传播环境下的评论难点社交媒体环境,旧有的传受格局被结构性地改写,它作为信息披露、观点表达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