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论严复与近代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建超 《历史档案》2003,(1):106-113
严复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也是中国资产阶级教育家,他历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北洋水师学堂教务长、校长,京师大学堂校长等职,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在他从事教育工作的几十年中,不仅把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贯彻到实际教育工作中去,而且经常把中国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和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教育制度相比较,批判旧学,抨击科举制  相似文献   

2.
在学校教育中,严复主张借鉴西方先进教育制度建立新的教育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严复的这些教育思想、教育主张,在北洋水师学堂、安徽高等学堂、复旦公学、北京大学的教育改革中得到了实践。  相似文献   

3.
《兰台世界》2015,(Z3):138-139
<正>20世纪前期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伴随着近代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新式洋务学堂的开办而萌发。19世纪60年代,来华的传教士以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孤儿院为基础开设了土山湾画馆。这是中国私立性质的设计教育机构之开端。它设立了印刷、木工、绘画等工场,培养了徐咏青、周湘、张聿光等众多美术与设计人才。中国官方性质的设计教育之筹备始于洋务派代表张之洞。自19世纪末期,他极力呼吁开办工艺教育  相似文献   

4.
<正>严复(1853—1921),字几道,福建人,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系统介绍资本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严复十四岁考入海军学堂,毕业后担任海军军官,并被派往英国留学。在英国,严复广泛学习西方文化,考察西方政治、经济、教育制度等内容,并通过  相似文献   

5.
呼亚玲 《兰台世界》2012,(19):69-70
梁实秋(1903—1987),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和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英国莎士比亚著作的文学权威,自20世纪30年代起开始从事《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贡献卓越。一、深厚的文学造诣梁实秋生于北京,祖籍浙江余杭,1915年秋考入清华学堂,求学期间他刻苦认真,博览群书,并开始尝试文学写作和翻译训练。清华学堂当时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教育教学完全采用美国式的西方教育方法,因  相似文献   

6.
<正>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声名赫赫的福建船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船政附设的教育机构,船政学堂开中国大规模官办西式教育之先河,是中国海军教育、船舶工业教育、机械工程教育等事业的鼻祖。学堂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变迁,成就难以计数,影响遍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某种角度而言,船政学堂的历史,就是中国近代史的集中缩影。正因题材如此重大,当听说这段历史将被搬上荧屏,在充满激动和期待的同时又对创作存有担忧:要将船政学堂波澜壮阔、错综复杂的历史以纪录片的形式浓缩、提炼呈  相似文献   

7.
李刚 《兰台世界》2015,(5):53-54
清末时期新式学堂的产生是"西学东渐"在我国深化发展的结果,是清政府充分借鉴西洋新式教育制度的结果。大量新式学堂在全国各地的广泛建立,清政府吸收借鉴英美和日本免费师范教育制度,在我国开创了免费师范教育体系,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清末时期新式学堂的产生是"西学东渐"在我国深化发展的结果,是清政府充分借鉴西洋新式教育制度的结果。大量新式学堂在全国各地的广泛建立,清政府吸收借鉴英美和日本免费师范教育制度,在我国开创了免费师范教育体系,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蒲应秋 《大观周刊》2011,(26):74-74
张之洞引进西方新式教育,创办新式学堂。改科举,建学制,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务实之风,扭转了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现实严重脱节的不良趋向。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基础。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1866年成立于福州的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其创建初衷是"师夷长技以自强",建立新式海军并培养海军人才。中国近代众多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毕业于这所学堂,其中不乏中西方文化交流领域的巨擘。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行政法学的形成是在清末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的过程中完成的。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封建帝制的弊端逐渐显露,中国人民在各种尝试以后,最终选择了民主共和的道路,在大形势下清政府开始变法改革,引入了西方法律制度和宪政体系,建立新式学堂和行政法以及行政法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杨天地  赵立光 《兰台世界》2016,(15):124-125
在维新运动及清末新政时期,随着西方的各种制度不断被人们所了解,英语教学的各种方式、方法也被相继引入中国,将英语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英语教学内容变得更为充实,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主动投身于英语学习的浪潮。科举制的废黜及新式学堂的建立是中国教育进程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使英语教学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稳固和提升,英语教学终于在中国传统的教学体制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郭京红 《兰台世界》2011,(10):31-32
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洋务派为了培养外交人才,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强化了外语教育。其兴办学堂与留学教育两大举措对培养外语人才、传播西学、提升科技与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陈季同是晚清时期著名的外交家,也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他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双向传播工作,并对西方消除对中国的偏见作出了很大努力,为中西关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877年,陈季同毕业于船政学堂,并留学于巴黎政治学堂,长期活跃在欧洲文化界及政界,并与一些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15.
1907年,满清政府颁行《女子小学章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女子教育学制,首次使女子教育获得合法地位。自此之后,中华大地上广设女子教育学堂,甚至不少女性漂洋过海到西方国家留学,促进了我国女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洋务派为了培养外交人才,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强化了外语教育.其兴办学堂与留学教育两大举措对培养外语人才、传播西学、提升科技与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陆军贵胄学堂是20世纪初清政府建立的一所皇家军事学堂.本文试对该学堂创建的背景、人员构成及教学管理、产生的问题、停办原因及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8.
走向平民——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平民化历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平民化是近代图书馆的基本特征.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民智"思潮背景下的中国近代图书馆,随着社会各界对其社会教育功能的深刻认识,最终被民国教育部定位为社会教育机构,从而为图书馆的平民化提供了制度保障.20世纪20、30年代"新图书馆运动"兴起,它所传播的西方图书馆理念和美国式图书馆管理方式,促使中国近代图书馆在服务形式、借阅对象、收费方式等管理方式上逐渐走向了平民化.  相似文献   

19.
郭建荣 《兰台世界》2012,(27):39-40
成立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的京师同文馆,揭开了中国外语教育本土化的序幕,京师同文馆的创办不仅标志着一所真正的外语学堂出现在中国的国土上,更表明清政府向西方学习的决心与探索性的举措。  相似文献   

20.
《关中学报》的内容特色及其历史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中学报》是 1 90 6年陕西宏道高等学堂主办的一份文理综合性学术杂志 ,它是陕西以至西北地区诞生最早的期刊 ,也是中国最早的高等学校学报。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 ,它在宣传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传播介绍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 ,进行学术交流 ,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