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境"的元哲学问题虽不是技术哲学研究的内容,但将这一理论应用于技术哲学研究,使技术哲学研究从抽象走向具体,从单一性走向系统性,从两极对立到相互融合,从而影响了当代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的形成和研究范式的更替,同时对技术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论文以分析"语境"的含义为切入点,从上述三个方面论述了语境论对当代技术哲学研究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而指出技术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从关注技术"本身"转向关注技术创新,尤其关注技术创新和文化的相关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技术是什么作为技术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将技术界定为人类社会互动的一种生存现象,可以发现在共时性层面技术作为中介、装置与生活的三种生态。由此,一方面可望统一技术本体论上的实体论、工具论与社会批判论;另一方面,从历时性考察,也可以得到一种社会发展的技术政治学解释。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现与理论评价的语境分析--以现代地学革命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语境论和语境分析方法已成为科学哲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科学哲学朝向语境化的发展中,科学发现和理论评价等诸多问题也获得了其新的意义和表征.现代地学革命的曲折过程表明,科学发现和理论评价均是依托于特定的科学语境进行的;科学发现的本质在于新异思想的科学语境化;理论评价的本质则在于科学共同体在特定语境中形成的集体心理意向.  相似文献   

4.
文章追踪研究了2007年-2008年国外语言哲学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在2007年,值得关注的问题有二维论之争、韦斯坦的指称论、语境论和语义的最低纲领论、关于布兰顿语言哲学的争论、意义的自然主义和含糊性问题。在2008年,值得关注的问题则涉及指称论、成真条件最大论、语义学、语境论以及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区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科学、语言哲学、心智哲学和科学哲学的深入和发展,在语境论的平台上研究揭示科技创新思维的认知模型成为当代哲学的重要论题。从语境论来看,科技创新思维是在特定的科学实践语境中进行的,科技创新所运用的是一种动态的适应逻辑,类比则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思维方法。科技创新的重要模式之一就是,以特定的难题语境为思维平台,以动态的适应逻辑为引导,借助于类比解决特定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10,(5):F0003-F0003
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语境论与科学哲学”学术会议定于2010年11月在太原晋祠宾馆召开。会议宗旨是就科学哲学发展的国际化及“语境论”研究纲领的建构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欢迎国内外学者踊跃参加。  相似文献   

7.
2010年11月13日至15日,由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内首届"语境论与科学哲学"学术研讨会在太原召开。来自山西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内蒙古大学、苏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1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会议就"语境论"科学哲学研究纲领及当代科学哲学发展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并提出了"太原共识"。本刊在2011年第一期和第二期刊出此次会议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希望能够推动学界对于"语境论"科学哲学研究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8.
现今的哲学界关于技术哲学与工程哲学之间的关系一般持有"三元论"的观点。分立论—认为技术哲学与工程哲学分别是独立自主的不同学科;交叉论—主张技术哲学和工程哲学研究的范围虽然不同,可是它们相互交融存在联系,科学技术的发明的产物必定会运用在工程中,工程活动中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也必然会引发新技术的产生或者已有技术的改进;等同论—认为技术哲学与工程哲学是几乎等同的哲学定义,不需要分别给它们做严格的定义。文章的观点是技术哲学和工程哲学两者之间存在相互的联系和相互关注,不可以将它们分开单独研究,只有加深技术哲学与工程哲学之间的联系,才能促进两方面的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1.以两性物质例示化学分子的语境依赖性,并切入场有(Beinginfield)哲学和语境论哲学;2.布特列洛夫、凯库勒和范霍夫等人对“立体结构”概念之贡献,再结合刘易斯共价键理论,形成刚性化的经典分子结构模型;3.鲍林“共振论”:从刚性分子结构到动态分子结构的进步;4.分子结构:走向量子实体的语境实在论和整体论理解。  相似文献   

10.
研究的逻辑起点决定了研究方向和内容。对现象学技术哲学来说,不同的逻辑起点意味着现象学技术哲学研究的不同路径。美国现代技术哲学家阿尔伯特.伯格曼以技术人工物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分析现代技术所呈现的世界图景,最终形成装置范式技术哲学研究纲领,并以装置范式论闻名于技术哲学界。对这一纲领逻辑起点的研究,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装置范式论思想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