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舍己树     
英国作家戴顿有一部名叫《舍己树》的作品,主角是一棵深爱着某个男孩的树。 男孩尚小的时候,在树枝上荡秋千,上树摘果子,在树阴下睡觉。树很喜欢那些时光。  相似文献   

2.
正10月27日晴今天,天气很好,微风吹在脸上暖洋洋的,非常舒服。我和弟弟准备去公园玩。到了公园门口,就闻到一股股花香,我们迎着花香玩了放风筝、滑滑梯、跷跷板,还有荡秋千。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荡秋千。我喜欢荡秋千,因为荡秋千时有一种飞的感觉,飞的高时,还可以看见远处的房子和车子,那种感觉很美妙,仿佛自己变成了一只美  相似文献   

3.
高新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新的理念,电脑技术在艺术设计中的广泛运用,带来了设计方法和观念的变革,成为设计和创作的新趋势和新动向。电脑虚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的隔膜、设计作品的物化过程的隔膜得以消失,也使得一些传统的设计程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使设计作品能综合造型艺术、结构、工艺、技术、材料、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成为设计表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2课《荡秋千》。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现代儿童诗歌,作者以轻快地笔法描绘了儿童荡秋千的情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悟荡秋千的快乐。认识本课双线格里的6个生字,学会书写田字格里的7个字。  相似文献   

5.
现代信息技术使人们的工作、学习及生活的方式和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脑在美术设计学科中得到普遍应用。审评设计方案和设计方案的招投标多要求呈现电脑表现图,设计专业的学生亦要求运用电脑进行设计并反映最终设计成果等。无疑,电脑技术给传统的设计及设计教学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一、电脑技术在设计中的“长”与“短”电脑技术在设计学科中的广泛运用,带来了设计方法和观念的变革,成为设计和创作的新趋势。首先,电脑虚拟技术的发展和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使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的隔膜即设计作品的物化过程的隔膜得以消失。也使传统的设计程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并行设计”,使设计作品能综合艺术、结构、工艺、技术、材料、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以谋求最佳、最完善的实现途径,使最终的物化得到理  相似文献   

6.
舍己树     
《现代语文》2005,(7):36-36
英国作家戴顿有一部名叫《舍己树》的作品,主角是一棵深爱着某个男孩的树。男孩年纪尚小的时候,吊在树枝上荡秋千;上树摘果子;在树阴下睡觉。那真是一段快乐无忧的日子,树很喜欢那些时光。后来小男孩逐渐长大了,他跟树在一起的时间愈来愈少。  相似文献   

7.
徐强志 《职教论坛》2006,(14):44-45
传统构成教学有优势但也存在部分问题.运用电脑进行高专美术设计教学有诸多优势.正确定位教师、学生、电脑三者的关系很重要.  相似文献   

8.
小伙伴们在一起有说不出的开心以及做不完的开心事儿,一会儿在电梯里讲恐怖鬼故事,一会儿又去玩疯狂刺激的荡秋千。再一会儿又去踢毽子了……几个小女生趁着家长开家长会的当儿疯玩了一天,有畅快淋漓之感,如古人说的“偷得浮生半日闲”,但玩过之后还得回归现实生活,学习,才是学生首要的大事,对此小作者自己也清楚得很,她和伙伴们开开心心地疯玩了一回,但心里却始终没有放下学习。  相似文献   

9.
丁善德的钢琴组曲《春之旅》,在探索创作中国钢琴作品的道路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首先作者介绍了此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创作动机;其次针对丁先生个人对创作道路的探询,指出了此作品在其创作生涯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对全曲多角度的分析,阐述了此曲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征;最后作者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比了与它同一时期产生的其他钢琴作品的不同风格,更进一步指出了《春之旅》这部钢琴组曲在探索创作具有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发展道路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个优秀的中小学电脑动画作品,是需要具备各种要素综合加工制作而成的,需要具有突出的创意与创新的构思,构思巧妙且合理生动的故事情节,体现作者的个性和优势的艺术风格,恰到好处为动画加分的音效等。本文从优秀的电脑动画作品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探索中小学电脑动画制作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P0第4题:说明下列过程中机械能的转化:(4)小孩坐在秋千上,在妈妈推了一次以后,自己荡着.我们先不谈此题中的机械能是如何转化的,而是看一下小孩荡秋千的情景,巴!秋千荡来荡去,幅度越来越小,最终停了下来.要想秋千不停下来,就要有人不断地推它.其实,荡秋千完全可以不用别人来推,荡秋千的人自己就可以不停地荡下去,并且可使秋千越荡越高.当然这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那么应公,何做呢?说起来也很简单,荡秋千的人,在秋千往上荡时,要站立起来,往下荡时,要蹲下去(这是小孩不易做到的).这其中的道…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选题和选材两方面,探讨了如何在电脑作品中体现作者的真情实感,从而提高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开设电子板报项目以来,深受学生欢迎,参赛作品数量多,质量较好,评比竞争激烈。但由于是新增项目,指导老师和学生对项目的界定及属性的理解不很到位,作品内容缺乏深度与内涵,精品不多。基于此现状,本文简要概述了电子板报的定义及属性,并从作品评审的角度出发来探讨作品的创作,以求使作品“美丽而不花哨,朴实而不单调,时尚而不轻佻”,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除了传授给学生字、词、句等基本知识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就需要对教材有透彻的理解。倘若教师尚未吃透教材,就匆匆走上讲台,其教学必然是肤浅、片面的,甚至还会曲解作品的原意。吃透教材首先要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即分析出作品通篇写了什么,是怎样一步步写下来的,又为什么要这样写,作者的思维线索是什么等等。一旦逐步找到了这一“序列”,就能够准确深入地理解作品,从而为具体的教学奠定基础。 我在教《白杨礼赞》时,十分注重对作者描写白杨树的每一小节的文字作反复推敲,力求理清作者的思路。我是这样分析的:  相似文献   

15.
临洮邓千江《望海潮》为金初鲜有的豪放词名作,被明代人誉为“金人乐府第一”,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名家关注于作品内容的解读和鉴赏,但对作品创作过程、作者创作活动等方面的研究还很欠缺。作为一首献词,作者把它献给谁,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有必要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意象的巧妙运用是《苔丝》和《觉醒》两部小说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两位作者不约而同地在作品中使用了一些类似的自然意象,但由于不同的故事背景和作者视角,这些自然意象在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内涵和特点。选取鸟、太阳、花、季节这几项自然意象为例。分析比较这些自然意象所表现出的作者的女性现。揭示这两部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相似文献   

17.
全国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大赛每年举行一次,今年已是第七届了。据教育部有关高招加分规定,获全国电脑作品大赛一、二等奖以上的高中学生,高考可加20分投档。这项活动是为了鼓励广大中小学生结合课堂教学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及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创作电脑作品,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人有幸参加了2006年陕西省中小学电脑作品大赛的评审工作,在对中小学组“电子报刊”作品的认真阅读与分析评比的过程中,我被同学们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以及用电脑作品来表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深深地吸引和感动了。下面就这届“电子报刊”作品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感想。  相似文献   

18.
关于乔伊斯作品《阿拉比》背景的分析与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伊斯作品《阿拉比》是其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里的第三篇。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都柏林少年追求朦胧爱情,但最终梦想破灭的故事。故事情节很简单,但作者詹姆新·乔伊斯.深受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影响,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宗教象征符号.隐含了深刻的象征意义。本文试图对小说背后的各种宗教背景进行解读以助读者对作品做更深的理解。进而领会作品里潜在含义:因宗教信仰的破灭.都柏林社会陷于一派颓废状态。  相似文献   

19.
“隐含作者”是美国芝加哥学派著名学者韦恩·布思于1961年在《小说修辞学》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一个重要叙事学概念。此概念自诞生以来在国际叙事研究领域被广泛运用,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隐含作者”来源于作者编码和读者解码的过程中,是作者构建与读者想象推导出的作者形象,它是一个与真实作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异的概念,与真实作者之间呈现出相似性、互异性与对立性的对应关系。“隐含作者”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又有利于我们更好、更全面地阐释作品。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脑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脑技术空前普及,美术设计师们利用电脑创造了各类电脑设计作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审美。电脑对于美术设计带来的结果是喜忧参半。我们冷静的观察美术设计市场就会发现设计作品的“平庸化”倾向,具体表现为设计雷同,缺乏创意和视觉冲击力。如何克服电脑对美术设计的负面影响呢?第一,要正确的认识电脑技术。具体说就是要能做到自由地操纵电脑,要不断研究电脑及软件的新功能要研究软件的综合运用与扩展,不能满足于电脑最基本的功能与软件中现有的素材语言,这样才能适应不断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