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成教育”既是一种青少年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的教育,也是贯穿于青少年成长过程的思想品德和人生观教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中国有句古训“无以规矩何以成方圆”,道出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加强“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网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朋友、对成长、对自我个性以及与异性交往的心理渴求,但是由于“网婚”具有的虚拟性、游戏性、符号性对青少年的道德心理、行为品质和理想人格产生了相当的负面影响,亟需准确的道德评价和伦理导向,引导青少年保持虚拟社会道德和现实社会道德人格的一致,唤醒青少年的“善良意志”,倡导自尊自爱,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同时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也应承担应尽的社会道德责任,引导青少年走出“网婚”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唐利庆  黄颖 《课外阅读》2010,(12):91-92
从青少年在整个心理成长过程中,假设没有受到良好的指导和培养,很容易被精心包装的明星所诱惑,自然会造成一种盲目肤浅的崇拜心理。让本来就生活阅历少的青少年失去更多的“免疫力”。所以,应以一颗平常心看待那些影、视、歌“明星”。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应该注重整个社会文化培育和扶助,构建一种有利于青少年成长为理性又健康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4.
石璐 《文教资料》2006,(18):71-72
青少年正处于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环境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青少年道德教育环境中,“代”环境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环境纬度。道德教育从代际伦理的角度看,是一个上一代对下一代进行道德示范与传递和下一代对上一代进行道德反哺的互动过程。因此,青少年道德教育是在“代”环境下进行的。然而,“代”环境的不良因素必然会导致青少年在道德教育中与上一代产生“代沟”,所以优化“代”环境,使青少年进行有效的道德继承并最终形成自己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5.
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是他们成长最为重要的一个地方,但是学校绝对不是高墙围成的一方四角的天空,不是隔离于生活的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为学生架起一座走向生活的桥,让他们最终能成功地融入社会生活。在这当中,教材的作用不可小视,如何充分利用教材来“架桥”,笔者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这个时代,创新的价值、意义,无论人们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如何才能走进创新的天地?如何才能品尝到创新的甘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更“有价值”?就必须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升华成符合国际教育前沿,符合我国教育状况的理论,并将其发扬、传承下来。本文从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着手,对其成长规律进行了多层面的理论初步探索。本文论述的“内部原因”包括:“青少年自身生理成长过程中的创造力”、“青少年创新人才‘思维习惯’变动的心理标识”和“青少年创新人才‘学习方面’的规律”;“外部原因”包括:“师从名师”、“优秀的家庭学习传统”和“成长过程中不断积累优势”。  相似文献   

7.
90后青少年存在学习压力大、代淘;中突频、网络沉迷重、性征体相烦、不良习惯多、责任能力弱、逆反意识强、负面心态多等心理问题。本文基于家庭教育的视角对“90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产生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改进家庭教育的基本策略:携手走过青春期“沼泽地”,蹲下身子和孩子对话交流,换一种眼光看待孩子的问题,善于倾听孩子成长的“声音”,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作用。”要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当好学生的“导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班主任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做  相似文献   

9.
陶启健 《中学文科》2009,(3):139-139
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素有小校长之称。班主任的思维方式、言行举止,都会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育人”作用,必须处处用心,事事关心,做有心人。  相似文献   

10.
岳峻 《甘肃教育》2001,(10):8-8
现在许多家庭和学校偏重学生智力发展,只关心身体的健康,忽视了心理健康,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轻生现象、攻击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据统计,全国有心理疾病病人约1600万,而其中1/3是儿童、青少年。因此,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一、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心理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正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幼稚半成熟状态,被称之为“心理断乳期”“青春躁动期”或“成长关键期”,而学习的压力、价值的取向、不良风气的影响等最易使青少年在认识上出现一片“真空”…  相似文献   

11.
《青年教师》2006,(6):62-64
调查显示:形式新颖的网络娱乐、手机娱乐、动漫、DIY,已经占到青少年娱乐内容的50.3%. 新娱乐的兴起及其在青少年中产生的巨大影响,引发了一系列新现象,并由此触动了青少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新变革。由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共同承办的“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论坛——娱乐与青少年成长”将于9月9日开幕。  相似文献   

12.
在抗洪斗爭中,舍己救人,光荣牺牲的优秀少先队員李祖錥,是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好孩子,是全省青少年和儿童的光辉榜样。自从李祖錥的英雄事迹在“少年先鋒”、“江西青年报”、省电台、“中国少年报”和“中国青年报”等先后刊登和广播以后,立即在全省各中小学青少年和儿童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团省委向全省广大青少年和儿童发出了向李祖錥  相似文献   

13.
攀比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心理、一种行为。青少年处于人生的成长期,他们在“比”中认知、“比”中体验、“比”中反思、“比”中成长。然而,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对攀比从学理上的理解仅限于负面。汉语对攀比的词意解释是:“指不顾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条件,盲目与高标准相比。”[1]从文化、心理和行为的视角,对攀比现象的理解则不限于负面。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攀比可做两方面的理解:一方面是指那些盲目与别人比较,而不顾自己实际、不求长远目标、不合成长要求的现象,可称之为“盲目性攀比”;另一方面也包括那些有明确的进取…  相似文献   

14.
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一番自我确认、自我定位的痛苦煎熬。《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他既渴望生活,又想逃离生活,始终相信“生活在别处”。典型的再现了人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青少年时期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迷惘。  相似文献   

15.
黄庆周 《中学文科》2009,(18):132-133
“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引路人’的作用。”要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班主任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做一个具有良好人格和个性,有深厚文化素养的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如何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呢?  相似文献   

16.
在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道德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以德治国”。抓好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一、不失时机地进行道德素质教育首先,道德素质教育要从小抓起,注重目标性和规范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高尚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要在孩子懂事的时候,深入浅出地进行道德启蒙教育;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纲要》强调注重道德的启蒙教育,这…  相似文献   

17.
李秀 《成才之路》2009,(36):64-64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青少年学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作为班主任要正确对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能培养出健康合格的新一代。  相似文献   

18.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由于青少年正处于心理“过渡期”,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逐渐变得喜欢独来独往;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很多事情采取批判的态度。喜欢模仿,看到一些行为,自认为是“酷”是有个性的表现,便盲目模仿。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和表现就其原因既有个体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内部矛盾,又有深刻的社会化变迁背景。本针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心理问题,探索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及归因,构建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八大”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20.
尤峰 《池州师专学报》2005,19(6):149-150
电视传媒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其负面效应表现在青少年因缺乏自我约束,观看电视耗时多,影响学业;电视不良内容导致问题少年的产生;其所营造“香车宝马”和“虚幻空间”的场景。影响青少年价值观。导致青少年拒绝沟通,自我封闭。电视媒体的正面效应凸显在三个方面,它有利于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升华人格,提高青少年人文素养,关注青少年成长。重视媒体素养教育具有必要性、现实性、紧迫性。政府、社会、学校、家庭都应重视青少年媒体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