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笔者学校以"全员运动会"为载体进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以及"全员运动会"的开展,从体育教学理念转变到课程设置改革,从学习最新活动项目到全员参与的集体项目,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使每名学生在收获快乐和健康的同时,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和提升。一、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全员运动会"召开前,通过广播讲解运动会的由来、奥运人物及运动会团队精神等内容。各班级通过收集和布展历届奥运风云人物形成班级文化走廊,  相似文献   

2.
<正>济南市市中区本着"关注每一个、了解每一个、激励每一个、成就每一个"的宗旨,扎实探索实践,学生身体素质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围绕"全员运动会",为了每一名市中学子都能成为运动员,成为运动会的真正参与者,市中区扎扎实实地做了以下工作。一、用项目引领学校群体活动,保证每一名学生参与1.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全区全员跑步比  相似文献   

3.
<正>全员运动会是以运动会为载体,全体学生参与的一种学校集体活动,它是学校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开展全员运动会对于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增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健身习惯,增强学生体质等方面有积极意义。在初中阶段组织全员运动会需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一、项目的普适性全员运动会是全体学生参与、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活动,在设定运动会项目时  相似文献   

4.
<正>部分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受学生人数多、场地器材少的制约,使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活动质量大打"折扣"。其实,借助生活中的智慧是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的。如,在实践中,笔者通过"开心农场"游戏带来的启示,合理地规划了班级活动区域,使每个班级都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从学校图书室得到了启发,参照"图书流转"统筹配发器材,实行"班级流转",提高了器材的使用效率,减轻了器材保管员的工作负担……在此,笔者仅就项目整合和以赛促练做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5.
<正>一、九年一贯制学校全员运动会设计思路笔者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有91个班级,4000多名学生。九年一贯制学校有着“管理一贯”“课程一贯”“生源一贯”的特点。学校一般规模较大,学生人数较多,而运动场地相对不足,需要基于校情、学情进行全员运动会的设计。(一)保证全员参与,关注个体差异为保证学生的参与度,技能类项目以全班学生集体参与为主,如韵律操、队列展示等;趣味类团体项目每项的参赛人数基本达到班级学生的50%,  相似文献   

6.
<正>一、"全员运动会"的基本理念(一)全员参与性,让每名学生都有运动体验全员参号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生全体参与,而要理解为全校人员的共同参与,甚至家长和社区相关人员也参与其中。这种参与,可以是参与运动,也可以是参与组织、筹划和宣传,要充分利用"全员运动会"这个舞台,使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更要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的资源,融入到"全员运动会"中,让亲子活动为"全员运动会"增色,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亲情,体验运动带来的喜悦。  相似文献   

7.
<正>一、要合理安排内容,提高场地器材的使用率1.以年级为单位安排:同一个年级内所含班级数较少时,可以以年级为单位安排活动内容,要保证每个年级的活动内容都不同。如,6个年级的具体安排为"一年级丢手绢、二年级原地拍球、三年级折返跑、四年级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的"全员运动会",引起了行政领导、学校校长、教师、家长及学生的关注,标志着学校运动会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全员运动会"是针对传统学校田径运动会"少数人在比赛,多数学生成看客""运动会比赛项目与日常体育教学、大课间活动、课外锻炼、家庭及社会教育脱节"等弊端而进行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学校体育改革工作。拱墅区自2015年3月引进"全员运动会"项目,各校在"有赛无类(全员参  相似文献   

9.
<正>一、学校及呼啦圈嘉年华活动的概况为了加强呼啦圈校园特色的推广与运用,学校在每年4月都要举呼啦圈嘉年华。2017年的嘉年华活动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设置了比赛项目为52项次,其中学生50项次,教师2项。经赛后统计,总参与人数为2414人,其中学生2314人(15年级,6年级近3年都在初中就学)、教师100人;学生人均参与数达到10.02个项次。  相似文献   

10.
<正>一、加强制度建设,保障活动开展笔者学校根据校园文化实施方案,2006年以来,高二年级的学生在第2学期举行"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比赛。比赛规程要求高二年级的所有学生除身体特殊原因外,全部参与比赛,不得请假,总分为10分,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少1名学生参与扣0.1分,直至1分扣完为止。通过比赛,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体育道德风尚奖2名,班主任评优、评先与比赛获奖情况相结合。以赛促学,以  相似文献   

11.
<正>一、创设走班制活动形式为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活动量,学校每周为一、二年级安排了4节体育课和1次课外体育活动,四、五、六年级安排了3节体育课和2次课外体育活动。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我们把传统的班级组织形式课外体育活动改为以2个年级为组织形式的俱乐部模式。全校共设置了3个层次的活动俱乐部:五、六年级8个班为高段俱乐部,三、四年级8个班为中段俱乐部,一、二年级8个班为低段俱乐部。经过师生的推荐整合,每个层次都成立了11个俱乐部。教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安徽省合肥市区中学生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的体育现状,探索构建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服务网络,为学校、社区、家庭合力开展中学生校外体育活动提供参考.通过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学校、家庭、社区在组织学生校外体育活动上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2.中学生参与校外体育活动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锻炼的手段和方法不够科学.3.活动内容传统单调,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爱好和活动内容多样化的需要.从发挥社区、家庭体育的作用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李成明 《体育教学》2023,(S1):59-60
“全员运动会”是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10+1学校体育促进工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也是针对传统的中小学体育运动会的“少数人参加,大多数人观望”的一项重要改革策略。首先,全员运动会有很高的参与度,无论是学生或者老师,甚至连家长都能参与进来和大家一起享受比赛,其次,全员运动会所有的项目都具有很好的教育性和正能量的引导性,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增砖添瓦,最后全员运动会既反对以往传统运动会枯燥的比赛项目设置,也反对没有难度,过于通俗简单的纯趣味性比赛,要让学生在新颖的、竞争性强的、具有挑战性强的比赛中享受挑战和竞争的乐趣。  相似文献   

14.
胡国栋 《体育师友》2011,34(6):70-71
文章根据多年组织家长参与学校体育活动的实践,总结了组织此类活动时应注意的八个问题:活动日期的安排要合理;活动项目的设置应以趣味性为主;组别设置要灵活,允许一个家长参与;项目设置要符合个体锻炼的要求;比赛项目的比赛方法、规则,尽早告之家长;活动器材准备要充足、质量要保证;做好活动规则的培训工作;场地分布要明确。供广大体育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校是一所省级传统项目学校,在抓传统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曾于1985年、1987年二次被评为全国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近年来,我们通过实践深深体会到:重视加强班级代表队的训练工作,是提高传统项目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训练班级代表队的意义由于班级代表队的队员选于班级中体质、思想、文化素质都较好的学生,训练人数较多,容易普及.训练时间主要安排在课外活动,不影响文化课学习。它的意义不仅能源源不断的向校代表队输送后备人材,提高传统项目的生命力,又由于活动时间是法定的,解决了一些具有体育才能的学生因怕耽误学习,不想参加训练的实际问题,调动了学生参加训练的积极性,得到家长乃至社会的支持.同时也发挥了这些队员的骨干带头作用,促进了学校整个体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正>一、变形式:参赛人数由少数人走向全员参与1.减少竞技性强的项目,增加娱乐性、趣味性项目,让更多学生参与,共同享受活动的乐趣。这样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会更高、  相似文献   

17.
<正>"全员运动会"是指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大家共同参与的运动会,是推进校园体育改革势在必行的一个重要项目。它能实现"变体育运动为健康活动、变竞技运动为娱乐活动、变少数参与为全员参与"的三个转变,使学生从"观众"变成"主角",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一名学生受益。全员运动会参与人数多,项目数量多,比赛的裁判工作成为运动会顺利开展的关  相似文献   

18.
<正>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竞赛的重要组织形式。由于受固有观念和传统习惯等的阻碍,现今的学校运动会在一些方面依然缺乏面向社会、家庭和全体学生的"全员运动会"的改革与创新。学校运动会仍然以要求身体素质较高和竞技能力较强的田径运动项目设置为主,而缺乏具有集体性、兴趣性和表演观赏性项目的设置,造成了"少数学生参赛、多数学生观看;精  相似文献   

19.
自从教育部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号召以来,我校先后启动一系列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活动项目。我校在原来一星期三节体育课的基础上每个年级又增开了一节师生活动课,这节课以开展班级竞赛活动为主,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增强全体学生和老师的体质,使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更融洽、更和谐地发展。所谓班级竞赛活动,是指班级的全体成员(伤病除外)都要参加比赛,其中必须要有2名班级任课老师也参与其中,以全体参与人员的成绩来判定比赛结果的一项活动。  相似文献   

20.
<正>一、促进学生"我要练",提升学生执行家庭"体育作业"的动机水平1.搭建竞赛平台,激发练习兴趣案例:某小学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完成家庭"体育作业",选取部分家庭"体育作业"的练习项目作为春季田径运动会、夏季趣味挑战赛、秋季体育节和冬季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分析与策略:案例中通过家庭"体育作业"与体育竞赛相结合的方式,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笔者认为搭建竞赛平台时,首先,面向全体,如,一年级一分钟跳绳项目,可以采用全员或抽签的方式计算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