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期间,重庆成为陪都。中央通讯社总社从南京迁到了重庆。在重庆,我曾三次进出中央社。第一次在编辑部实习,第二次在编译部任翻译,第三次是暑假兼职,仍在编译部,前后共两年多时间。因时间不长,接触面不广,加上已是近50年前的事,今天回忆,记得起的情况已不多了。1940年夏,我在重庆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新闻系学习四年期满,按规定毕业前要实习三个月。那年新闻系毕业学生  相似文献   

2.
Letterl来信     
用事实说话 我是一名新闻系的学生。这学期。在媒介管理这门课上,老师频频提到“全媒体”这个词,而暑假我在报社实习的部门,也向我介绍自己是“全媒体周刊”。  相似文献   

3.
从各省、市报社、电台实习归来的人大新闻系毕业班学生,已经写出了不少篇实习论文,目前正在向全班作报告。去年十月,人大新闻系毕业班学生组成许多实习组,分别到全国各省、市报社和广播电台去实习。他们在实习当中,一面参加新闻工作的实践,一面研究所在新闻单位的好的工作经验。在所在新闻单位的帮助和支持下,各实习组都搜集到  相似文献   

4.
天津日报缘30年前,我第一次到天津,在天津日报实习,那时我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大三的学生。带我的是农村部的女记者韩国珍。韩老师人到中年,有着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她性格稳重,不事张扬,对我的帮助、关照都是默默的。当时,韩  相似文献   

5.
前日采访时,遇到一位19岁的同行,我由衷称赞“19岁就当记者,真了不起!”他回答:“我是大学二年级学生,来实习的。”我更诧异了,怎么大二就实习?难道不上课?详细了解后才知道是我少见多怪,现在有的新闻系学生大一就找地方实习了。至于上课,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考试前突击一下就可过关。 实习时间这么早,是就业竞争激烈的结果。据说,提前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作为一项实际操作性极强的工作,要求新闻系毕业生能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迅速独立工作,在实习中参加新闻媒体的实际操作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具体来说,其必要性在于:  相似文献   

7.
一个新闻系快毕业的学生最近纠结于就业选择,两个选择摆在面前,一个是某集团的新媒体岗位,一个是某报社的采编记者岗位.他之前在那个集团实习过,有一定的情感依赖,但大家都建议他去采编记者岗位,他问我应该怎么选择.  相似文献   

8.
来信     
<正>用事实说话我是一名新闻系的学生。这学期,在媒介管理这门课上,老师频频提到"全媒体"这个词,而暑假我在报社实习的部门,也向我介绍自己是"全媒体周刊"。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全媒体"这个词变得如此火热,但有一点我可以确定,学界几乎没有对"全媒体"进行过系统的探讨和研究,"全媒体"很像是媒体在技术冲击面前抓到的救命稻草。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作为大学新闻系的学生,近来我在地区报社实习,在谈论和实践中常涉及到报纸的服务性问题。怎样正确对待报纸的服务性,增强地方报纸的服务性呢?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2月,经"新闻采写"任课老师的推荐,我有幸成为《海峡导报》"社区"版的"情报员"——实习记者。作为一名新闻系大二的学生,这一次的实习经历让我感觉既新奇又紧张。从一名"菜鸟"小记者到优秀社区记者,我这个"初生牛犊"也在探索中渐渐体会到做一名合格的新闻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关键词:校园、身边、新近发生、精彩生动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我这样一名大二的在校生来说,实习工作是新奇更是陌生的,不知从何处入手成为一个最大难题。作为"社区"板块的"情报员",首先要了解社区板块面对的受众、受众需要知  相似文献   

11.
翘课去实习,实际上反映的是新闻学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新闻学毕竟是一个实务优先的学科。新闻学的很多理论都是缘自实践中的。纵然理论阐释得再深刻,也不能及时应对千变万化的新闻事实;反过来,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浅薄的,把握住理论的精髓才能在新闻实践中看得更远。所以,理论和实践都是新闻系的课堂。新闻系的学生必须在夯实理论、完成课程的前提下,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比如,参与校园媒体、利用寒暑假实习。  相似文献   

12.
《军事记者》2008,(3):70-70
某师直属队提高报道员的准入门坎;某训练基地一年培养33名报道骨干;南政院新闻系应庙毕业学员开始实习;武警杭州指挥学院兑现报道奖励规定;某团注重合力抓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3.
某师直属队提高报道员的准入门坎;某训练基地一年培养33名报道骨干;南政院新闻系应庙毕业学员开始实习;武警杭州指挥学院兑现报道奖励规定;某团注重合力抓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4.
在南京政治学院众多令人敬仰的师长中,有这样一位教员,他创下7年授课量达400多课时、同时担任5门主课的最高记录。他就是新闻系业务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盛沛林副教授。60年代初,盛沛林副教授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91年,他从西安政治学院调到南京,如今,他已在部队院校教学第一线默默耕耘了14年。我是1993年9月考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的,一进校门就认识了他。如今,4年过去了,我和他许多的学生一样已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而有目共睹、有口皆碑,他不想张扬的许多“小事”却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对于新闻系93级学员来说,谁都…  相似文献   

15.
一点希望     
要不要办大学新闻系或新闻专业,是长期以来有争论的一个问题.不主张办的同志说,新闻工作同各方面的实际工作密切相关,做新闻工作的人需要懂得实际工作,需要有广博的知识,不论工、农、商、学、兵、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都要懂一点.因此认为记者主要靠在实践中锻炼.我是主张办新闻系的,这个认识也来自实践,以新华社上海分社现有的记者来说,大部分是复旦大学、人民大学、江西大学新闻系的毕业生,其中以复旦新闻系的毕业生占多数.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来分社的大学生,大体工作三到五年,就可以独当一面进行采访写作,很快成为分社的骨干力量.我们也有另一种经历,五十年代,有的兄弟分社调了几位县委书记来当记者,毫无疑问,他们的实际工作经验比较丰富,但对新闻的专业知识懂得很少,干了一阵记者,总觉得舒展不开,不久就都离开了新闻工作岗位.也有一些记者,原来是中学生,在报纸、通讯社当了一  相似文献   

16.
胡玲 《青年记者》2015,(10):90-91
刘豁轩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报人和新闻教育家。1936年2月,他辞去《益世报》社长兼总编辑职务,进入燕京大学新闻系任教。七七事变后,他被聘为新闻系主任。在日本侵华、北平沦陷的艰苦环境下,他带领燕大新闻系师生继续教学、科研及课外实习等活动,对燕大新闻教育进行改革,对该系史料进行整理与研究。他还先后在北平、天津各大学、报社发表演讲、文章,在学界、业界都颇具影响力,被誉为“学识与经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彭克云、张希顺报道: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在教学改革中又推出一项新举措,利用暑假组织一年级136名学员奔赴全军各部队基层单位代职实习。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一向注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不断探索新路子。以往学员只是在毕业前由系集体组织到各报社实习2、3个月,理论学了  相似文献   

18.
1980年9、10两个月,我院新闻系77级编采专业的同学,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分赴全国各地,在黑龙江省等11个广播电台进行了专业课实习。各地电台同志们对这次实习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他们指导同学们编辑稿件,带领同学们深入基层采访。他们对同学们既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又鼓励同学们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19.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办新闻系,培养未来的新闻人才。每到暑期,在校的一些学生都分别在各个新闻单位实习,增加社会经验,增长在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总结学生的实习表现,我认为有一些事情需要引起高校和实习生的注意,这就是高校要注意培养“准记者”的综合素质,学生要注意的是增强适应当今社会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上学早,且曾就读于新闻系,有实习的要求与渠道,所以我是跟着七十年代生人一起进入新闻这个行业.但有些遗憾的是,并没有随着他们一起成熟,于是一直被视为新手,一直听到"这么年轻"的评价,尽管这评价里的惊异成分与日俱减,而我的反应,也逐渐从些许自得、些许倚小卖小再加些许故作老成变为越来越不好意思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