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分析果戈理的作品《外套》、《鼻子》和《旧式地主》中具有“хороший”(好)语义的形容词,了解了评价形容词多义性的保留或消除取决于语言环境,形容词隐喻的使用为语言中词汇多义性的保留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多义性是大多数英语词汇的特点,意义的多重性决定了理解的高难度.合格的译者要精确理解词汇的基本意义、引申意义、结构意义、联想意义,更要重视其文化意义.词汇的多义性要求译者有科学的语境观,能够通过上下文确定多义词的准确含义,并用最恰当的目的语结构表达出来,真正做到翻译的“信”与“达”.文中以名词、形容词、连词的几个典型例子为分析对象,分析词汇的多义性与翻译的关系,并提出精确的对等语.  相似文献   

3.
较为单纯的作品和作品局部的比兴、象征之义,往往是“一义”的。不宜用“多义性”原理调和各种歧解。文学作品的“多义性”,指的是较为复杂作品的整体意义之丰富性。它为批评一度颇为盛行的单一“主题”说,提供了理论依据。“多义性”潜在于作品之中.并在不同时代、不同读者的阅读中得以展开,呈现出或显或隐、或被接受或被拒斥的复杂情况。它也是优秀文学作品历久弥新、具有“永久的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果戈理的作品《外套》、《鼻子》和《旧式地主》中具有“хороший”(好)语义的形容词,了解了评价形容词多义性的保留或消除取决于语言环境,形容词隐喻的使用为语言中词汇多义性的保留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98):75-76
作为普遍的语义关系,多义性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在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和语篇教学等环节广泛涉及语言的多义关系。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加强词素多义性、词汇多义性、词组多义性、句法多义性及修辞格多义性的教学意识。多义关系的系统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的语言认知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概念合成理论是认知语义学重要理论之一。尝试利用该理论对俄语词汇的多义性进行分析,探讨词汇多义性产生过程中人的认知过程,并利用该理论对语义结构关系建构过程进行阐释,尝试揭示词汇语义多义性产生的认知本质。  相似文献   

7.
词汇多义性是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认知科学的发展为分析这一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隐喻认知是产生词汇多义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隐喻义的多层次转移和创造性的隐喻思维是词汇新意义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何赛萍 《文教资料》2014,(15):33-34
本文具体论述了多义性效应研究中的Kawomoto模式和Masson模式,介绍了两种模式之间的异同,利用Hino和Lukper的反馈模型进一步论述了词汇判断和词汇识别中的多义性效应,并介绍了现阶段国内对汉语判断和识别中的多义性效应的主要研究及成果。  相似文献   

9.
"喜新厌旧"     
“喜新厌旧”是人类的本能和天性,与之相近的词汇有“与时俱进”、“升级换代”等。“与时俱进”是近年来,在人文社会领域出现频度极高的词汇。  相似文献   

10.
“一哥”、“一姐”一般被看成词组,意思是一个哥哥、一个姐姐。近些年来,“一哥”、“一姐”以词汇的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报刊杂志中,其直接来源并不是词组“一哥”、“一姐”,而是粤方言。本文试对词汇“一哥”、“一姐”的来源、发展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一词多义是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英语中除了术语以外,单义词是很少的,多数的词都是多义词。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视角,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以及"基于理论的多义词分析法"对动词make进行认知研究,探索构建make一词多义的意义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世纪后期英国王权与教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世纪后期,在英国王权与教皇合作或斗争的关系中,斗争日益成为了主流形式,合作则往往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互相利用的产物,结果是教皇不自觉地帮助了王权的强大,促使英国建立了民族教会,丰富了英国民族国家构建的内容。这种双方合作或斗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对犹太问题的研究中,惊奇地发现,中世纪反犹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并不是传统上所指认的基督教会的教皇和主教,而是那些愚昧保守的中下层教士.正是他们为显示自己对基督的忠诚才把反犹哄炒成为运动而弥漫西欧的.由于反对富有的犹太人的运动迎合了基督教欧洲各个阶层的心理,因而得以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反犹运动中,教皇和主教竭力保护犹太人,至多要求犹太人改教受洗,但这也是出于保护犹太人生命安全的无奈之举.  相似文献   

14.
English teachers are all aware that there are some terms used to describe relationships among words in English. A case in point is synonymy, which describes the relations of two or more words with very close meanings. Two less well-known terms, which deserve the attention of English learners and confuse some of them at the same time, are homonymy and polysemy. This paper explores different ways of distinguishing homonymy from polysemy, tentatively trying to help throw light on these two confusing terms.  相似文献   

15.
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颜色词不仅反映着颜色的物理属性,也折射着社会属性和时代特征.因此颜色词具有多义现象,这表现在颜色词不仅仅用来描写事物的颜色,还可以描写人的品格、心绪、健康状况,甚至在政治、经济等领域被使用.颜色词的多义现象给外语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及隐喻、转喻模式较好地解释了语言中的多义现象...  相似文献   

16.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系统的不同,语言中对应的词汇所包含的语义范围也各不相同,具体表现为词义不对等、精确性不一致的现象。从英汉一词多义现象、构词模式和上下义词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可发现英语词汇一词多义现象广、词汇的概念化程度较强,且其具有形态化的语言标志,所有这些使得英语词义的精确性高于汉语词义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7.
产生英译汉的望文生义现象的原因是多种的,其中英语词汇的一词多义,英语句子和词汇在不同上下文的不同函义,以及英语语法结构的复杂性,是造成学生对英语句子的错误理解,导致在英译汉中产生望文生义的主要原因。要克服此类问题必须正确理解英语词汇和掌握好英语语法知识。  相似文献   

18.
在英汉翻译中,要正确理解原文,选择词义,须从句子结构以及词的多义性,词的文化内涵及旧词新义等几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吴丽君  陈昌勇 《海外英语》2012,(10):123-125
在几乎所有的语言中,一词多义是一种重要的语义特征。该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为依据,以实证为基础,通过对中国某大学英语专业约50名学生的实验研究和定量分析,探析大学生英语多义词习得能力,并根据测试结果探讨核心义项在多义词习得中的重要性,进而分析大学生多义词习得的障碍。实验结果表明,原型范畴理论能促进多义词习得,提供多义词的核心义项更有利于学生准确猜测其在句中的相关义项。在多义词习得中,学习者忽视了核心义项的重要性,未能充分利用隐喻与转喻两大认知手段掌握其他派生义项。该研究能为多义词的教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对英语词汇的认知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范畴理论,主要探讨英语基本范畴词汇的构词和语义原型效应并讨论上、下位范畴词汇的演绎、归纳作用以及它们的语篇功能。文章认为,范畴理论观照下的基本范畴词汇是扩大词汇量的有效途径,具有构词和语义原型效应。范畴理论对一词多义有较强的解释力,同时,对上下位范畴词汇的语篇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