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当中国文学发展的历程进入到一个新的世纪和新的状态时,文学的现代性和社会的现代化之间存在了一种微妙的呼应和对立。现代性代表的超越和进步中包含了科学理性精神的内涵。现代性除了是一个时间概念还是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对90年代以来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话语进行梳理和反思,就会发现90年代学术界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研究范式的转换,即从"一种现代性"到"两种现代性"。这在"现代性"话语的理论选择、关注焦点及对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研究方式上都有所体现,从而显示出研究进一步深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包括截然不同的两种: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启蒙现代性带来了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而审美现代性则力图保持人性的完整和精神的丰富。具有自主性的文学和艺术活动正是审美现代性实践的主要形式。而所谓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和文学泛化观点实质上是一种消费时代的审美迷失,它导致了媚俗艺术的盛行,同时也导致了文学自主性的迷失。因此,对当下文学危机的突破,也必须从重建文学自主性开始。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包括历史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海派文学在内容上表现出一种对历史现代性的批判,在美学品格上体现为颓废唯美的倾向,这构成了审美现代性的特征。海派作家借鉴现代主义的手法、用感性、欲望的描绘来恢复现代社会中被异化的"人性"和"诗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末,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现代性转型。在现代性语境下,中国先锋文学思潮经历了朦胧诗、意识流小说、“新生代”写作和“先锋小说”的世纪末流变,这种更替演进不止是一种文学样式的变化,也是一种文学乃至时代精神的嬗变,内含着中国文学现代性诉求的强烈愿望,与世界文学接轨、融合和对话的深度焦虑,以及消费时代反抗精神的严重不足。进入21世纪后,将本土化与现代性有机融合是中国先锋文学的一条可能出路。  相似文献   

6.
十七年文学中的现代性问题是199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讨论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众多参与讨论的文章中,一个常见的思维模式是从"有"与"无"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是:十七年文学具备现代性品质,或十七年文学并不具备现代性品质.而实际上,这个时期的文学应当兼有现代性与反现代性,用非此即彼的方式探讨这个问题最终只能导致一种"不见"与"遮蔽".十七年文学中健康的颂歌文学可以纳入社会主义现代性的范畴;而对作家个性的压抑和对人物主体性的排斥则具有明显反现代性的特点.在后者身上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国封建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7.
文学现代性不仅是一种时间概念,也是一种价值论意义上的概念。以理性和主体性为核心的现代性成为新时期文学的自觉追求,同时铸造了新时期文学的辉煌。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商业化浪潮的风涌而至,现代性话语遭到后现代主义的无情消解,“渴望堕落”“躲避崇高”“玩弄文学”等创作心理的凸现,使中国新时期文学又一次陷入迷失而不得不在漂泊的途中行走,中国文学应该有自己的基点。但它的基点在哪儿?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是一种文化立场或知识立场,将其引入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领域,有利于对传统政治社会学方法论和文学史观进行全面改造,有效地整合既有文学史观念,扩展研究内涵,开拓新的研究方向。20世纪中国文学的本土现代性问题可以概括为三个范畴或主要阶段:启蒙现代性、现代性文化分层、现代性整合。知识拜物教理论和方法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本土现代性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学现代性不仅是一种时间概念,也是一种价值论意义上的概念.以理性和主体性为核心的现代性成为新时期文学的自觉追求,同时铸造了新时期文学的辉煌.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商业化浪潮的风涌而至,现代性话语遭到后现代主义的无情消解,"渴望堕落""躲避崇高""玩弄文学"等创作心理的凸现,使中国新时期文学又一次陷入迷失而不得不在漂泊的途中行走,中国文学应该有自己的基点.但它的基点在哪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作为一种越来越重要、充满内在张力的学术范型.研究者对现代性认识日益深化,更多研究者开始探索中国现代性特殊地呈现、描述方式、文学现代性的本土化形态及其独特规律,并在若干具体的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了耳目一新的成果.现代性与文学研究范型开始逐步融合.  相似文献   

11.
文学现代性相对社会现代性而言,其获得首先并不表现为某一派别或技巧,而是一种品格,即以作家对社会和人类处境的关照和反思为根基,探求健康人性的建立。在当今泛物质化的社会里,提倡文学现代性对于唤醒精神自我,净化文坛,恢复人文精神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文学现代性的内涵、表现形式和获得方式的探讨,表达对构建当代文学现代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斯达尔夫人在审美现代性视角下,提出了划分南方文学和北方文学的观点,而后又为这两种文学样式的互相交融和融洽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促进.斯达尔夫人的民族主义对文学现代性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她的思想将最终走向世界主义,她的文学视野将从南方、北方的划分,逐渐升成为一种理想的、调和的世界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13.
如何把握和审视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丈学‘现代化”,文学史的研究存在三大理论范式,即意识形态范式,“整体”性范式,现代性范式。意识形态范式认为,一九四九年前后两个阶段的丈学属于不同性质的文学。“整体”性范式认为,二十世纪中国丈学是世界丈学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整体”,并非因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九四九年而中断。现代性范式认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是现代性在文学层面的一种表现和展示。  相似文献   

14.
文学现代性是一个既受人关注又令人困惑的问题。只有从其现代性入手,才能更加清晰的梳理文学发展的逻辑脉络。从文学现代性的角度,研究我国文学发展中的生态处境,分别界定了我国文学发展不同阶段的自然之维,并对其进行了细致讨论,旨在厘清文学现代性中的生态脉络,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将现代性引入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无疑使文学获得了一个全新的阐释角度,同时也给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阐释空间。无论是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天狗》都已经具有鲜明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的湖湘文学,在西方现代性观念和湖湘文化的双重影响下,呈现出三种现代性想象方式:以经世致用的理性精神为特征的启蒙现代性;以强烈浓郁的爱国情怀为核心的革命现代性;以神秘浪漫的巫楚文化为底蕴的审美现代性。这三种现代性的想象方式,构筑了20世纪湖湘文学历史发展的整体性面相。  相似文献   

17.
生存还是死亡——质疑“文学终结论”兼“文学边缘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终结论"者以传统文学及其理论作为一个终极的"元",抽空"文学"这一范畴的真实所指,用前现代性的反思宣判了文学的终结。但是,以现代性反思来质疑这一反思本身,就会发现,"文学终结论"及与其相关的"文学边缘论"都是假命题。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在1990年代作为一种新的理论、方法进入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之后,打破了上述局限,对推进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深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然而,在论及现代性时,必须注意几个问题。如对“现代性”概念的把握、在文学与史料建设的互动关系中体现现代性、注重文学本身的审美性等等。在明确以上问题的基础上使用这一理论,才能更好的促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个世纪以来,文化的现代化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追求目标,而当下随着世纪末的一步步逼近,时代的紧迫感使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目光投射到了这一课题上来。人们从政治、经济、法律、伦理、教育、文学等文化的各个层面和各个角度讨论着现代性(或现代化)的问题,大家都试图找出我们究竟在哪些方面已实现了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哪些方面还未具有现代性以及如何才能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而对于文学的研究来讲,也是如此。中国的新文学已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在这期间,文学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毋庸置疑,中国文学现代性观念的确立是从“五四”开始的,正是“五四”新文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不仅包括“社会现代性”,是时间性质的一种命名,还包括“审美现代性”,是人类思想价值的一种基本类型。张爱玲的散文创作激活了五四文学中的小传统,创造了日常现代性的基本形态,完成了散文现代性话语转换。她的全部作品,有一种具有兼容性的人生态度,它既蕴含了生活中的美,也涵盖了生活中的丑。后人标榜的现代与后现代派,在她那里都可以寻到踪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