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广为流传,以<高山流水>命名的筝曲就有三个流派、六个版本之多.仅就具有代表性的山东筝派和武林筝派的<高山流水>作一比较,可见风格流派、意境和内涵上有诸多不同.  相似文献   

2.
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它源于战国时期的秦国。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秦筝东渐南移,跟当地的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合,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流派和风格.山东筝派与浙江筝派在历史渊源、音乐的演变、旋律的节奏风格各有其鲜明的特点、演奏技术及流派代表人物也有不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筝曲《高山流水》源自同名古琴曲,现今广泛流传的《高山流水》主要有三种同名不同曲版本。它们的音乐来源、内容各不相同,分别属于山东、河南、浙江三大筝派。通过比较三首同名古筝曲在曲调、演奏技法及风格等方面的特点,浅析三大古筝流派形成《高山流水》的背景,体现了三派筝曲《高山流水》的强烈地域性特色及鲜明的音乐风格特征。这三大筝派《高山流水》作品的比较与分析对于理解我国地方筝曲的音乐特点和推动传统筝乐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一定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古筝作为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流传、发展过程中,与各地的语言、风俗以及民间音乐相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筝乐风格和流派。在我国黄河流域一带,历史上广泛流行着古筝音乐。在这一地区较为集中地分布着河南筝派、山东筝派和陕西筝派三个古筝流派。三派筝乐与民间音乐的关系,就如同血和肉、鱼和水的关系,正是丰富、深厚的民间音乐的土壤,才培育出了筝乐这朵中国民乐的奇葩。  相似文献   

5.
易璇 《考试周刊》2009,(11):56-57
筝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宝库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本文对河南筝派的历史渊源、演奏技术及流派代表人物进行了浅要的叙述。  相似文献   

6.
郝军 《闽江学院学报》2008,29(6):126-128
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演奏技法、风格特征。对传统筝派进行主要特征的比较研究,可以使我们在了解某一流派的同时,横向深层次地掌握其它流派所蕴藏着的内容,从而对古筝这门艺术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阂筝和客家筝派都是我国古筝重要流派的代表,由于地域和渊源关系既相辅相成又各异其趣。本章希望通过两个流派的演奏技法、音韵特点和演奏风格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阐述两个流派演奏中特点特色及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中国古筝音乐有南北两大派别之分。在形成筝派的各种原因中,语言因素是一个不可小视的内容。民间音乐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地方方言的较大影响,表现出与之相匹配的声音波动规则。由于南北方言区别明显,南北筝派受其影响也表现出相应的声音弦法规则。研究语言对筝派的影响为挖掘中国筝艺流派形成原因开辟了新道路。  相似文献   

8.
刘俊 《华章》2011,(35)
河南筝派作为九大筝派中较早的系派,与其它系派一样有着自己发生发展的成因、在其流变、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批代表人物,他们在演奏技法保持了传统的技法形态.时至近现代河南筝派中涌现出一批新派筝家,在技法和曲风上的大胆创新,远离了传统的古朴气息,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信气息.  相似文献   

9.
刘艺 《文教资料》2012,(11):79-81
古筝作为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流传、发展过程中,受地域间的语言、文化、政治、经济、风俗、歌谣等方面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筝乐风格和流派。本文立足传统,依托区域文化的研究,使河南筝与山东筝的发展脉络更加清晰。从文化入手,可更好地理解筝乐特性、把握筝乐的语言,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筝是在怎样的音乐文化生态环境下成长发展的,从而对河南、山东传统筝乐的保护、传承与传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河南筝派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地域性风格的乐曲、独特的旋律变奏手法、不同于其他流派的演奏技法和润色手段,加上一批影响较大的优秀演奏家,使得河南筝派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曲目和技法特征、朴实优美的艺术风格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成为全国流传最广和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河南筝的演奏曲目包括以"河南板头曲"为主的传统曲目,以及以地方戏曲等素材改编创作的筝曲,河南筝派的代表人物有曹东扶、王省吾、任清芝等。  相似文献   

11.
山东筝派是北方筝派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山东筝派拥有着大量的传统演奏技法与曲目,为中国的古筝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曲目与演奏支撑。本文将以山东筝派传承人赵登山先生创作的《铁马吟》为切入点,分析山东筝派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刘艺 《文教资料》2009,(30):89-90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历史人文条件。豫鲁陕三个传统筝派筝曲具有的一系列独特风格特征.无不是受到当地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语言、文化风俗、审美和当地民间音乐等因素的影响.是其在旋律音阶、调式结构及艺术表现等方面的作用与体现。本文主要论述对豫鲁陕三个传统筝派音乐风格产生主要影响的人文环境及方言等方面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梁书琴 《考试周刊》2008,(49):232-233
陕西是筝的发源地,复兴后的陕西筝派技法是通过长期的对外派筝艺的学习、借鉴、继承并根据陕西地方音乐风格表现特点而形成的。本文从音乐形态学的角度,采用图表法、理论实践结合法、分析综合法等方法对陕西筝派的音乐风格作初步的探究,并分析了陕西筝派音乐风格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黄汨芬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2):100-102,115
浙江筝派是中国古筝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重要流派,在演奏风格上清丽秀美,长于含蓄淡雅的艺术表现,其旋律、音韵和谐。文曲典雅文静、厚重古朴,武曲奔放华丽、气势磅礴。在演奏技法上除继承传统的的浙派技法以外,还借鉴、学习了琵琶、三弦、扬琴乃至西洋乐器的演奏技法,同时对其他筝艺流派的技法也加以学习和发展。浙江筝派中一些极富特色的演奏技法对其鲜明的艺术风格的完整体现起到了很大的、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这些技法也是浙派筝曲创作中表现力最突出的部分,同时,这些技法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筝艺各流派的发展。浙江筝中的特色演奏技法有些是承袭传统技法并加以改良的,有些是为了拓宽乐曲的表现力而创新出来的。其中经过实践的检验、时间的磨练而存留下来的部分,无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国幅员广阔,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方言.不同方在语音、声调、语法结构和风格上都有较大差异.每个地方的音乐发展与地方语言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每个曲种都建基于一定的地方音乐,并用当地方言演唱,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的地方色彩.河南地方语言的声调、语气、语调与普通话大有不同,河南曲剧演唱中的吐字唱腔都是依据河南方言的特征而形成.由河南曲剧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河南筝曲自然也与河南方言的声调、语音密切联系,这些特点正是通过韵声的演奏表现出来.文章通过对河南筝派中韵声演奏方法的分析便于演奏者更加轻松地把握河南筝曲的演奏技巧.  相似文献   

16.
宋曼 《教育教学论坛》2013,(10):158-159
筝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自秦汉以来古筝发展比较广泛,流传到各地并与当地音乐融合,因此,古筝艺术风格各不相同,本文主要介绍河南筝派的音乐风格及演奏技法。  相似文献   

17.
浙江筝派在已经走过的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非同寻常的艺术成就,古老的筝艺在今天焕发出勃勃生机,浙江筝派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8.
筝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趣,因其多采用五声音阶定弦,“4”、“7”二音都较少使用,但因地域环境,民俗文化的不同,使得“4”、“7”二音在不同流派的筝乐中所表达的音乐风格中也不尽相同,本文仅对不同筝派传统筝乐中的“4”、“7”使用以及音乐特点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19.
山东筝作为全国"北派"筝乐的杰出代表,是全国流传最广和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山东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山东筝"筝如其人",刚劲质朴,以其浓郁质朴的地方特色、别具一格的演奏技巧以及独具特色的曲式结构和旋律节奏特征,奏响于古老东方的音乐圣坛。  相似文献   

20.
赵丽 《考试周刊》2011,(69):32-33
古筝艺术流派纷呈多样,有着差异性很大的鲜明艺术个性。河南筝风格以浑厚纯朴见长,明朗粗犷,活泼高亢,富有地方韵味。本文从乐曲《闹元宵》的演奏艺术来分析河南筝派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