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看见一个农夫扛着锄头从田间走过,便故意问身边的大臣:“那是个什么人?”大臣回答:“那是个农夫。”乾隆又问:“‘夫’字,该怎么写呢?”大臣答:“‘夫’字:两横,左一竖撇,右一捺,即成。轿夫、孔夫子、夫妻、匹夫的‘夫’字,也是这样写的。”乾隆听了,摇着头说:“不对,不对!农夫是刨土之人,故先写‘土’字,下面再加一个‘人’字;轿夫是扛竿之人,故应先写‘人’字,再在他的头上加两根竹竿;孔夫子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天’字出头便是;夫妻是二人,故应先写‘二’字,再写‘人’字;匹夫是指大丈夫,应先写‘大’字,再加‘一…  相似文献   

2.
清朝乾隆皇帝到江南巡视,遇见一农夫肩扛锄头,故意逗趣地问身边大臣张玉书:“这是个什么人?”张玉书回答:“是个农夫。”“农夫的‘夫’字是怎么写的?”张顺口道:“就是二横一撇一捺,轿夫  相似文献   

3.
相传一日乾隆皇帝下江南,见一农夫荷锄而过,即问左右道:“这是何人?”随侍其侧的文华殿大学士和坤抢前一步答道:“是个农夫。”乾隆又问:“这农夫的‘夫’字怎写?”和坤微微一怔,不知皇上此问何意,但他一时也不及细想,随即答曰:“农夫之‘夫’,即两横一撇一捺,与轿夫的夫,孔夫子的夫,夫妻的夫和匹夫的夫同一写法。”乾隆听罢大摇其头,说:“你身为宰相,如何连一个‘夫’字都不能解?”和坤向以善解圣意自诩,此时见龙颜不悦,却又不知如何作答,不由得汗如雨下,惶恐不已。乾隆见其一脸窘相,便不再为难他。转脸道:“刘墉,你来说说看,农夫的‘夫’…  相似文献   

4.
乾隆皇帝到江南巡视,见一农夫扛着锄头,就故意跟身边的宰相张玉书开玩笑:“农夫的‘夫’字怎么写?”张顺口答道:“就是二  相似文献   

5.
说文解字是门科学,然而,当它被结合实际灵活地加以运用时,就有了特殊的含义. 有一次,清朝乾隆皇帝到江南巡视,看见一位农夫肩上扛着锄头,就问身边的大臣张玉书:"这是个什么人?"张回答道:"他是个农夫.""农夫的‘夫'字怎么写?"张玉书顺口答道:"二横一撇一捺,轿夫之夫,孔夫子之夫,夫妻之夫和匹夫之夫都是这么写的.  相似文献   

6.
清朝乾隆皇帝有一次到江南巡视,看见一位农夫肩上扛着锄头,就问身边的大臣张玉书:"这是个什么人?"张回答道:"他是个农夫。"农夫的夫字怎么写?"张玉书顺口答道:"就是两横一撇一捺,轿夫之  相似文献   

7.
审题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领会题意,作起文章来能围绕中心,选材恰当。第一篇作文命题是《大雨中》。这个题目的是根据暑假期间本地区连降大雨的实际情况拟定的。出题后,我就问:“对这个题目要特别注意哪个字?”开始有个学生回答:“要特别注意‘大’字。”我又问“有不同意见吗?”第二个学生回答:“我以为要抓紧‘中’字。”“为什么要抓紧‘中’字呢?”我立刻追问。“这个题目指明要我们写的是下大雨的时候发生的事。不写大雨以前,也不写大雨之后,才符合‘中’字的意思。”学生回答得很好,但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于是我又问:“大雨中的事很多,写哪一些才有意义呢?”学生稍加思索后,相继发言了。有的说:“要着重写大雨中干部帮助社员克服困难。”有的说:“要写社员和大雨作斗  相似文献   

8.
点击脑细胞     
(一)孔子拜师一日,孔子到野外散步,正怡然自得时,一个农夫走了过来,见孔子便说:“听说夫子是大学问家,我有一字请教。”孔子答道:“但问无妨。”那个农夫往路边的井边一站,把扁担往井口一搁,说:“请问这是什么字?”孔子看了一眼,说:“此乃乐在其中之‘中’!”农夫听了,说道:“人人都说你什么字都认识,原来是徒有虚名。这哪里是‘中’字,你见物不见‘人’连人都忘记了,还认什么字!”提起扁担拂袖而去。那农夫走后,孔子才省悟过来,觉得农夫是他的一字之师。孔子望着农夫的背影谢道:“学生不敬,受教了。”那么,请你猜猜农夫给孔子出的字谜的谜…  相似文献   

9.
小幽默     
不写白字老师:“你怎么一写到‘白’字就空起来不写呢?”学生:“爸爸告诫我,千万不要写白字。”笔误某生正在尽心描述着一人物的外貌,偶遇一字不会,遂问其同桌:“一副眼镜的‘副’字怎么写?”“一副跳棋的‘副’!”  相似文献   

10.
这样"钻"     
[案例]语文课上,我们正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这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学生学得兴趣盎然。突然,一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钻’写得好,因为它把小草写活了。”听了该生的发言,我习惯性地问了一句:为什么说一个‘钻’字就把小草写活了?钻’还可以用哪些字来代替?”话音刚落,学生纷纷发言:生1:长。生2:冒。生3:顶。……我又习惯性地问了一句“:作者为什么用‘钻’,而不用‘长‘’冒’‘顶’等其他的字?”(学生沉思片刻)生1:用上“钻”字,就是把小草当作人来写,把小草写活了。生2:可我觉得用上“冒“”顶”,也是…  相似文献   

11.
一、问字“老师,‘恐惧’这两个字怎么写?”一位老师在操场上匆匆走过,一位学生追在后面问。“就是‘恐怕’的‘恐’,‘工具’的‘具’加个竖心旁。”“老师,‘恐惧’两个字怎么写?”在另一个场合,又一位学生问。“‘巩固’的‘巩’加个心字底就是‘恐’,‘惧’就是‘具体’的‘具’加个竖心旁……”这是笔者有意安排学生做的一次“问字”游戏。在教师潜意识主导下,“脱口而出”回答学生。从学校领导,教研员,语文、数学等不同专业与岗位的十多位老师的回答,只有两次的答案里有“恐龙”的“恐”。答案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但“‘恐龙’的‘恐’,…  相似文献   

12.
爱晚亭在长沙市岳麓山清风峡。深秋的一天,爷爷和康康来到这里。看到火红的枫叶,康康情不自禁,背诵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爷爷问:“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什么不写‘枫叶’呢?”康康说:“枫叶经霜以后,就变红了,所以叫‘霜叶’。”爷爷又问:“‘于’字是什么意思?”康康把“于”  相似文献   

13.
乾隆趣释“夫”字乾隆皇帝博学多才,思维敏捷,一次他到江南巡视,看见一农夫扛着锄头,就故意跟身边的宰相张玉书开玩笑地问:“这是什么人?”张回答道:“他是个农夫。”“农夫的夫字怎样写?”张玉书顺口回答:“就是两横一撇一捺,轿夫之夫、孔夫子之夫、夫妻之夫和...  相似文献   

14.
乌黑的头发微微翘起,架着副眼镜的眼睛,一闪一闪,透着几分憨劲,又透着几分机智。他,就是我的好朋友章俊文。话说某年某月某一天,吴老师写了个“扶”字,问道:“谁来说说写好‘扶’字要注意什么?”章俊文听了,把手举得高高,着急地喊:“我来,我来!”吴老师请他回答,章俊文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吴老师,我觉得这个字不好看,‘扶’字右边的‘夫’,上面的横应该写得长一点。”其实这个字蛮好看的,再说,吴老师也不是问这个呀。吴老师拿他没办法,说了声:你是鸡蛋里挑骨头啊。”我们笑了笑,章俊文只好尴尬地坐下。本以为“扶”字事件到此为止了。谁…  相似文献   

15.
“拨”是课文《八角楼上》中的一个生字,这个“拨”与“拔”是形近字,学生很容易混淆,作业中很多学生把“拔草”写成了“拨草”。鉴于此,我想了个比较直观的办法,我先把“拨”字写在黑板上,问学生:“这个字的右边是什么字呀?”学生立即回答:“是‘发’字。”我接着问:“文中的毛主席在写文章时,忽然发现油灯的灯光暗了下来,他是怎么做的呢?”学生回答:“毛主席用手轻轻拨了灯芯。”“对,这就是拨灯,你们可要记住‘拨’的右边是‘发现’的‘发’字,而‘发’的左上角的一小竖恰似一根拨东西的小棍棒。”然后我又指着“拨”字的右边说:“如果你…  相似文献   

16.
一天,山羊老师把小熊叫到办公室,指着句子“西瓜像蜜一样甜”对它说:“这里的‘象’字你写错了,应该写成‘像’字。”“为什么?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小熊摸摸脑袋,满脸不解地问。山羊老师说:“这两个字的读音相同,都念‘xiànɡ’,可是不一样的地方多着呢。你再看看,哪儿不一样?”小熊仔细一瞧说:“字形不一样,‘像’字多了一个单人旁。”山羊老师说:“对!可是最重要的是使用方法不一样。我教你一首儿歌吧:‘像’和‘像’,都念‘xiànɡ’,使用方法不一样。形态样子要写‘象’,景象、气象和印象;相似比喻要写‘像’,眉毛弯弯像月亮。”小熊…  相似文献   

17.
一副跳棋     
银太在写作文时遇到了一个字不会写,于是悄声问同桌:“一副眼镜的‘副’字怎么写?”同桌告诉他:“就是一副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节观摩课。老师正在上 《第一场雪》。 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山 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 一层厚厚的雪。” 老师问:“‘山川’是什么意思?” 学生答:“‘山川’就是高山河流。” 老师又问:“文章中不是有‘河流’了吗?如果‘川’字当河流讲,这个‘河流’不是重复了吗?”  相似文献   

19.
台湾的林清玄曾写过一篇意味深长的哲理故事:“看到水田边一片纯白的花,形似百合,却开得比百合花还要繁盛,姿态非常优美,我当场就被那雄浑的美震慑了。‘这是什么花?’我拉着田边的农夫问道。‘这是空心菜花呀!’老农夫说。原来空心菜可以开出这么美丽明艳的花,真是做梦也想不到。我问农夫:‘可是我也种过空心菜,怎么没有开过花呢?’他说:‘一般人种空心菜,都是还没有开花就摘来吃,怎么会看到花呢?我这些是为了做种,才留到开花呀!’我仔细看水田中的空心菜花,花形很像百合,美丽也不输给百合,并且有一种非常好闻的香气,如果拿来作为瓶花,也不…  相似文献   

20.
有一天,释迦牟尼和孔夫子坐在一起论道。在休息的时候,佛祖写了一个“射”字要孔子辨认。孔子回答说:“这是射箭的‘射’字。”佛祖摇着头说:“错了,错了!身子仅有寸长,此矮人的‘矮’字;而‘矮’字,才是射箭的本字。你看:‘矢’者,箭也;‘委’者,放也——将箭放出去,不是‘射’字吗?”孔夫子听了,若有所悟,沉思片刻之后,写成一个“重”字,问:“大师可认得这个字?”佛祖答:“此乃轻重的‘轻’字,有何难哉!”孔子摇头晃脑地说:“非也,非也!此字乃‘千里’二字组成,乃是出门的‘出’字,意为出行千里也;而出字是两座山重叠在一起,自然就‘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