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部分幼儿园在游戏环境创设的实践中存在误区和偏差:注重物质环境而轻视心理环境的创设;注重教师需要而忽视幼儿感受;注重成人预设标准的统一而忽视幼儿个体差异;注重结果呈现而忽视幼儿过程体验。幼儿园应创设支持性游戏环境,重视营造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尊重使用者,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重视幼儿过程体验。  相似文献   

2.
杨萍 《教育艺术》2010,(8):16-16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幼儿发展的条件,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变化。但多年来,教师一直掌握环境创设的主动权,常常忽略幼儿的感受,忽略他们在活动环境中的学习与成长的权利,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幼儿在教育中的主动地位,为幼儿创设支持性的活动环境。  相似文献   

3.
以往幼儿园的活动室环境布置较多地关注艺术性和观赏性,教师在开园初总是忙着找范例和资料剪剪、画画、贴贴,注重观赏的效果和新颖的表现形式,却忽视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实际意义。随着环境意识、课程意识的不断增强,幼儿教师逐步认识到,应创设富含教育价值的活动环境,真正让幼儿做环境的主人,与环境亲密接触、有效对话,让活动室的墙面环境成为幼儿学习的互动平台,并努力使环境承载和折射教育丰富的教育理念和独特的教育智慧。我们课改实验组的教师们在班级环境创设上发挥聪明才智,巧设主题墙,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支持性、互动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的环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4.
黄耘 《考试周刊》2012,(9):185-186
作者在教育实践中深切地感受到“支持性环境下的学习”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并将它以“托班幼儿支持性环境创设”的研究形式进行呈现。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积极寻求有意义的互动.使探索活动促进幼儿的个体建构,体现教师的有效指导.形成相应的支持性策略.从而提升托班幼儿与学习主体的互动.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合作品质,体现研究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5.
节奏被称作音乐的骨骼,是音乐情绪和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可以使幼儿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感受节奏美。本文从支持性物质活动环境的创设和支持性精神活动环境的创设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促进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自觉地创设支持性活动环境,进而使幼儿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更好的开发其音乐节奏感潜质。  相似文献   

6.
在高瞻课程中,教师被看作幼儿学习经验的组织者、支持性环境的创设者、幼儿经验建构的积极互动者、家园合作的沟通者以及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观察者和评估者,提倡"有准备的教师"角色定位。这为当前我国幼儿教师角色的合理定位提供了有益参考。以此为鉴,我国幼儿教师应把握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关键经验,为幼儿主动学习创设支持性环境,做幼儿发展的积极互动者,提升家园沟通技能,细心观察并及时评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东晓 《考试周刊》2011,(68):236-236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支持性包括直接的支持和间接的支持。直接的支持是教师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对话、眼神、表情、动作等方式,给幼儿一定的支持、鼓励、帮助,促进幼儿自主性学习,推进活动的开展。间接的支持是指教师营造适宜的心理氛围,创造丰富、有趣的物质环境,包括活动环境的创设、活动材料的提供,等等。那么,教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采用支持性策略,激发幼儿自主性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园中,班级可以说是幼儿在家庭之外最先接触的生活环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班级中良好的环境创设与利用会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它对置身其中的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但调查表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特别是墙面装饰和区角布置,存在着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教师设想计划多、幼儿设想计划少,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等问题。由于这种环境创设是从教师的设想和愿望出发的,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因而环境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有感于此,笔者认为:准备和运用一定的材料,按照科学的原则来创设幼儿园的环境,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的全面发展,是创设幼儿园环境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歌唱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最为基本的一种形式,它不仅使幼儿掌握了唱歌技能,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如何使幼儿能主动进入歌唱教学活动中,让他们体验、感悟、表现,需要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从心理、肢体、图示、游戏、互动等多方面入手的支持性环境,力求给予幼儿的是最佳的、有效的环境,让幼儿成为歌唱教学活动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王华武 《云南教育》2004,(25):12-14
环境是幼儿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发展。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不少教师仍把创设教育环境停留在自然环境的美化和物质材料的提供上,忽视心理环境的建设,造成环境结构的不协调。有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创设教育环境时,不仅要考虑提供适合幼儿发展的良好物质条件,更应该为他们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富有安全感的、充满爱的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一 、环境的创设应关注幼儿的主体性发展 过去,由于对环境的真正教育价值存在片面、模糊的认识,我们在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方面陷入了如下误区:一是根据教师自我的需要,考虑环境创设内容及表现形式,不顾及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二是追求精雕细刻,把墙面布置变成教师美术技能展示场所;三是盲目模仿,照搬照抄,很少考虑是否符合本园、本班的实际;四是环境布置高高在上,没有考虑幼儿的欣赏感受,幼儿只能仰头观看,许多材料陈列在幼儿接触不到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课程指南》中提出:“应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支持性的环境,让每个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地探索、充分地表达,获得各种有益的经验。”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让幼儿丰动参与环境建设,共创大家生活的美丽“家园”,从而更好地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应该为幼儿创设支持其身心发展的环境.实践活动中,支持性环境创设存在着重视结果呈现,忽视儿童参与;重视形式呈现,忽视启迪生成;重视统一标准,忽视个体差异等问题.幼儿园应该重视园所心理环境的营造与创设,重视环境的生成性和整合性,重视材料的分类和指导的差异化.  相似文献   

14.
高潇怡 《学前教育》2006,(11):16-17
幼儿学习环境的创设。也是教师教育行为的重要内容之一。新的学习观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环境的创设是教师教育行为转变的重要方面。在幼儿的学习中,教师对环境的创设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显性环境的创设,主要是幼儿学习过程中的物化环境,材料的投放等;另一方面是隐性环境的创设,即幼儿学习的心理环境。本文主要探讨教师创设显性学习环境的行为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5.
张红艳 《时代教育》2007,(8Z):35-35
HIGH/SCOPE早期教育课程模式以主动学习为核心,围绕发展必需的一系列“关键经验”创设学习环境,通过独具特色的一日常规实施课程内容。农村幼儿教师可借鉴这一课程模式,运用不同方式激发幼儿主动学习语言的兴趣,创设支持性语言学习环境,融语言教育于一日生活中,以此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周晓华 《考试周刊》2014,(82):182-182
<正>《指南》提出:"应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支持性环境。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富有一定的挑战性,让每个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探索、充分表达,获得各种有益的经验。"本学期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征和班级实际情况,在反复解读《指南》的过程中,我感到为幼儿创设适应当前发展需要的区域环境的重要性,如积累各类活动中的知识点和文明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17.
黎燕 《少年世界》2011,(2):7-10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幼儿园环境是幼儿显性教育和隐性表达的重要因素。一个有启发性和支持性的丰富环境能吸引着儿童,  相似文献   

18.
金静 《少年儿童研究》2012,(4):48-49,2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为幼儿创设一个符合幼儿需要的环境,提供幼儿身心发展所需要的活动与练习,并且像家一样充满爱、快乐与便利。在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环境应该是生动活泼的、开放式的、支持性的环境,以有效促进  相似文献   

19.
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发展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本文重点阐述了在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的过程中,笔者如何运用“三变”策略:即变完全由教师创设为师幼共同创设;变欣赏、感受的创设角度为与主题教育活动、与幼儿的生活相融合;变一“呈”不变为时刻处于动态的变化中。与幼儿共同创设互动性的主题教育活动环境,使环境融入幼儿的成长过程,真正在认知、情感等方面对幼儿产生隐性的影响,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对促进幼儿的发展极其重要。影响建构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主要因素有:幼儿心理、幼儿行为能力、教师传统观念、环境创设因素等。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应采取支持性、合作性、引导性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