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活动的利益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活动的有效开展,需建立在协调和平衡各相关方利益的基础上.笔者对图书馆、出版商和作者/用户进行了问卷和走访调查,了解各类权益主体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活动中的利益需求,本文对这些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数字文献资源长期保存协议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权益管理和流程管理两方面分析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协议的相关要素,讨论资源保存方对存档权、存档数据处理权、存档数据服务权和合作保存权的要求,资源提供方对保存数据的署名限制、完整性限制、转让限制和服务限制的要求,描述保存流程管理的基本原则、政策描述体系和权限管理体系,提出长期保存协议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3.
开放存取资源长期保存政策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国际上著名的数字保存领域相关的政策指南中关于开放存取资源长期保存的有关条款,调查了澳大利亚的开放存取项目ARROW中各机构库的长期保存政策制定情况,并选取国外代表性机构库ALADIN Research Commons、Nottingham Eprints和Griffith Research Online的长期保存政策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OA资源长期保存政策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4.
各国著作权法对传统资源合理使用的规定并不适用于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在法律缺乏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实施保存行为就有可能造成对权利人专有权利的侵犯,单纯或过度的著作权保护会阻碍数字作品的长期保存.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更多地保护作品拥有者的权益,对作品的使用、长期保存提出了多种限制条件.可见,平衡著作权与保存管理权之间的利益关系成为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图书馆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中需要遵守的法律原则、图书馆与出版商进行采购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权谈判时可以借鉴参考的法律法规、以及图书馆在与出版商谈判采购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权时的相关权利、法律依据和实例三个方面进行梳理,从法律、法理角度分析图书馆在争取采购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权时可以运用的潜在法律工具。  相似文献   

6.
系统而全面地回顾iPRES2008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国际会议,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规划与政策、相关技术问题、成本与危机管理、服务提供商信任建立、数字保存服务体系五个方面介绍目前研究和实践进展情况,分析并总结已有的经验和教训,并就面临的问题和下一步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数字资源的生产、集成、传播和使用涉及多个权益主体,需要从法律、市场、技术等多个角度对各权益主体进行权利保护和利益平衡。本文从法律角度探析数字资源权益的分享与平衡,考察了各权益主体之间针对数字资源的权利的确认、权利的保护以及权利的利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以DRAA现有的联合采购方案为研究对象,整理和分析方案中关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条款,调查DRAA方案中长期保存条款的存在和缺失情况;进一步对比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联盟内不同数据库商提供的方案条款的异同,为DRAA联合采购方案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方面的设定提供数据和案例支持。首先,对选择的48个数据库商提供的长期保存方案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包括长期保存条款的支持与否,保存方式、保存权利方、保存内容和付费几个方面的内容;其次,针对上述现状对DRAA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条款进行分析,指出当下数字资源采购的模式,从法律的角度指出这种模式的不合理性;最后,提出将长期保存条款作为必需要件进行考虑,探讨"租购并举"的模式,推动方案质量评价,明确保存主体、保存内容以及付费3个核心问题等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9.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保存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寇爽 《图书馆建设》2012,(3):40-42,46
高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保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制定合理、完善的长期保存政策来引导数字资源保存的实践。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保存政策分为综合性政策和专门性政策,这些政策都明确表示数字资源保存的使命(目的)应与大学本身的使命一致,并明确描述了保存客体(对象)的相关信息,突出了财政支持和员工等非技术因素的地位,明确指出要建立合作机制。我国数字资源保存活动起步较晚,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保存政策相对较少。我国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从保存使命、保存主体、保存客体、保存策略、保障机制、合作机制等方面着手制定数字资源保存政策。  相似文献   

10.
国外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政策扫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政策的定义、类型、涉及的问题,分析了国际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政策的现状,介绍了国外一些典型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政策.  相似文献   

11.
数字图书馆合理使用规范适用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和读者之间具有利益和责任上的差异,数字图书馆和读者作为各自独立的责任主体,适用不同的版权作品合理使用规范。  相似文献   

12.
余庆  彭文波 《出版科学》2012,20(5):10-12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数字化学习的进程。数字技术打破了原有的版权作品创造者、使用者以及传播者之间的利益结构。本文对数字化学习平台的版权归属、合理使用和UGC运营模式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版权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图书馆权利法案》是图书馆权利、图书馆智识自由这一核心政策群之灵魂,对其制定与修订过程的微观研究不但有益于图书馆权利问题的探讨,亦可为图书馆政策的制定和修订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采用政策分析、历史研究的视角,从8个《图书馆权利法案》版本的文本异同出发,结合相应的政策信息和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总结单一调整、综合调整、条款增删和反复调整4类文本修订方式和效果,并结合大规模修订、小规模修订、被否定的修订3种场景还原政策修订过程、参与者的角色地位,进行修订程序的分析,发现ALA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体现了回应社会环境变迁与守护职业立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数字时代信息资源知识产权制度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通过案例讨论了信息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与面临的挑战,国际利益集团在此领域的主要立场,提出了数字化时代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应坚持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2021年7月28日,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武汉大学国家保密学院联合主办的"大数据环境中数字资源权益管理研讨会"通过网络会议方式成功召开。会议邀请图书情报、法律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数字资源权益管理:方法与路径"这一主题进行了充分的研讨。本文以会议研讨内容为综述对象,结合国内外研究前沿,分析提出大数据环境中数字资源权益管理面临的四个关键问题和相应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6.
对数字权益管理系统的关键构成——引用监控机的位置进行分析,在当前基于双层控制的DRM体系结构基础上提出基于多层控制的体系结构,以期克服DRM中的缺点;对DRM体系结构中若干关键元素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细化体系结构的分类,为实现DRM系统设计提供若干方案。  相似文献   

17.
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放获取运动的深入、读者对数字资源使用方式的增加及有关法律的修订等,均对数字资源许可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自2014年以来,国外图书馆数字资源许可政策出现了新一轮的修订潮,美国、加拿大、英国及澳大利亚的多个较早从事数字资源许可政策研究的图书馆联盟先后更新了其数字资源示范许可协议或指导原则。文章拟从这一轮新修订的数字资源许可政策中,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政策文本,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梳理比较,重点关注新旧政策的变化,分析修订的背景、原因及作用,总结国外图书馆数字资源许可的最新发展动向及经验,并探讨其对我国图书馆的启示,以期助益我国图书馆数字资源许可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The rise of digital media has created a number of problems for copyright, in large part by removing the physical constraints of copying associated with older media forms. The concept of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RM) has been pushed as one solution, restoring technological constraints on copying. There are, however, other issues associated with DRM approaches; they are costly and can be used to restrict access and use of content beyond the specific rights granted by copyright policy. These costs and additional restrictions reduce the value of content, affecting its demand and use, with repercussions for the creation of both private and social value. This paper will examine several proposed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approaches from a social economics perspective—an approach that emphasizes recognition of indirect and social sources of value,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policy for such val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