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离魂"小说作为志怪小说的一种由来已久,《牡丹亭》作为这一题材的优秀作品,对此前的离魂故事既有继承,也有发展。本文从继承和发展两个方面阐述《牡丹亭》与此前离魂故事的关系:其对此前的离魂故事进行归纳和总结,又从情节、人物以及时代特色等角度讨论了《牡丹亭》对此前离魂故事的发展,以及离魂题材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
《长生殿·例言》曰:“棠村(梁清标)相国尝称予是剧乃一部闹热《牡丹亭》”,洪昇对此种说法亦表示“世以为知言”。同为“至情”主题的两大明清昆腔传奇戏曲,《牡丹亭》与《长生殿》亦见有诸多相似之处。本文从“闹热”一词进行阐发,从情节结构、主题意蕴和排场布局三方面刍议“闹热《牡丹亭》”一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的"自我、本我与超我"的人格理论角度出发,阐释明代传奇《牡丹亭·惊梦》一出中杜丽娘"梦中幽会"与日本平安时代长篇小说《源氏物语·葵姬》一章中六条妃子"生魂出窍"的原因,探讨两部作品中两位女性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牡丹亭》主人公杜丽娘被视为中国古代传统女性个性解放的代表。其实,在她的意识中,对情爱的追求和对礼教的坚持同时存在,正如她自己所说"鬼可虚情,人须实礼"。这种情与理的交叉与调和并不代表她是绝对反对传统礼教的。她的矛盾性格、情理的变化需要更为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吴炳《画中人》和汤显祖《牡丹亭》在故事和思想层面的比较,说明二者表达"情"的过程中,相同之处在于都提倡人性的自由,希望打破封建的束缚。不同之处在于《画中人》表达的情细腻,委婉而曲折;《牡丹亭》的情热烈,直白而大胆。  相似文献   

6.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作者自己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主人公杜丽娘被历代公认为中国古典戏剧乃至古典文学里最有光彩的妇女形象之一。那么,杜丽娘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牡丹亭》《作者题词》中一段话道出底里:  相似文献   

7.
《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是汤显祖贡献给中国文学史一个光彩动人的艺术形象,自诞生以来,便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她"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坚贞不渝的自由爱情,不但体现了对封建礼教和禁欲主义的强烈反抗和无声控诉,而且表现了一个时代的青年女子内心世界的苦闷,她以其曲折复杂的心理路程完成了自我性格的塑造,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潮流。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牡丹亭》的情理建构是古代文学艺术中一个带普遍性的文化现象,它既有对情的感性认同,又有对理的文化复归,这一情理撮合的两大块结构,使《牡丹亭》的浪漫性最终未脱出传统理性的窠臼,只是在“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传统命题中兜圈子。人物在由梦而死,死而复生的道路上,绕了一个大大的圆圈。文章并从宏观的立场上对古代文学创作中的同类现象进行了文化反思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 ,反对者和歌颂者都以为她是争取妇女自由平等的旗帜。但娜拉一直安于“玩偶”地位 ,也未受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响 ,只是在她的爱心遭到丈夫自私的回报 ,梦想破灭后 ,才决定离开玩偶之家。历来的研究从社会政治角度拔高娜拉形象的客观意义 ,是不准确的 ;应该从审美与情感角度重新评价这一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的傻大姐是一个小角色,其功能却不小。从叙事的角度来看,她的存在不是为了刻画她的性格,而是为了推动情节的发展。她仅有的两次出场,都把情节推向了高潮。这对了解作者的叙事策略和创作意图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杜宝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在《牡丹亭》中,杜宝性格鲜明,他是慈爱而严厉的父亲;与民同乐,勤政爱民的清官;同时也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将军。汤显祖对杜宝这一系列形象的塑造,正是他心中理想的化身。然而长期以来对于杜宝形象,学界所做的许多不公允评价似乎违背了汤显祖的本意。  相似文献   

12.
论《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香君的光辉形象不仅表现在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上,而且清醒的政治头脑,鲜明的是非界限,以及睥睨强暴,压倒须眉又是显其形象、性格的重要特征。与问题材的《西厢记》、《牡丹亭》相比,更鲜明地表现了一位社会地位卑下的女子,关心国家民族利益的高尚情怀和鲜明的政治思想、民族意识的情爱观,突破了以往反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爱情的樊篱,使封建社会文学艺术中男女爱情这一传统主题,放射了灿烂的时代光芒!  相似文献   

13.
露丝·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系统阐述了文化整体观和文化相对主义观,确立了其在西方文化界的地位。她从人类学家的角度出发,解释了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并就这种文化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通过对露丝·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进行分析,对作者的观点进行研究,探讨其观点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对《马丁·伊登》中爱情的评论过去都是将罗丝摆在一个反面的角度进行批判。从同情的角度看待罗丝的爱情,分析在与马丁的相处中罗丝心态的逐渐转变,会使我们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罗丝的心路历程,对她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丽·勃朗特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她们的著作《简·爱》和《呼啸山庄》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欢迎,很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及作者进行了研究。随着女性哥特的出现,两部著作又多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角度,本文在以前的研究基础上,从女性哥特视角下对《简·爱》与《呼啸山庄》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研究出它们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大学语文指要》(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年版)一书在对《陌上桑》进行的层次结构剖析中说:“如果仅仅从叙事的角度来说,这一段(指第二段——笔者注)可以不要。没有这一段,并不影响全诗故事情节的完整。但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来讲,这一段则必不可少,它进一步刻划了罗敷的性格,刻划出了她不同寻常的聪明机智,使女主人公的形象更加丰满。”  相似文献   

17.
赛珍珠以写中国题材的小说而闻名于世,她的第一部小说《东风·西风》主要描写了两代人的三种婚姻家庭观念.赛珍珠希望通过塑造书中的人物,从婚姻家庭这个角度切入,来体现她对异质文化所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修辞的接受效果角度研究钱钟书《围城》的语言比喻修辞的接受效果。力图从语用、言语交际、语言的实用角度方面,摆脱以前习惯于只从写作人单方面研究修辞,研究文学作品的价值,而从交际中说写一方即钱先生的表达效果与听读一方即《围城》读者的接受效果的双向互动中,体会修辞的妙处,进而展示《围城》的语言修辞的真正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斯托夫人是十九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一八一五年,她出版了她的第一部废奴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并一举成名。除了像谴责奴隶制那样明显的主题外,斯托夫人在小说中所试图表达的观点一直是学者们多年来研究的并提出了多种假设理论。本文试从伊格尔顿的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角度入手,分析斯托在文中展现的社会意识形态里对母性理想化的描述是她诉诸反奴隶制思想的手段,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20.
《飘》主人公郝思嘉身上有着后来商业女性小说女主角的共有特征。就她的个人成长、事业、爱情这几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她作为一个小说世界里事业成功女性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