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2016年,社会热点事件频发、网络舆论跌宕起伏.网络舆论场在不变的喧嚣中暗流涌动——深化改革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下行压力并存,社会矛盾多发,网络直播、知识分享应用和视频弹幕等网络新技术、新应用广泛兴起,助推网络舆论生态发生微妙变化.本文从舆论主体、舆论话题、舆论载体和传播效果等角度,对2016年网络舆论传播的新特点展开分析,并尝试对2017年网络舆论的传播态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宋香丽 《青年记者》2016,(31):43-45
网络舆论的影响力已经浸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方面,它发挥了民主监督的功效;但另一方面,它对网络道德规范也提出了挑战.网络舆论中的暴力、谎言和道德绑架等现象时而游离在网络空间,对现实社会中的基本道德规范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本文就网络舆论中的道德绑架现象进行分析和诠释.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时代,虚拟世界的一粒“小石子”就可能引起现实社会的一场“海啸”.拿“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事件来看,截至2月24日,其原帖及衍生的话题、文章的点击量达1.1亿次,形成一种负面舆论.网络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尤为重要. 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 春节期间,一系列城乡话题报道引发网络舆论大战,但其中不少是假新闻.新闻虽假,却引起了一些网民关于身份认同、价值观念和社会地位的争议,显现出网络舆论复杂的生态.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论环境中的媒体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琦 《新闻实践》2009,(8):74-76
自从网络论坛红火之后.由网络引发的舆论事件就不断出现,而近期出现的官员公费出国旅游、南京天价烟局长、河南王帅案、罗彩霞被冒名案等等,在网上网下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形成了一种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互动的舆论格局.网络论坛、虚拟社区成为大众媒体的新闻线索库和舆论策源地,网络舆论通过大众传媒下网落地,真正成为影响现实社会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所要探讨的是,网络舆论的落地机制以及新闻媒体在这个过程中所应该保持的理性.  相似文献   

5.
翟明杰 《东南传播》2018,(7):106-109
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成为舆论的重要集散地,新媒体语境下的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更是影响社会事件的事态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文章从舆论的形成期、爆发期和消退期三个阶段入手,探讨网络舆论形成的心理机制.通过分析舆论主体的认知、情感和动机因素,揭示出舆论主体的宣泄性、从众性和极化性,从而为更好地引导网络舆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王佳 《今传媒》2016,(11):51-52
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今天的一个热词,作为公众收发信息最常见的传播平台,很多社会舆情都引爆并发酵于社会化媒体,它扩大了舆论传播主体、重构了受众身份、拓展了舆论传播载体、丰富了舆论议题内容,对传统的舆论调控机制形成冲击,也引起了网络舆论环境的变迁.面对新的情况,要想有效地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就要首先厘清网络舆论环境的新情况.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论价值的偏离与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颖 《新闻界》2009,(1):59-61
网络舆论价值存在于网络舆论的效果之中,由于网络的自由和开放使得网络舆论的效果具有双重性.只有有效发挥网络舆论应有的功能使其价值"归位"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媒体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杜洁 《东南传播》2018,(5):64-67
一直以来,医患矛盾由于其社会敏感度成为关注度较高的社会公共议题.新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和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为新媒体用户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力量支撑.移动化、交互性的新媒体在网络社区构建了新的传播格局,其自由、平等、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营造了新的舆论影响.大众对舆论双方的权力围观成为了新媒体网络社群舆论事件的传播内核,促使舆论场成为一个复杂多元的动态系统,并且形成了三级推进机制.提高用户的舆论理性围观意识,避免网络暴力、群体极化效应的出现成为当前医患矛盾网络舆情传播面临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舆论倍受关注,网络用户的信息行为与网络舆论之间的关系研究也成了一个急需探讨的社会问题.本研究主要调查了我国网络用户信息行为中的四个方面:用户的所处情境、原有认知结构、信息理解能力和信息行为习惯,并分析了其对网络舆论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这些个体性因素能够对网络舆论的发生和走向提供解释,让网络舆论的关注点集中在用户的信息行为上,用户自身的不确定性也使得在探讨网络舆论被影响程度上留下了一些尚未解答的难点.  相似文献   

10.
刘迅  周皓 《青年记者》2017,(20):19-20
概念界定:舆论的偏向 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的广泛应用,塑造了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个体建构主体性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开始崛起,个体获得设置和影响议程的可能性”.①然而,网络匿名性减少了个体在现实交流中所负担的社会责任、群体压力以及伦理道德,在网络空间倾向于更大胆地表达与参与,使基于特定利益聚合起来的网络舆论容易发生功能“越轨”,超越正常舆论的功能与意义范畴.目前,学界对网络舆论的分类研究较少,尚未对网络恶性舆论提出明确的概念,很多学者以网络舆论替代网络恶性舆论.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论是指公众在作为公共领域的互联网领域中的对某些社会现象和问题的主观反映,是网民意见、态度及其情绪在网络上的集中体现.网络舆论对网络空间所产生的势能不断增大,已经不容小觑,因而对于网络舆论的研究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3年以来,网络舆论反转在国内成为热点. 网络舆论反转中的四种大众心理效应 1.蝴蝶效应.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蝴蝶效应论”:“巴西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将会掀起一场龙卷风.”意指一个微小的初始变动条件会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截然相反的结果.网络舆论的蝴蝶效应,是对网络舆论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一种隐喻.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介,不仅改变了以往的新闻和信息传播格局,而且为公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讨论公共事务的空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舆论正逐渐成为舆论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的网络舆论就是指,众多网民以互联网为载体对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中的某些现象、问题所表达出来的倾向性相对一致的信念、愿望、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普及与民主法治社会的建设,使公众关注参与社会公共事件讨论的热情日益高涨,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新的舆论形式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如今,网络舆论发展迅速,在其推动下得到解决的社会问题与日俱增,它正发挥着不可低估的力量.因此,本文以"红黄蓝幼儿园虐待儿童事件"所引起的网络舆论为案例,分析网络舆论的特性,并从意见领袖的作用和议程设置理论以及传统媒体的效用出发分析如何进行舆论导向.只有充分发挥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才有利于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秩序,进而推动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传香 《新闻知识》2012,(1):41-42,38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背景之下,众多网民对于社会(现实社会、虚拟社会)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或简言之为网络舆论和民情.网络舆情常态化,并不意味着波澜不惊而是呈现出跌宕起伏的特点.互联网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主渠道.网络舆论虽不够严谨,却越来越值得重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网络舆情越来越积极地应对和回应,互联网也成为政府治国理政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5.
如今,网络已经全面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社会生态和舆论生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舆论在影响大众的社会认知、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以及行为方式方面正发挥着更为深刻和广泛的作用,尤其是在参与舆论的广度和深度上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活跃”景象.网络已成为媒体人活跃的重要舞台,也给媒体人的职业角色及其功能发挥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夯实媒体人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日益彰显.  相似文献   

16.
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的中国,社会矛盾凸显,涌现出多个网络热点话题,由此而引发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本文希望通过研究网络热点转化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论转化机制,从影响舆论变化的主体、舆论转化的条件和舆论转化过程进行阐述.最后对网民、媒体、政府提出策略参考意见,尽量避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网络舆论对司法有很大的影响,网络案件舆论也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网络案件舆论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引发人们对社会政策的反思或者调整、对司法本身存在问题的监督以及对司法的个案监督三种类型.对于网络案件舆论在监督个案方面价值的评判各方观点不一,本文认为其在对部分案件的法律问题,甚至是事实问题的监督上都有正面的作用.网络案件舆论与其他媒体上的案件舆论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性.网络案件舆论是复杂的,各种围绕司法案件出现的公众诉求虽然无法仅仅依靠司法机关就得到全部解决,但是,司法机关对网络案件舆论中公众诉求的积极回应却能够对网络舆论进行正面地引导,从而推动良性、和谐的司法舆论生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网络环境下的舆论建构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议题的集中向意见的整合过渡,是网络舆论建构的重要环节,但它只是一种表层呈现,其建构的深层动因源于舆论主体的态度指向和情绪表达.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镜像,对网络舆论的解读需要将其置于现实社会的空间环境中,网络舆论的建构过程对现存传播权力造成巨大冲击,使社会关系的重构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在信息传播、观点表达等方面彰显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今年的"两会"上,"互联网"、"网络民意"、"网络舆论"等都成为耀眼的词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通过网络富集民意反映群众呼声,网络舆论的声势和影响也越来越大.网络民意的顺畅表达极大地增强了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促进政治生活民主化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网民数量的激增,一种新的舆论形态——网络舆论逐渐体现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经济、文化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本文辩证地分析了网络舆论影响力的两面性,并对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