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省域经济与区域高等教育相互适应发展。影响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省域经济理论包括省域经济综合力、非均衡增长理论,影响省域经济发展的区域高等教育理论有高等教育外部关系理论、三螺旋理论、生态区域发展理论。增强适应性是省域经济与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策略。  相似文献   

2.
广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发展观,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具体体现。长期以来,由于历史、自然、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广西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明显,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现象特别突出。拟通过对广西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状况、原因等进行分析,以期为广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建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宝生 《教育科学》2008,24(1):6-10
省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在省级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的软、硬件办学条件及教育经费投入实现相对均衡,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标准、均衡化,在省域内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初步实现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和公平。针对制约省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济、政策、制度和管理等因素,推进省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对策包括:一、明确各级政府在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责任;二、建立科学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三、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以标准化促进均衡化;四、在省域范围内统一教师工资标准;五、建立城区教师定期流动长效机制,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六、加快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步伐,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七、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用现代信息技术带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八、加强督导评估,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省域问义务教育发展均衡趋势是我国义务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以生均经费为观测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我国省域间义务教育发展不存在绝对均衡,东部和中部省域间义务教育发展不存在相对均衡,西部省域间初中教育发展存在相对均衡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关注校际间差异,推进义务教育财政均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财政均衡配置强调每个学生均衡享有义务教育财政资源,校际间教育财政均衡配置应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必须承认,我国义务教育财政非均衡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对于省(市)域的教育财政均衡而言,在县区间义务教育财政差距相对缩小的背后,校际间财政差距依然突出.因此,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特别关注义务教育校际间财政均衡问题,需要切实可行的财政均衡策略.  相似文献   

6.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基于2017年教育统计数据中有关小学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教师、教育经费、硬件设备和校舍的数据,构建用于测评我国31个省(区、市)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及省域差异的指标体系和PLS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表明:我国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已实现基本均衡,教育资源配置过程基本受供给与需求原则支配,教育资源配置水平省域差异体现在各省(区、市)域内各指标发展水平的非均衡.我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均衡的策略包括:第一,推进我国小学教育资源配置走向优质均衡;第二,加强对小学学龄人口的统计和监测,动态调配教育资源;第三,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水平一般或略低但均衡的省份应全面推进各项指标发展,非均衡省份要提升其弱势指标和待提升项目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的新《义务教育法》,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要求确定下来,指明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方向,彰显了义务教育均衡性发展的重要性。笔者结合所处地域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寻求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一、那曲地区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在地区教育发展层面,区域之间失衡。经济发达地区,居民收入高,当地的财政收入也高,投资于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不平衡,云南省不同地区之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差距日益拉大。该研究联系云南省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以实证方法揭示云南省义务教育的区域非均衡发展状况,具体分析了义务教育区域失衡的原因,最后在实地调查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云南省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多项对策。这对于云南省义务教育的发展乃至云南省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鹏 《中国教工》2011,(10):12-14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逻辑起点,是社会公平的基石。现实中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事实与愈演愈烈的趋势,使教育理论工作者有必要从法理的视角挖掘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通过制度设计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法理支撑与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义务教育师资、经费、设备等办学条件进行考察,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呈现明显的断裂与失衡,而城乡义务教育的分割、分离与分治及其带来的“重城轻乡”的政策取向则是我国城乡义务教育长期非均衡发展的制度与政策根源。要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公平与优质发展,必须打破义务教育城乡分割、分离、分治的制度瓶颈,建立以“共生”理念为基点的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体制,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与支持。  相似文献   

11.
当前,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不平衡,云南省不同地区之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差距日益拉大.该研究联系云南省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以实证方法揭示云南省义务教育的区域非均衡发展状况,具体分析了义务教育区域失衡的原因,最后在实地调查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云南省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多项对策.这对于云南省义务教育的发展乃至云南省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界广泛讨论的热点和教育政策的重点,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受教育权的视角,来阐释义务教育需要均衡发展的必要性,分析当前义务教育的非均衡现状,从中找出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一些矫纠策略,以促使义务教育由绝对失衡到相对均衡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非均衡推进既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本质属性和价值诉求的内在要求,也是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的外在必然,其实质是根据不同区域和学校的现实差距、发展目标及自身特点,采用非均等性发展措施。非均衡推进要求全面统筹协调区域之间义务教育发展,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优先发展农村教育,积极鼓励和扶持学校自主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某些发达省份提出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构建省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量化测度指标体系,对于从整体上把握和研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量化测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思路,构建了省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并论证了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虽满足了特定国情下对人才培养效率的特殊要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非均衡发展却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公共性和公平性等本质特性,构成了对义务教育的异化。从根本上讲,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是根本原因,在社会发展总体不均衡的大背景下,制度性因素和非制度性因素共同造成了我国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异化状态。公平性,是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础,均衡发展不仅需要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同时也要对非制度性因素给予适当关照;不仅要追求宏观均衡的目标,同时也要努力实现义务教育的微观均衡;并且,必须在努力实现均衡的同时也要兼顾多元的教育需求,这是超越义务教育异化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义务教育区域非均衡发展的负面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然而,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却呈现出一种非均衡的社会现实。对于这种非均衡的现状描述、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学术界已有诸多成果,对于其负面影响却  相似文献   

17.
省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表现形式,发展区域经济必须重视省域经济的发展.深入研究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既要对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分析,更要深入把握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变化发展的基本特征,找出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正确路径和方法,从而为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决策和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财政均衡。目前学界对义务教育财政均衡尚缺乏实证考量。基于教育财政横向均衡理念以及构建义务教育财政均衡测度的指标体系与方法,并利用西部某省H县的数据,定量描述、分析县域义务教育财政均衡。H县义务教育财政非均衡特征主要有:乡村学校之间非均衡度大于城镇;在教育财政结构上,师资水平、人均教室面积等校际间差异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区域非均衡性特征已十分明显:在省域层面上主要表现为市场主导,教育需求是民办教育发展最终决定力量;在市域层面上主要表现为政策主导,只有当本地政府能够提供更为优惠的政策时,才能产生区域积聚效应;在县域层面上表现为学校主导,市场力量和政策力量最终要借助民办学校加以整合.深入认识这些差异及形成的原因,有助于我们从新的视角探讨民办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提法,是指在地区与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逐步缩小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方面的差距,实现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平衡发展,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由于历史的、制度的、政策的、尤其是经济等种种因素的作用,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呈现多种形态,其消极影响广泛而深刻。本文试图对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诸种形态加以描述,并对导致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加以简要分析,以期引起有关当局的重视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