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出镜是一个电视新闻记者成功职业生涯的必经阶段,出镜记者要不断提升采访、报道与表达等方面的技能,以形成出镜记者稳定的风格和个性,使记者出镜在理论上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2.
阙华燕 《考试周刊》2011,(52):45-46
在电视深度报道的典范节目《新闻调查》中,出镜记者承担着一定的叙事功能,同时也通过节目表达着他们的叙事立场。本文通过对出镜记者追求真相、代言与沟通、个性的凸显等立场的分析,探讨出镜记者如何在节目中找寻平衡点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电视编辑是一项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创作活动,在进行新闻类的节目编辑时,记者或编导要懂得技术要求,还要对画面语言和有声语言进行艺术化处理,更电视化地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编导应利用考虑特技、画面资料、动画、画面的节奏、音乐音响等多种电视视听语言元素参与编辑,形象地报道事物发展的过程.使电视新闻节目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4.
浅析出镜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电视发展迅猛,资讯的激烈竞争使各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进入直播常态化,直播节目、现场新闻需要大批优秀的出镜记者,培养优秀出镜记者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出镜记者是指在电视采访中出现在镜头里的记者或主持人。电视记者出镜,其根本目的之一是加强报道的现场感,实现了电视传播中人本化的传播方式。电视记者出镜不应成为随意的采访报道方式,而要把握好采访的"温度",注意自己的风度,掌握好"准确度"。另外还要注意处理好角色的人本化、个性化和职业化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朗诵,是有声语言的艺术创造。既然为艺术创造,就需要运用一定的技巧。朗诵中的停顿是对语言材料进行艺术加工的技巧之一,它对组织结构、突出重点、转折思想、增强感情等方面都起着一定作用。因此,我们在朗诵时应该注意运用停顿来提高语言的精确性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7.
对灾难新闻现场的出镜记者来说,他们身处灾难现场,容易发生情绪失控,但记者负有报道新闻事件的责任,不能因情绪影响报道。因此,调节好情绪对出镜记者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灾难报道中出镜记者的情绪控制,主要是运用自我控制和采用合理或间接手段适当疏导,通过合理宣泄、请人疏导、转移调控等方法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8.
张雪 《凯里学院学报》2001,19(5):106-106
为学生朗读,是介绍优秀作品,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培养语言感知能力的好方法.教师在朗读时,要掌握朗读技巧,有声有情地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9.
副语言与语用误解关系紧密。语调、语气、停顿、语速等属于副语言范畴。在日常交流中,它们主要对语言交际起辅助作用。副语言是真情的流露,反映说话人的真实态度、心理活动和价值观念,比有声语言更具有可信性。由于中西文化传统、性格特征与价值观的不同,由副语言引起的语用误解也不一样。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语言规则如副语言的表达与理解等,注意观察西方人在交流时副语言的运用,才能避免出现由副语言引起的语用误解,帮助人们在对外交往中,提高语用效果,让交流顺畅、和谐。  相似文献   

10.
突发事件因其特殊性,一直以来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如何在最短时间内,采用有效的提问技巧,掌握最准确、全面的信息,顺利抢到第一报,成为新闻报道成功之关键。这就要求电视出镜记者必须熟练掌握针对突发事件的提问技巧。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的现场纪实性决定了电视新闻记者的"机位"和"人位"必须离新闻更近。为了增强电视新闻的直观性,引导受众接受更多的预期信息,记者纷纷从机后走入镜前,介绍事件背景,评述事实,引导舆论,聚焦热点。当前,记者出镜虽已常见,但尚存多种误区。文章探讨了记者出镜常见的误区、常用的技巧等。  相似文献   

12.
为学生朗读,是介绍优秀作品,.帮助学生学生语言,培养语言感知能力的好方法,教师在朗读时,要掌握朗读技巧,有声有情地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3.
电视是声像传播媒体,主持人在形体语言、服饰语言等方面违背态势语规范的现象会削弱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主持人应增强态势语意识,通过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相互配合来取得最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出镜记者的心理素质培养,新闻职业素质等诸方面的培养入手,全面阐述了电视出镜记者应该具备的新闻职业素质,为职业出镜记者指出一条提高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米斯茹 《海外英语》2011,(6):351+354
通过接受一次成功的讲解服务,游客不仅可以获得文化知识,也会使心灵得到一次美的洗礼。一次成功的讲解服务,除了需要讲解员的有声语言外,也需要副语言因素的融入,做到有声语言与副语言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的语言表现与语境的关系密不可分。出镜记者的语境包含现场报道的节目形式、出镜记者多重性的话语角色、以新闻事件为主的话题范围。契合语境要求,合理利用语言特点,是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语言表现的基本要求,是现场报道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内部言语组织能力、语言编码能力和有声语言表达能力等是教师课堂语言运用能力的构成要素.提高内部言语组织能力的策略包括加强思维训练和信息储备;提高语言编码能力的策略包括熟悉语法规则、对字词进行准确提炼、恰当运用修辞、掌握句式变换的方法等;提高有声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包括把握语音吐字技巧和注重声韵传情表达.  相似文献   

18.
梁俊敏 《成才之路》2009,(23):41-42
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是一种口头的语言艺术。它要求朗读者在认真分析理解文字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地感受、体味,然后运用有声语言的各种表达技巧.准确、形象、生动地表达出原作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绝不是简单地大声念书,而是一种把书面作品变成有声的、创造性的语言艺术活动。朗读者可以用有声的语言给书面语言注入新的血液。使其“起死回生”;可以通过各种语调语气再现出作品的具体情境,给人留下具体生动、久久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达传播是语言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如何使文本语言有效地转化为有声语言并由有声语言表达主体高效地传递给受众,不仅是传播学研究的课题,也是有声语言表达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表达传播主体的权威性、信誉度、被接受度和传播主体的传播能力入手,分析了有声语言表达主体在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有效传播中的重要作用。讨论了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表达时,传播内容与传播效果的关系;信息载体与传播效果的关系;传播技巧与方式的选择与有效传播的关系以及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的关系。较全面地研讨了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传播中各环节的有效传播途径,为文本语言有效地转换为有声语言,并有效地传递给受众寻求一些有用的方式和理论。  相似文献   

20.
现场采访报道的成败与出镜记者的提问技巧密切相关。要使采访取得好的效果,除了事先做好准备外,在现场采访时要用适当的语气,信任的眼神;要有的放矢,少讲套话;识别观点与事实;捕捉时机,适时追问;对疑点发问;使用短句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