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境能确定或限定话语中词语各种各样的意义,制约着词义的理解,对词义具有调适作用:使词义单一化,使词义具体化,使词义延伸,赋予词语临时意义,赋予词语修辞意义。词语的这种受语境调适产生的言语义称作语境义,它在话语中常表现为表层语境义和深层语境义两个层次:表层语境义是理性意义项目在语境中的再现,体现着语境对词义项目的选择性;深层语境义往往是在词语原有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语境的作用而生成了一个新的概念,词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观性很强。两者皆与语境信息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构式是形义结合的统一体,是"有理据的约定俗成"。关于构式义,"动词多义论"没能揭示语言生成的认知规律,相反强行地给词汇增添了许多意义,"构式多义观"却是人为地区分出核心义及其延伸义,主观认定这些意义之间的家族相似性。而从"合成观"的角度考察使动构式的意义可以得出更为合理的结果:即使动构式中的动词都有其理论义,它在各语境中的兑现也是语境中的意义,且该意义与动词拥有的框架意义有关,同时也受与其共现的其它(非)语言因素的影响。使动构式还通过由动词和介词结构组合而成的复合谓语,由认知的运作导致使动义的产生。使动构式的语义"合成观"对其它论元构式的语义分析和阐释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各地方言中,存在许多极有特色的泛义动词,它们发挥了重要的语言功用。如宁海、象山方言中的泛义动词"装",使用灵活,语意宽泛,搭配性极强。各地方言中的泛义动词虽然在具体用法上有所不同,但在语义虚化、功能语法化和语义边界化等方面是相同的。要准确理解泛义动词的产生和发展,必须理解方言和口语的语境场。泛义动词正是借助语境场的优势,通过语境场来提示、生成动词的实际意义,实现其灵活方便的语言交际功能。同时,由于语境场的影响,方言中的泛义动词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语境问题一直是语言学、语用学、哲学等所关注的问题。语境是普遍存在的,又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系统,与意义的生成是互生互存的。基于这个理念,文章尝试提出语境生成"三分说",即语境与意义的生成是通过语境建构、语境凸显与语境转换三个层面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反讽修辞将符号表意与意图意义之间的虚假关系显现于文本、伴随文本与语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即文本字面义或表面义自相矛盾;文本与伴随文本矛盾;文本与语境矛盾;伴随文本与语境矛盾;铺垫语境与结果语境矛盾。但是,解释者的主体性使得符号表意可无限衍义,如果解释没有落到意图意义的预期定点上,会影响反讽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通过与“施事”和“受事”搭配,义项单一的“喝”字显示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深层意义.“喝”属于只有施受关系的动词,语境的生成功能使“喝”的“施事”和“受事”更加形象化、多样化.施事“喝”受事,“喝”的核心义不变,只是增添了更多的语境义.  相似文献   

7.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一旦固定下来,就不能随意变更它的意思,更不能随便改变它的用法。这与它的语境义有密切关系。所谓语境义,就是指词语在上下文中所使用的意义和具有的感情色彩。由于一些成语所含有的"语境义"从字面上是看不出来的,所以常常让人把它们当成不含"语境义"的一般成语对待。这样就容易使运用这类成语的人发生误  相似文献   

8.
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本书例句、根据具体语境、查考故训、依据内部形式、引申推义等方法,对《廿载繁华梦》的三个复合词"奇异""张煌""说项"进行考释。小说中"奇异"表示"怪异、奇怪"之义;"张煌"表示"高大、堂皇"之义或"铺张"之义;"说项"表示"说情、说好话"之义。  相似文献   

9.
语境问题一直是语言学、语用学、哲学等所关注的问题。语境是普遍存在的,又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系统,与意义的生成是互生互存的。基于这个理念,文章尝试提出语境生成“三分说“,即语境与意义的生成是通过语境建构、语境凸显与语境转换三个层面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一、对词语的语境义的推断要正确理解上下文,跳出词典义的限制,或者当尝试用词典义解释不通时,就要尝试语境义。例1:2007年北京卷第20题:结合"湿"字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说说为什么沈从文认为"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  相似文献   

11.
"落索阿姑餐"见于《颜氏家训》,目前比较权威的辞书都认为"落索"释义为"冷落;萧索",一些学者提出异议。通过文献语料的探析,可以发现"冷落、萧索"义在语境中并不贴切,"怠慢﹑刁难和拖沓"义更显确切。  相似文献   

12.
在语境参数理论观照下,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明月""情""怜"和"佳期"的语境化嬗变意义更加明晰。该理论用于评析张九龄诗歌的差异阐释及其英译,为古典汉语诗歌的意美阐释与意义建构提供理论依据,并能揭示微观概念语义语境化生成的主客观互动性。  相似文献   

13.
辨析词语语境义是语感教学的一个范畴,是体现语文能力的一个标志,也是新大纲对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基本要求。语境义教学可借助以下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语境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经验之谈,至今仍有借鉴作用。用于语境义的教学,使学生通过诵读吟唱,较好地感受语境所赋予的语言的隐含意义。尤其是初中课文,一般  相似文献   

14.
释“虽微”     
古汉语中"虽"、"微"两个虚词的意义被一些训诂家和虚词词典附会或者过分引申,反映了虚词研究把语境义当实有义的误区,由此带来对"虽微"连用开头的句子解释的分歧。只有从虚词实有义出发,正本清源,并参考古代注疏,结合语境、文意,才能对先秦典籍中令人费解的"虽微"句做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关于谢灵运《入彭蠡湖口》诗"洲岛骤回合"中"骤"的解释,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总括起来,主要有"急遽"义、"屡次"义两种观点。"屡次"义为频数层面的意义,"急遽"义为速度层面的意义,二者具有一定的逻辑联系。通过词义系统及文献材料,对两种语义的合理性进行探讨。同时,结合聚合关系、对文形式、具体语境等进行言语推义,这一诗句中的"骤"应为"屡次"义。  相似文献   

16.
"叠音语素+族"是"X族"的一种特殊格式。叠音语素通过语义或形式的负关联以及修辞格的使用达到讽刺幽默的效果;动词性叠音语素和拟声型叠音语素还能够引发联想,增强表达的形象性。"叠音语素+族"格式在表达中一方面表现出对语境的依赖性,另一方面表现出对语境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是以"X族"的格式义以及叠音语素义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7.
《易经·兑卦》中的"兑",不是喜悦义,而是特指一种以言语责问的祝祷之法。这一方面可从微观角度对类义素、表义素和源义素的分析得知,另一方面可通过内、外部语境来验证释义。同时,"兑"义也受《易传》哲学解释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正确使用词语"这一考点对实词的考查基本上是近义实词辨析和熟语的使用。近义实词辨析包括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等。笔者在这里重点讲一种近义实词辨析题的解法,即用"组合"法巧解近义实词辨析题。一般来说近义实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有相同语素的近义实词,一是没有相同语素的近义实词。有相  相似文献   

19.
    
三篇题目("根")相同的作文,它们立意不同,材料也不同,姑且把它们视为出自-位作者之手,那么其发散思维是十分活跃的。其思维发散的方法是:不囿于题目("根")的字典义,而是赋予题目("根")以语境义。行文时,指向语境义,将"语境"写充分。  相似文献   

20.
"除非……,不……"与"除非……,(才)……",是"除非"一词在使用中的两个同义原型句式结构,两个结构同义的原因是"除非"一词兼表否定义和肯定义。在"除非……,不……"结构中,"除非"表否定义;在"除非……,(才)……"结构中,"除非"表肯定义。受认知语用因素影响,有些学者持"除非"词义唯一论,认为"除非"只有否定义,或只有肯定义。将"除非"词义统一为仅表否定义或肯定义,有赖于特定语境环境下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互动效应,因此,它具有较强的语境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