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美家庭高等教育消费不平衡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美两国不同阶层家庭收入情况、家庭高等教育消费状况、高等教育成本在不同阶层家庭的分担和两国高等教育资助体系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根据对国内8所高校的实地调查发现,中国家庭高等教育负担自2000年以来有下降的趋势,表现为高等教育学费和食宿费占家庭教育支出的比重下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要解决的紧迫问题是尽快制定弹性学费政策,完善资助体系,保证贫困家庭的子女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存在明显的阶层差异,出身较高阶层的子女比出身较低阶层的子女拥有更多入学机会。从政府公共职能的缺失、教育资源配置的结构性不均、教育成本的制度性失衡、拥有资本的代际影响、高招指标投放的不合理、高校资助体系的不完善等方面,具体分析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阶层差异的原因。从社会学角度思考教育公平问题,认为教育要努力缩小不同阶层子女的入学机会差异。  相似文献   

3.
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依据成本分担理论,对于不同收益属性的教育应当实施不同的成本分担策略,对于公共收益高私人收益低的教育类型应提供更多的公共资助。本文使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08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问卷调查数据,对不同专业在研究生资助分配上的差异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从教育收益的角度对资助分配的合理性予以探讨和分析。研究发现,奖助学金等来自政府和学校层次的经费没有倾向于公共收益高私人收益低的专业,助教、助管和助研资助在专业间的分布基本合理但数额有限。有些公共收益较私人收益高的专业,其研究生教育的净价格反而较高。最后,本文提出应改进研究生资助结构,形成专业差异化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4.
美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及资助特点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了美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及研究生资助体系的特点,讨论了其对我国的启示:应最广泛地调动多元主体参与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根据居民承受能力、实际发生成本和预期收益等实行灵活多样的收费标准;通过完善的资助体系来解决教育机会均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摊理论的形成过程与思想基础,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摊面临的实际,指出了平均分摊高教成本的现实困难和理论不足。通过对学生贷款的分析,认为在目前以学生贷款为主构建我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体系是十分困难的。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以差额收费为基础,通过国家助学金、地方学习贷款、社会捐助、国民高等教育储备金制度构建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生多元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研究生教育外部收益的内涵,认为外部收益差异是研究生资助体系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审视了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即较少考量外部收益差异,资助主体限于学校及国家,资助对象一刀切,在职研究生教育资助缺失。认为应该遵循差异化、合理分配与分担、公平等理念原则构建我国研究生教育资助体系,按专业分类资助,施行将外部收益内在化的财政与政策专项资助,切实构建适应后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特征的在职研究生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于高校贫困生界定问题、贫困生的资助体系及校园创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并且对一些相关问题在杭州下沙高教园区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措施,旨在进一步完善高校贫困生帮扶体系,帮助高校贫困生摆脱经济困难,提高心理素质和实践能力,使其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理论、公共产品理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以及治理理论构成了高等教育投资的理论依据。在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8所院校面临连续7年削减整体补助金的背景下,香港政府连续实施三轮配对补助金计划。政府、高校与社会由此在高等教育投资中构建了新型关系,即对于准公共产品性质的高等教育投资,政府不再一手包办院校财政而是对高校进行分权治理与行政指导、社会资本注入高教领域、高校一反传统"等、靠、要"的角色,在一推一拉形势下积极向社会运作筹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而高校贫困生资助事关我国高教事业的全局发展。通过引入SWOT分析法对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进行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全面分析,得出SO(优势—机会)、WO(弱点—机会)、ST(优势—威胁)、WT(弱点—威胁)四种模式以及各自适应的环境[1]。  相似文献   

10.
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途径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大学生就学成本的不断增加,贫困生在各校都占有相当的比例。针对我国现有的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多元化混合型大学生资助的模式,探讨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途径的新办法。  相似文献   

11.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成本分担理论推动收费制度改革,高额学费让许多贫困家庭捉襟见肘,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成为实现教育公平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本文在界定贫困大学生和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有效主体及理论支点。  相似文献   

12.
白景军 《教书育人》2001,(18):16-17
高校贫困生问题是我国教育体制转轨中的一个历史现象。近年来,随着高教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贫困生问题越来越成为各高校的一个突出问题。尤其是高师院校,由于各种原因,贫困生的比例相对高于其他院校,人数占在校人数的25%左右。努力作好尤其是高师院校贫困生工作是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一、物质解困足前提 近年来,党和政府、全社会以及高校都十分重视资助困难学生工作。通过政府拨款、社会资助、高校集资等措施,筹集资金,形成了以“奖、贷、助、补、减、免”为主的多元化资助体系,使经济困难的学生不同程…  相似文献   

13.
香港地区高等教育学生贷款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伴随全球性的高教财政危机,高等教育成本回收理论的推广以及政府资助高校模式的改变,高等教育学生贷款在许多国家逐渐出现并发展起来。适应高校扩张和收费提高之需要,香港地区的高等教育学生贷款方案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个较为规范的多元化的学生贷款体系。本文在介绍和分析香港学生贷款发展脉络及现状特点的基础上,将香港地区的学生贷款与中国大陆实施的学生贷款加以比较,并根据香港的成功经验对后者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成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以及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的实施,高校贫困生问题显得日益突出。文章描述了高校贫困生的现状,分析了高校贫困生的成因,尤其是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对贫困生形成的影响,提出了完善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大学生直接资助政策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四个阶段的历史发展,世界各国现在都有了各自的大学生直接资助政策.各国的政策大致可归入三种模式:无偿助学金模式、学生贷款模式和混合资助模式.每种模式均有其特征和利弊.80年代以来学生贷款政策的盛行,主要原因是经济不景气;高教事业仍需发展;国家无力无限扩大助学金施放额;社会要求高等教育的成本-收益上的公平等等.另外,贷款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学业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贫困生资助体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国家整体教育投资满足不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根据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高等学校理应向受教育者收取一定数额的学费,以补充高等教育投入的不足。为了使暂时无力支付学费的贫困生有学可上,国家和各高校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但是,要彻底解决贫困生的问题,还必须对现有的资助体系进行改革。建立起一套更加完善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7.
贷学金制:高校收费制度的一项有力保障手段厦门大学高教所许建领我国高校招生制度的“并轨”和收费制度的确立,亟需建立一个与之配套的大学生资助制度系统,以确保新体制的顺利贯彻和有效运行。在这个资助系统中,贷学金制度应占主体地位,起核心作用,从而成为高校收费...  相似文献   

18.
缴费上大学是高教改革的重要举措,然而这样一来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在校生的贫困面相对扩大。解决贫困生的资助问题,不让任何一个大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一直是党和国家、学校、社会都十分重视的问题。原来那种主要靠直接困难补助的单一资助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了,必须逐步建立起与新形势相适应的,由国家、学校、社会多方面参与的,以奖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基金、困难补助金及减免学杂费为主体的多元化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一、改革奖金学制度奖学金是我国高校传统的激励和资助方式。它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激励功…  相似文献   

19.
刘建琴  刘志刚 《考试周刊》2012,(20):158-15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推行和大众化高等教育进程的加快,高校贫困生弱势群体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国家、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也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难点。虽然各高校都建立了贫困生资助体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贫困生认定、经济资助方式、国家助学贷款机制、心理资助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坚持助育结合,双管齐下,进一步采取措施完善资助体系,切实解决贫困生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教育成本核算本质上是政府政治利益与民众经济利益之间的较量,高等教育的实际管理者是从全校发展整体规模的控制来讨论办校成本的。解决办法,要区分高校办学总成本与实际教育成本。具体地说,建立不同的高校成本核算体系,明晰实际教育成本项目,加强成本的核算的动力,教育成本核算的透明化,在高教市场竞争中确定教育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