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由于这一命题在语义及逻辑上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在人们理解上存在偏差,学界对此也褒贬不一。从新课改的内容及这一命题提出的背景看,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更多是向人们传递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用生成性思维方式去看待教学和学生,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成于其中的“生活世界”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生成性教学作为新课改的核心理念,顺应了人性解放的需要,这是其兴起的根本动因与价值所在。但是由于一些研究者把哲学上的回归生活世界及其生成性思维不加批判地用于教学理论,加之新课改中出现的非此即彼思维方式的影响,人们对生成性教学的认识出现偏颇,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固化泛化偏化的失范现象。要克服这些失范现象,落实生成性教学的教学价值,促使新课改的深入化,需要合理认识生成性教学的生成本质,明确生成性教学也需要符合目标导向规范与学科文化规范。  相似文献   

3.
教育生活:一种教育人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雪 《教育导刊》2006,2(9):4-7
回归生活世界,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生活世界”进入教育学视野,反映的是一种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变革,体现的是一种教育人学观。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在具体的教育生活中,学生不断生成、丰富、发展。这需要教育向生活世界开放。  相似文献   

4.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对此相关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对"生活世界"的理解、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关系,以及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途径三个方面。关注学术界对这一命题发出的不同声音,探究理论研究中分歧产生的根源,并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今后人们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可以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教学回归生活世界”问题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教学回归生活世界"问题的研究大致经历了萌芽、发展、争鸣与深化四个阶段。研究问题主要涉及"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教学为何要回归生活世界;教学怎样回归生活世界;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论意义;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批判与辩护等方面。然而,"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研究存在着基本概念不清晰,教学与生活关系不明,重视移植性研究、忽视本体化研究等问题。"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需要改变研究思维方式,转换研究主题,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论争。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考作文命题及评价回归生活的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考作文的命题和评价对中学作文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部分高考作文命题与评价存在着与新课程改革价值取向不一致的地方,命题偏离学生生活,评价偏重辞藻的应用,忽视思想内涵,这直接导致了作文教学实践中的种种问题.高考作文应从语文课程标准出发,淡化其"文学化"倾向,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7.
论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论变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人类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当代哲学变革的主题。教学论回归生活世界。是要把教学论从对教学生活世界的遗忘与失落中唤醒,也是基于对自身存在合法性危机的反思,更有其深刻的生存论基础。就教学论学科建设而言,教学论要回归的生活世界不是一个具体所指的世界,而只是一种了解教学和研究教学的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教学论回归生活世界,意味着教学论要从根本上变革自身的思维方式,即从传统的主客二元论思维方式转向主体间关系思维方式,并由此导致教学论在理论视野、研究主题、知识基础、研究方法和理论形态等方面的理论变革,以便寻找出超越困境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8.
吴爱明 《考试周刊》2014,(15):80-80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由此可见,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是新课改下数学学科追求的目标,也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特色。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让数学课堂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呢?一、精选生活素材,激发学习欲望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情境,教师在  相似文献   

9.
教育应当回归生活世界,这是当前我国教育理论界颇具魅力和影响力的话语。在这种话语的背后,其实最为根本的隐喻了人们看待教育世界的思维视角转换,即由以往工具化教育的本质主义思维定式转向了生活教育哲学的生成性思维方式,并由此对教育提出了整体性、体验性、民主性、开放性的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10.
对"生活世界"的关注必须具体落实到对生活在世界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关照,才能彰显"生活世界"之所以存在并超越现状的魅力."生活方式"是生活在"生活世界"中的人的生存形式和内容,是对"生活世界"话语的关注性超越.可以把学生在一定空间中展现出的流动的"生活方式"分为认知方式、理解方式、体验方式、行为方式、话语方式和交往方式,从而在对学生独特的"生活方式"加以考察的基础上要求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方式".如果说"回归"是从教育不注重学生的生活现实出发走向学生的本真存在,那么"超越"不但是对教育"回归"本身的超越、学生本真存在的超越,更是一代新人对成人所代表的现世的超越、是基于回归学生的"生活方式"从而在达成成人和学生的"视界融合"的同时对人类生活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今天,思维方式是制约当代大学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大学教学还存着以技术理性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思维方式。这种教学思维方式过分强调工具性、还原性、确定性等思维倾向。大学教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应该强调教学场域、回归生活世界,关注教学过程及实践智慧的生成性,关注教学的复杂性,关注他者,强调对话。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世界,至少可以被区分为日常层面的生活世界和精神层面的生活世界。与之相应,学习内容具有"实用"与"虚用"两种性质。"实用"的学习内容,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的内容,能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实际运用。其中,直接经验型的内容以"重复性运用"的方式有益于学生日常生活世界的展开,间接经验型的内容以"解释性运用"的方式有益于学生日常生活世界的展开。"虚用"的学习内容,是有益于人自身完善的精神财富,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世界。它既使学生的各种精神性成分得到训练,也使学生获得精神性的享受。"实用"与"虚用"共在,应当成为"教学回归生活世界"这一话语背景之下学习内容的应有取向。  相似文献   

13.
试论教学思维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教学领域还存在着过分强调工具性、还原性、简单性、确定性等传统教学的思维方式.教学应该回归生活,强调教学"场域",关注教学过程及实践智慧的生成,关注教学的复杂性,关注"他者",强调对话.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提出了"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主张,这一主张给我们研究、审视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然而,这一主张在理论上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在具体操作实践上也容易导致教师不知如何教学。面对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反思"教学回归生活世界"这一主张,重新认识教学和生活的关系,为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5.
依据对生活世界真实内涵的解析,职业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可以在观念和实体两个层面,通过如下三种方式得以实现:一是转变职业教育的思维方式,实现职业教育理念回归生活世界;二是突显职业教育课程的职业性,实现职业教育课程回归生活世界;三是强化职业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实现职业教育教学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6.
罗天明 《考试周刊》2014,(4):117-117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激流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向生活回归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将生活化教学应用于思想品德课堂是大势所趋。要真正落实新课改的生活化教学理念,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就必须树立起生活的外延与学习的外延相等,课程是学生生活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是这个世界的主人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数学本质是数学的核心价值,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与核心来教好基础知识,防止学生的思维出现偏差呢?下面,结合几个课例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悟。一、透过生活现象,关注数学本质在新课改理念下,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联系起来,使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从理念世界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成了教师追逐的目标。但我们发现,有些数学课堂教学加入了"生活味",却在不经意间忽视了数学知识的本质与核心。  相似文献   

18.
思维方式是制约当代大学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大学教学还存在着以技术理性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思维方式,这种教学思维方式过分强调工具性、还原性、确定性等思维倾向。基于此,强调教学场域、回归生活,关注教学过程及实践智慧的生成性,关注教学的复杂性,关注他者,强调对话,乃是大学教学思维方式变革的应然取向。  相似文献   

19.
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及能力的重要方式 ,命题对教学具有导向功能。目前语文考试命题尚存在繁琐、封闭和刻板的误区。改革语文考试命题要着眼于学生发展 ,要化繁为简 ,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注重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和健全个性  相似文献   

20.
"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是世纪之交中国教学论研究领域的重要话题。关于教学是否应回归生活,主要有三种观点:有学者赞成,有学者反对,还有学者认为教学与生活的关系不在于"回归"。从生成性思维的视角看,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它充满可能性。一是教学自身充满可能性,包括教学事件具有多种可能性和教学形态具有多种可能性;二是教学应给学生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