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三册数学活动课《购物中的数学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选择数据提出问题,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情感,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学生能提出数学问题,并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购物问题。【教学难点】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选择购物方案。【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自制课件和游戏所需的各种实物(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  相似文献   

2.
【正】过程性原则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原则。著名数学教师马明说过: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思维过程,更确切地说是"展示和发展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以促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问题设计、提出的过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合情合理地提出问题。数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教学思考】"烙饼问题"是"数学广角"一节的内容,通过"烙饼"这个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基于此,  相似文献   

4.
卓杨晶 《新教师》2020,(3):75-76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下第六单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例3。【教学目标】1.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策略和方法。体会图示在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学习用几何直观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2.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快乐。【教学重点】经历解决问题的三步骤,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教学难点】理解每次喝的牛奶是整杯的几分之几。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9~90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有关信息,并借助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在反思中进一步感受用画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教学创意】《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老课文 ,仍然选编入新教材 ,当然有它的生命力。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 ,如何教出新意来 ?我的设想是 :“创设情境 ,实践研究。”即由教师来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课文中选择专题进行研究 ,主动地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 ,解决问题。教学中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为基础 ,学生自己发现、提出、探索、解决问题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为学生提供服务 ,创设有利的情境。【教学重点】1.积累和学习一些物候学知识 ,了解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2 .根据说明对象 ,…  相似文献   

7.
陈燕 《物理教师》2013,(10):14-15
本课题设计的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的讨论为主线来组织教学的,围绕问题的解决,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依据教学进程,创设问题情境一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一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得出多个结论.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物理学知识的“再发现”.因此,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过程、表现和意义 ;2 理解科学技术和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利用图表分析地理规律的能力、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空间的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全球化的趋势及地理意义难点 :南北差距的扩大【教学课时、方法】教学课时 :1课时 (课余时间学生搜集资料 )教学方法 :网络化教学【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网络课堂教学工作室是一个包括备课、授课、课后三个教学环节 ,分别体现以课堂为中心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设计思…  相似文献   

9.
【缘起】“烙饼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广角”的内容。这个单元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73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2.使学生反思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感悟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今天是咱们第一次见面,猜猜老师有多高?(学生作出不同的猜测。)师大家都没有猜对。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1.了解话剧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和了解各种文艺表现形式的能力与兴趣。2.了解戏剧冲突在话剧中的作用。3.理清剧本的思路,把握人物关系,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即写作思路)。4.了解莎翁作品的语言特点。【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体会“话剧是说的艺术”。2.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演)课文,以读(演)来体会人物,把握情节的发展。3.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认识夏洛克这个人物,体会莎翁是怎样表现这个人物的。4.训练学生把握戏剧冲突的开端、发展及高潮,进而了解话剧的戏剧冲突。【教学设想】教学方法诵读与研…  相似文献   

12.
一.【设计思想】物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归宿于生活。所以决定让教学生活化,从生活中的一些与大家紧密相关的生活现象入手:坐电梯,称体重等,利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这些问题,总结出规律,并再将其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解决问题,体现陶行之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91~93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线段图、列表的策略整理相关的信息,感受到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会解决和行程有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4.
韩冬梅 《广西教育》2013,(24):46-46,59
【设计说明】《8、7、6加几》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学生对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比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51页练习八第7~10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联系,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计算能力。2.使学生经历应用小数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杰地灵话创新》第二册第20课。 【教学目标】1.了解三清山景区的独特价值,掌握三清山“申遗”实践中的主要措施以及“申遗”成功的主要经验,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在合作探究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和求实创新的精神,提高对人类遗产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7.
【班级对象】 小学四年级 【预设时间】 50分钟 【应用课文】 《去年的树》(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用即兴戏剧教学让学生感受和了解童话故事《去年的树》。 【已有知识】 学生已具有课文的基本知识,本课是作为课后延伸。  相似文献   

18.
张丙波 《考试周刊》2012,(11):144-14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骨骼的组成及功能;2.说明长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长骨结构的实验,培养实验操作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体育锻炼对于骨骼的影响,养成科学锻炼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1~32页。【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培养观察、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用乘除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教学案例(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铺垫引入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带你们到儿童商店去逛一逛,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106-107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猜想、推算、验证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一亿的大小,进一步发展数感。2.使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