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民族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是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象征,正因如此,各民族都努力维护语言的尊严。同时,语言又是维系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纽带,包蕴着该民族的文化、历史和对世界的看法,形成了一种民族亲合力,所以各民族都极力忠诚于本民族的语言。然而,近年来,在我们的社会语言生活中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洋化”语言现象,这些“洋化”语言严重损害了汉语的规范和纯洁,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洋化”语言在社会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招牌:香特莉西饼屋、阿波罗美食城、罗兰莎发屋、安琪尔娱乐城、k…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的内容,应当是语言和文学.如果说“文”指文字,那么文字只是语言的一种载体,原则上没有超出语言的范畴.倒是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艺术形式,与语言有甚大区别,有资格和它并列.文学是语言艺术,它以语言为创作的手段.所以“语”和“文”二者之中,应当说第一性的是语,即语言.而文学是以之为基础的一种“上层建筑’,是第二性的.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每个在社会上生存的人,都离不开它.即如哑巴,不能使用最为便利的有声语言,也要采用文字或其它变通方式例如手语等语言.文学则不然.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也罢,艺…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艺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珩 《文教资料》2010,(10):104-105
本文主要从平面设计中的招贴广告和标志设计两个方向。来探讨我国平面设计中如何融入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在中国现代设计中充满了受西方影响的视觉语言.“国际化”视觉符号的泛滥与“本土化”视觉语言“失语”现象非常突出。当设计失去了民族个性时。不仅达到“世界水平”的目标无法实现.实际上也正在迈向衰败的道路。真正的“中国设计”应该是发现一种既根植于我们民族的本土又对整个当代设计有意义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学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人类的交际不单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跨文化现象.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语言和文化,而且两者密不可分.因为语言是文化环境的产物,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文化是语言赖以存在的环境.然而,由于文化的多样性,生活于不同文化环境的人会发现,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日本下百合子在《教学沟通与语言研究》一书中指出:“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性的沟通现象,都是语言教学。没有沟通与语言的教学是不存在的。”我们知道,语文是民族文化的积淀,民族精神的体现,人类睿智的结晶,它向人们展示的是五彩缤纷的自然世界,纷繁复杂的情感世界,睿智深邃的哲理世界。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影响民族地区学生数学学业成就的关键因素.从课堂时间分布、教师语言类型、教师提问类型以及教师教学侧重点等方面对一位民族地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和一位发达地区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的“平均数”课堂教学录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相比发达地区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民族地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点:教师语言占比远高于学生语言;课堂提问中主要以是或否的提问和简单命名或陈述的提问为主,聚焦评价的提问和描述性或解释性提问不足,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侧重于把平均数作为一种算法而非统计量来教学,对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重视不够.建议:民族地区教师应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反思,增长教学知识,改变教学信念;要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数学内容要求对民族地区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且要“内地培训”与“当地培训”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概念隐喻理论指导下系统探讨汉英法律名言中的“法律”概念隐喻。研究发现.汉英两种语言都有着共同的“法律”概念隐喻映射.汉英“法律”概念隐喻的生成机制是相同的.即都包括拟物化隐喻、拟人化隐喻、拟动物化隐喻、方位隐喻等。每组概念隐喻在喻体、喻义以及民族法律文化内涵方面都存在相同性或相似性以及差异。  相似文献   

8.
浅谈维吾尔语中比喻的民族特点王艳玲,楼卫国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点。语言的民族特点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正如斯大林所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不同...  相似文献   

9.
马岷兴 《数学教学》2005,(10):10-11,3
数学和语文一样,也是一种语言,一种表达科学的语言.但是,语文课有作文,数学课却没有.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认为数学是冰冷的,对任何人都一样的,没有个性的.笔者和四川省的一些老师,觉得数学同样有“火热的思考”,学生有自己的“数学情感”,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数学个性”.数学作文,就是让学生张扬数学个性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0.
韩延明 《学语文》2011,(1):63-64
每一种语言都打上该民族文化的烙印。拿汉语来说。夏商周三代文献很少,但从现存的语言材料中我们也可以约略窥汉民族古代社会的一些情况。如古代文献中对奴隶有“臧、获”的称呼,说明奴隶最初是指战争中的“猎获物”。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民族语言明亮而透彻的深处.不仅反映着祖国的自然。而且反映着民族精神生活的全部历史。人们一代跟着一代传下去,每一代生活的成果都保留在语言里,成为传给后一代的遗产……一个民族把自已全部精神生活的痕迹都珍藏在民族的语言里。” 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说:“国语不是训诂之学.而是生活思想问题。是川流不息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说“手”道“脚”王旭东英、汉两种语言常常用“手”和“脚”来进行设喻。本文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说明:由于两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不同,历史背景不同.语言环境不同,“手”和“脚”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完全不同的用法和寓意.“手”和“脚”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各种语言不乏...  相似文献   

13.
新疆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各民族之间进行交流,就必须要互通语言,这样就产生了双语或多语现象.汉语是中国的国语,绝大部分人都在使用.如果少数民族不懂汉语,那么就不能与汉族人交流,就不能吸收汉民族几千年文明文化的优秀成果.为了培养少数民族的汉语能力,新疆各院校普遍开设了汉语课来适应社会的需求.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汉语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最重要的问题是在口语方面.如何上好汉语口语课,一直是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和弱点.作为交际工具,语言与文字两者比较,语言是第一位的,文字是第二位的.因为语言是一种最直接的交际工具,“听”和“说”则是最直接的交流方式;而“读”和“写”则是一种间接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民族教育一般都是“双语”教学,就是学生(基本上是少数民族学生)既要学习他们的本民族语言,又要学习汉民族以及全民族的共同语——汉语。我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有许多少数民族有语言、无文字.也有一些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不论有无文字,本民族的语言对汉语文的教学有着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而有文字的影响就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前言:有关美国英语的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它给人一种生动、形象、似曾相识的深刻印象,这除了是因为“美国人”本身是由世界各主要民族混杂而成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美国英语在其形成和演进的过程中,大量地借入了世界其他主要民族的语言成份。当今世界各主要语言都毫无例外地有着借人外来语成份的情况,这是语言发展的过程之一,可以说,没有一种语言是“纯粹”民族性的。一种语言借人另一种语言的内容,其主要目的似乎有二:(1)扩充和吸取原语言中所没有的全新的内容、意义和概念;(2)更加准确、形象和直观地反映新事物的内…  相似文献   

16.
李磊 《英语辅导》2000,(12):26-26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现行初中英语教材.正是突出了听说领先、交际为主的教学原则。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其风俗习惯往往有很大的差异。俗话说“入乡随俗”,英语中也有一句谚语“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说的也是这个道理。那么,与英美人交际时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相似文献   

17.
智力滑板     
是与不是一个小岛上住着两种民族。在X民族的语言中,“是”说成“美拉”,“不是”说成“塔底”;而在Y民族中则相反,“是”是“塔底”,“不是”才是“美拉”。有一次,一个陌生人在岛上遇见两个人,陌生人说:“今天是好天气啊!”他们一个回答“美拉”,另一个人回答“塔底”。后来不管问什么,两个人回答都相反。但有一个问题,他们却都回答“塔底”。你猜猜,陌生人打听的是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一种语言所传达的信息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等值信息手段。然而,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语言。这些语言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产生的,它们的词汇、语法、句子结构以及修辞都不尽相同,而且各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状态和语言表达习惯、表达方式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然而,翻译的基本要求则要达到“忠实”、“通顺”、“流畅”,也就是翻译不仅要求译文忠实于原语的原意而不窜改其真实内容,而且译文也应合乎自身的语言规范,达到通顺、流畅。因此,不同的语言所传达的信息的转换是一件艰难、复杂的工作。当然,翻译虽是一件复杂而艰难的工作,但它也有许多规律、技巧可遵循,如:名词动词翻、副词形容词翻、介词动词翻、正反翻等等。掌握了这些规则技巧,翻译酌三要素才能实现。本文就英译汉的正反译法进行探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向来都是人们认识和分析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论视角.可以帮助我们较好地认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新理念.但如果广大教师仅仅依此理念来把握或进行语文教学,似乎有一种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20.
教育地图     
“双语教学”之我见钟启泉“双语教学”的实施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绝不能伤害“母语教育”,不能以牺牲“母语教育”为代价。“语言就是文明”,语言是民族的象征、民族的符号、民族的旗帜和民族的“命根子”。正因为此,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极其重视“母语教育”。现阶段我国的“双语教学”,从政策层面说,不是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