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汉字的一个字就是一幅画.由于汉字独特的外形构造和它深远的意义指向,使汉字成为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本文从汉字点画之美、形体之美、寓意之美等方面探讨了汉语的美的特质,揭示汉语之美。让学生认识汉语之美,对于培育青少年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养成汉语学习的自信心.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毫无疑问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举例阐明怎样亲近文本,发现文中的美,从而感受美,享受美,最终达到启迪学生心灵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感受拟声词的美,感受散句与整句交错之美;二.感受文句整体形象之美;三.感受自然的内涵之美。  相似文献   

3.
《周易》中的乾、坤之美是一对相互对应的美,乾之美是阳刚之美,坤之美是阴柔之美。阴柔之美具体表现为宽厚博大的母性之美、充实广大的含蓄之美.以及至柔至静却含刚的美。  相似文献   

4.
孙倩倩 《文教资料》2011,(36):195-197
宋词之魅力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它具有音乐关、绘画美、建筑关,还有浓厚的感伤美,深挚的恋情美和本色的柔婉美。它的魅力无法言喻,只能斑其一角。它就像是一朵美不胜收的花.不仅是文学史上的奇葩,也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相遇。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熏陶感染,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相应改变观念.从宏观上探讨课堂教学,更符合语文学科教学的规律.本文尝试从“六美”去审视课堂教学.六美分别是细节之美、感动之美、体验之美、殷实之美、语言之美、激情之美.  相似文献   

6.
说起美,大家自然而然会想到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你可能不会想到,数学之中也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美,正如人们常说的“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  相似文献   

7.
书籍之美在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文化之美,如果邀游在书籍的海洋中,用心去体会这种美,将会是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8.
吕文侠 《成才之路》2012,(18):33-33
和谐语文课堂是语文课堂的最佳表现形态和最高境界,构建和谐语文课堂的核心就是教与学的各种要素关系和谐,最主要的是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和谐,让语文课堂达到"净""竞""敬""靓"四境之美,即"简约之美""竞争之美""尊重之美""诗意之美"。  相似文献   

9.
物理之美     
刘蕾  罗瑞志 《考试周刊》2013,(31):125-125
物理的美是一种理性的美、客观的美,它的内容和形式是那么的自然、简洁、和谐与美满。物理之美的本质是自然之美。大自然之美不断地滋养着物理之树茁壮成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物理热爱者探索世界。  相似文献   

10.
张载是关中理学的创始者,其美学思想既具有传统儒家美善合一的伦理美学观念,又将内心修养的趋于完美与亲身实践美政理想相结合,主要体现在天理之美、人性之美和名行之美三个方面。天理之美广布周遍而清湛明净,是宇宙间的至美;人性之美具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两个层面,天地之性作为气的普遍本质构成人与天地万物的本性,而气质之性则体现出人作为个体的特殊气质;名行之美是天理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实践表现,在内完成持中敦厚的自我完美,在外实现匡时济世的“四为”理想。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以美学的角度从三个方面对林黛玉“情情”之美加以阐释,即“情情”的自然之美、极致之美和悲剧之美。“情情”的自然之美,阐释了林黛玉“情情”具有禀赋的特质,是“情中之情”;“情情”的极致之美是“情情”在与现实发生冲突时,表现出至真至诚的深情之美,是“情外之情”}在“情情”的悲剧之美中,借助西方的悲剧理论展现出“情情”的升华和超越现实的崇高生命力,是“情上之情”。  相似文献   

12.
数学的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教师应当积极引领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学习数学,努力做到感悟经验积累的过程美,力现学习探索之奥妙;欣赏数学公式的简洁美,显现模型建构之美妙;感受数形结合的奇巧美,体现几何直观之精妙;品赏思维灵动的智慧美,展现创新发展之绝妙,从而追求品质学习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浓郁的东方情调是《一千零一夜》的艺术魅力所在,具体表现在丰赡之美,跌宕之美,神秘之美,淳朴之美,音韵之美。  相似文献   

14.
数学本身是美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精美痞言,简约形式,达到潜移默化欣赏数学之美的目的,通过有趣故事,蕴涵内容,激发学生欣赏数学之美的兴趣;还可以通过电脑技术运用,刺激感官,诱导学生欣赏数学之美的意识;还要进一步追求创新,产生灵气,更上一层楼,进入欣赏数学之美的境界;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美的享受,那么学生就会不断深入其中,欣赏和创造数学美.  相似文献   

15.
坚持以美育人,将美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坚持以美育人,教师可以通过艺术化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体验之美;设计结构化的教学内容,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凸显核心素养之美;创设有序进阶的问题情境,提升学科思维之美;强化学生实践参与,彰显知行合一的价值之美。  相似文献   

16.
卢玲 《广西教育》2007,(10A):48-48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可以愉悦人的身心;美,能发展和提高孩子的智力;美,能创造生活。美以它生动、具体的美感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孩子们的心灵。因而,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培养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以孩子们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美、感受美,从而去创造美。  相似文献   

17.
数学之美是隐蔽的、深邃的美,是感性与理性交融的美,看似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枯燥乏味的公式图表,其实都蕴含着美,即本真美、诗词美和绘画美。王元教授(华罗庚的学生)也曾说过:"数学的评价标准和艺术一样,主要是美学标准。"本文以此为经络,结合数学教育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阐述数学之美。  相似文献   

18.
高攀 《考试周刊》2010,(17):93-94
美学理念现照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本文结合《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里的实例.从音韵美、词美和句美的角度帮助学生洞悉英语之美。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进入文本最有效的方法。《乡下人家》用质朴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田园风光的诗意画卷。在教授这篇文章时,应以"美"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在欣赏、推敲、美读中去感受语言之美、写法之美和情感之美。美文美读,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味,读出美文的情感真味。  相似文献   

20.
日常生活之美是社会关的重要内容,它凝结着时代、民族、阶级的审美特点,影响着人们的精神境界、审美情趣、审美理想。日常生活之美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对日常生活之美进行研究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