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分析大陆台资企业跨文化冲突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导风格、工作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并基于霍夫斯塔德的跨文化管理模型对大陆台资企业跨文化差异的原因进行剖析,提出大陆台资企业跨文化管理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陆续有报道指出,中国大陆裔移民一代极少占据美国职场高端岗位。基于这一现象是否属实及在哪些层面上属实,本文使用273家美国道指30、纳指100、财富美国200强企业(分别代表美国工业核心企业、高科技企业和大企业)以及170家英德法三大工业核心股指企业(100家英国富时指数企业、30家德国法兰克福DAX股指企业和40家法国CAC股指企业)计算中国大陆裔所占比例,并与印度裔、中国台湾裔及中国香港裔对比。数据验证上述现象确属存在,一是在绝对人数上仅8名大陆裔移民占据273家美企非CEO类普通高管岗位,其中0人占据CEO级别高管岗位;二是大陆裔移民占据美企273家高管岗位的排名靠后、岗位类别极窄;三是美英德法四大股指总计443家企业的CEO类高管岗位的大陆裔移民为0。本文的研究结论是,"作为整体的大陆一代移民极少能在美欧大企业内爬升至高管岗位"这一现象确属存在,根本原因在于"大陆人与美国及欧洲人的思维模式存在很大差异"。认为原因有二:一是统计年龄段赴美大陆裔移民升任美国企业高管团队难度大,二是中国发展红利期导致较多美企华裔中层管理者被派回大陆;同时排除了两个原因:赴美大陆留学生英语非母语和留学生生源素质和数量。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香港强积金制度的显著特点进行了介绍,并与大陆进行比较,从而为大陆企业年金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经济结构类似,被"337调查"较早,企业已经有相对成熟的应对策略。截至2015年,在对所有涉及中国台湾地区企业的"337调查"案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普遍性的经验和应对策略,希望中国大陆企业在面对来势凶猛的"337调查"时能够从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5.
基于国内外企业在中国大陆的发明专利授权统计,首先对1996-1998年和2004-2006年两个时期间中国大陆市场上技术竞争的结构变化进行了揭示;其次,运用结构分解分析法,将美日欧韩台企业在中国大陆市场上所拥有发明专利份额的变化分解为技术份额效应、结构技术效应和技术适应效应的不同贡献,并对其技术竞争力和适应性进行了重点探讨;再次,从技术结构相似度及其变化入手,分析了美日欧韩台企业和大陆企业间的技术竞争性及其变化趋势;最后讨论了分析结果的公共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了飞速发展,诞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现代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王永庆和他创建的台塑集团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当前,大陆民营企业发展存在很多问题,王永庆的经营理念和台塑集团的管理体制对于大陆民营企业走出发展中的困境,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无疑有着非常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融合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构建IT外包决策分析框架,以中国大陆地区161家IT外包企业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IT缺口、IT应用的战略地位和IT外包成本是影响企业采纳IT外包的显著因素;与已有实证研究不同,由信息化发展的迫切需求所产生的相关IT缺口是驱动中国大陆企业采纳IT外包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中国台湾地区专利体系与中国大陆地区专利体系的区别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中国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地区的专利体系在各方面的异同,主要分析了专利制度形成过程、专利申请数量、规模以及具体法律法规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两岸专利制度以及法律法规有一定差异,相同之处亦有许多,两岸的专利申请规模和申请人地域构成差异较为明显,在中国台湾地区申请专利的中国大陆地区申请人较少,体现了中国台湾地区对于中国大陆地区企业和个人的吸引力不足。  相似文献   

9.
大陆正逐步取代台湾成为全球IT产品的制造基地.台湾IT产业在近三十年来向大陆东莞和苏州投资和转移,为大陆IT生产能力的建立和本地企业的学习提供了学习基础.文章立足于这一背景,研究了台湾IT产业近三十年来向大陆转移的背景、过程、投资的演变以及对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投资策略作了比较,对未来投资趋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外资连锁企业对中国大陆的逐步渗透,很多本土中小型零售连锁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逐渐消失,本土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组织结构再造能在本土企业的现有资源基础上提升其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稀少,油价的高涨以及石油市场开放程度的加深,使得石油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出发,依据大陆和台湾省石油行业的特点,分别提出了两岸石油企业国际化的拓展战略,以及在该战略指导下的价值链升级、价值链配置与协调的措施,并进一步指出了两岸在价值链上中下游环节的合作建议,这对于大陆和台湾省石油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专利侵权诉讼背后的专利实力比拼 (一)巨大的市场与畸弱的专利。我国大陆已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地区,并在继续领导全球贸易增长。美国不但是我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而且是全球企业的知识产权诉讼中心。与其他一些国家、地区相比,我国大陆在美国部署的专利数量不多,不足以保护我国企业在美国的巨大市场利益。  相似文献   

13.
公司     
《华夏星火》2010,(3):6-6
1 统一 拟打造百亿美元企业 统一企业总经理罗智先日前表示,为了适应未来大陆快速成长的市场,未来3—5年将积极扩充产品线,期望能将统一打造成百亿美元规模企业。  相似文献   

14.
大陆的多数企业会原封不动地烧制出青花瓷瓷器,而台湾企业则会将其作为一种设计元素应用到服饰甚至电子产品上,这就是创意上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儒家文化圈内的文化差异及其对组织间合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相互间的交往与合作越来越多。本文基于GLOBE项目的数据和理论框架,分析了中国大陆与儒家文化圈内其他国家、地区的文化差异,包括文化现实差距和文化价值观差距。研究发现,韩国与中国大陆的文化差距最大,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的文化现实距离小但文化价值观距离大,香港地区与中国大陆的文化距离则是文化现实距离大但文化价值观距离小,日本与中国大陆在文化现实和文化价值观上比较均衡。最后,本文以一家中国船运公司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组织合作的经历为例,分析了一些特定维度在跨文化组织沟通中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实施使两岸经贸合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对立法保护台商权益提出了新的要求.劳动力优势是大陆台资企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但台资企业在用工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造成了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矛盾的激化.因此,完善台商权益保护的各项制度,特别是在规范用工制度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对于保护台商在大陆投资、维护台商及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96-1998年和2004-2006年国内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统计,本文首先对中国大陆本土市场上世界性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活动的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其次对美日欧及中国台湾在中国大陆的发明专利份额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再次对上述国家或地区在中国大陆市场上的技术竞争态势进行了考察;最后,对分析结果的公共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杂志《交流》,曾以《跑遍全中国的CI列车》为题,介绍台湾平面设计界人士与大陆同行在企业识别系统方面的交流和互相推动的情况。CI是Corporate Identity(企业识别)的缩写。因为企业识别是个系统工程,应该加上System  相似文献   

19.
一、两岸科技人力资源的配置情况及比较(一)部门配置科技活动的执行部门主要有研究与开发机构、企业、高等学校。大陆90%以上的科技活动都集中在这三大部门。研发人员在三大执行部门中的分布与变化,宏观上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人力配置。1990年,大陆研发(R&D)人员中,研发机构、企业、高校分别占45.3%、24.9%、20.7%,研发机构占最重要地位。在全部研发人员中,科工(科学家和工程师,下同)占66.1%;这种比重在研发机构、企业、高校分别为734%、37.6%、92.4%,高校比重最大。1993年,大陆Rho人员的研发机构…  相似文献   

20.
《华夏星火》2008,(10):14-15
近年,祖国大陆制定出台的一系列吸引台资投资大陆农业、惠及台湾农民和农业企业的利好政策措施,已逐步形成体系,充分表明了大陆积极推动海峡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诚意和善意,为两岸农业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契机。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将最大限度地推动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的落实,推动两岸农业优势互补、合作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