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跳高是田径运动的竞赛项目,是一种由有节奏的助跑、单脚起跳、越过横杆落地等动作组成,以越过横杆上缘的高度来计算成绩的比赛项目。过杆技术有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等。由于技术类型不同,运动员在完成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的动作方法上各有差异。下面主要谈一下背越式跳高的基础训  相似文献   

2.
跳高是田径运动的竞赛项目,是一种由有节奏的助跑、单脚起跳、越过横杆落地等动作组成,以越过横杆上缘的高度来计算成绩的比赛项目。过杆技术有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等。由于技术类型不同,运动员在完成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的动作方法上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跳高是越过垂直障碍的运动项目.目前中学体育教学大都是一、二年级学习跨越式,三年级以后学习俯卧式.跨越式较简单,这里重点介绍俯卧式的教法.俯卧式跳高由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几部份动作组成,是一个完整体.教学中,应采取完整技术教学为主,完整与分解技术相结合的循序渐进的方法,酌情进行辅助练习和发展弹跳力的练习.为了更好地开展跳高教学活动,首先把俯卧式跳高的基本技术加以简单叙述.助跑一是为获得一定的水平速度,为有力的起跳和顺利地过杆创造条件.助跑的距离一般为6-8步或7-9步,助跑的方向与横杆垂直面所成角度约为25°-45°.因起跳脚各有不同,用左脚起跳的人,助跑是从横杆左侧助跑,用右脚起跳则反之.  相似文献   

4.
背越式和俯卧式是目前流行的两种跳高姿势。它们相对于其他姿势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能有效地利用身体重心腾起的高度,在重心腾起高度相同的情况下越过更高的横杆。而做好起跳后在空中的各种旋转动作,则是充分利用腾起高度、顺利越过横杆的关键。透彻地了解背、俯两种跳高姿势空中旋转动作的力学原理,对于顺利地进行跳高的教学和训练,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一、背越式,俯卧式空中旋转动作的动力来源各类田径教科书都明确认为,起跳是跳高完整技术的关键环节。它不仅决定腾起角和腾起初速,而且决定空中动作完成  相似文献   

5.
在以往的俯卧式杆上技术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过杆时有拧腰,抬头挺腹,以及身体的纵轴与横杆的交叉角度过大(即扒向横杆)的现象,造成身体压落横杆或踏跳腿碰落横杆的错误动作。我们通过对俯卧式跳高优秀运动员技术电影图片的分析和观察,以及我们多年的俯卧式跳高的教学实践,认为上述的错误动作,是和腾空后没有很好地掌握治三轴传动的技术有关。这三轴转动的动力,虽然来源于助跑、踏跳,但也不能忽视和低估人体在腾空后,由于头的转动引起身体姿势的变化而影响了三轴的转动。研究对象: 体育系本科82级女生。  相似文献   

6.
背越式跳高是人体通过助跑、起跳、以背对横杆的姿势越过横杆的方法。它的核心是人体在空中成仰卧背弓姿势,使身体各部位依次越过横杆,用肩背着垫。空中仰卧背弓姿势,是过杆技术的显著标志,肩背首先着垫,是顺利过杆的必然结果。依照传统的教学程序,在相当长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完成背越式跳高技术动作的学习。其原因不是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差和动作技术复杂,而是存在其它因素所致。本文揭示影响完成背越式跳高技术动作学习的主要障碍。为消除障碍加速教学过程,提出运用逆进分段法进行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越式跳高是人体通过助跑、起跳、以背对横杆的姿势越过横杆的方法。它的核心是人体在空中成仰卧背弓姿势,使身体各部位依次越过横杆,用肩背着垫。空中仰卧背弓姿势,是过杆技术的显著标志,肩背首先着垫,是顺利过杆的必然结果。依照传统的教学程序,在相当长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完成背越式跳高技术动作的学习。其原因不是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差和动作技术复杂,而是存在其它因素所致。本文揭示影响完成背越式跳高技术动作学习的主要障碍。为消除障碍加速教学过程:提出运用逆进分段法进行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曾观摩过一些中学的俯卧式跳高教学,同一些不同年龄的老师们就此进行过交谈。不少同志感到俯卧式跳高教学仍然是当前中学体育教材中比较难以处理的一个棘手的项目。他们反映,从初步掌握技术要领来要求,要教会学生空中转体成俯卧式过竿姿势并不难,学生经过一段练习很快就能在短助跑,低横竿的条件下做出一个俯卧式的跳高动作来;但是当横竿一加高,助跑一加快,动作就很容易变形,甚至跳成一个四不象,往往跳来跳去还超不过本人跨越式跳的成绩。俯卧式跳高的技术优势在理论上大家都承认,可是在实践中却常常难以体现出来。为什么理论上的优势在某些实践中得不到体现?如果俯卧式跳高的技术优势真的是  相似文献   

9.
跳高是以越过横杆高度来确定运动水平的跳跃项目,它的最终目的是为越过更高的横杆创造可靠的保证。背越式跳高是人体通过弧线助跑、起跳腾起背对横杆,然后身体依次越过横杆的一种跳高方法,其助跑的目的是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并在起跳前及时地调整动作结构和节奏,同时取得合理的身体内倾姿势,为提高起跳效果和顺利完成过杆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韩慧 《中华武术》2001,(3):50-51
现代跳高运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跳高姿势出现 过五次重大变化,它们的技术分别是跨越式、浪式、剪式、俯卧式和背越式五种姿势。 跳高是运用自身能力,通过助跑、起跳、过杆与落地等动作形式,使人体腾越尽可能高的横杆。跳高技术的特征是由跑转变为跳,是田径运动技术中比较复杂的技术项目之一。 女子跳高运动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又艰难的历程,过杆姿式的演变过程,充分展示了人们的追求和探索精神,跳高运动是在不断探索改革中发展,在大胆创新中前进的,从1957年的1.77米到1987年的2.09米,30年提高了32厘米,增…  相似文献   

11.
<正> 俯卧式跳高是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俯卧式跳高完整技术练习教学中,针对学生经常出现的一些多余动作,我采取了以下的辅助练习,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起跳练习:三步或更多步助跑起跳,摆动腿摆起触及悬挂的标志物。目的是加强起跳时的向上跳起和摆动腿的上摆。二、过斜杆:三步或更多步助跑做过一边高一边低的斜杆(可用皮筋代替横杆)。目的是体会整个动作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和过杆的身体的空间位置感。三、跳箱练习:站在跳箱(二或  相似文献   

12.
一、弧线助跑和背越式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必须在起跳中使身体绕纵轴转过一定的角度,并获得一定的绕纵轴转动的角动量,才能保证身体越过横杆时形成背对横杆姿势。从起跳脚着地到形成背对横杆姿势,转体的角度为90° 助跑角度θ(图一)。  相似文献   

13.
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教学,一 般采用先双脚跳背越式过海绵垫和过杆练习,待背越挺髋、后屈膝、压肩、收腿过杆动作熟练掌握之后,再通过短助跑单腿起跳等背越横杆的练习巩固背越式过杆技术。而单脚起跳背越过杆与双脚起跳背越过杆技术有较大差别,所以学生尽管双脚起跳背越式过杆技术已经掌握了,一进入短助跑单脚起跳过杆总会出现一些技术变形,成为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教学的一个难点。 单脚起跳背越过杆与双脚起跳背越横杆的判别主要有两点:第一,单脚起跳不像双脚起跳那样背对横杆,而是身体侧对横杆,在空中要转体形成背对横杆姿势,所以在起跳中要注意有助于空中转体的动能形成。第二,  相似文献   

14.
一、矮子赛跑俯卧式跳高助跑的后半段要求低重心跑,小腿前伸使肌肉做退让性工作,既要保持速度,又要顺利完成起跳所必需的制动。俯卧式跳高的低重心助跑要求上体保持正直,双臂自然摆动,支撑腿充分后蹬,动作幅度大而快速,后蹬角度小,采用“滚动式”的足掌落地方式,这种跑动姿势称之为“矮子步”。按照“矮子步”的动作要求,可以依次进行走、慢跑、中速跑、快速跑等逐步加快速度的比赛,用以熟练助跑技术。二、触高比赛俯卧式跳高起跳时,要求起跳腿的起跳蹬伸、摆动腿的直腿摆动和双臂的上摆突停三者要协调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起跳…  相似文献   

15.
背越式跳高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跳高技术,其基本任务是运用自身能力,通过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等动作形式,使身体重心越过一定高度的横杆,各个部分的技术难度较大。由于受传统起跳理论影响,中学生跳高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背越式跳高助跑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尤其是对背越式跳高助跑技术教学的研究缺乏足够的认识。笔者正是基于此问题  相似文献   

16.
跨越式跳高是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跳高教材的主要教学内容。其动作掌握得好,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俯卧式、背越式跳高技术动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我十多年的教学积累,将学生在掌握其动作技术练习中的易犯错误、产生原因、纠正方法加以概括。供同行参考。一、助跑  相似文献   

17.
运动技术的发展和运动成绩的提高与运动器材的改革有密切的关系。海绵垫的应用,在60年代出现了新的跳高姿式——背越式。由于它的动作技术相对不那么复杂,对初学者容易提高运动成绩,在动作结构上有利于发挥助跑速度使身体向上腾起,并能较合理地越过横杆,所以它很快就被人们所重视。近年来背越式的优势仍在继续发展,不断地刷新了跳高的世界纪录。跳高是广大青少年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背越式的优美过杆姿势更令人为之神往,在  相似文献   

18.
余红盈 《精武》2012,(1):19-20
背越式跳高是一项技术动作比较复杂的运动项目,其成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助跑是关键的因素之一。通过对助跑技术特点的分析与探讨,在实践中应充分认识到助跑的重要性,重视提高助跑技术,从而提高起跳效果,提升人体越过横杆的高度,为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俯卧式跳高技术较为复杂,是体育教学中学习困难较大的教材之一,要想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初步学会,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分析教材俯卧式跳高的助跑并不复杂,主要掌握最后两步节奏,准确地踏上起跳点和适宜的助跑角度。起跳前要适当降低重心,能在迈步起跳时加快下肢动作,使之能超越上体,做  相似文献   

20.
背越式跳高采用的是弧线助跑,即在弧线助跑的延长线上放脚完成起跳动作,使人体腾起后形成一处向上、向前的切线抛物线运动轨迹,上身背对横杆完成背弓的过杆动作。较合理利用起跳后人体所获得的有限高度完成好背弓过杆动作,则成为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而掌握好背弓动作,又与准确的弧线助跑适宜起跳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