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选秀节目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电视选秀节目就一直是电视综艺栏目中重要的一部分;有一年的夏天,《超级女声》爆红,随之选秀节目如雨后春笋在各大卫视出现,因为每个电视台都在做类似这样的节目,于是观众出现了审美疲劳,再加上国家限娱令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郑伶俐 《新闻前哨》2012,(10):69-70
如果说2005年刮起的“超女风暴”让中国观众第一次认识了音乐真人秀节目,那七年后的2012年无疑称得上是音乐选秀节目的“转型年”。这一年共有十余档音乐选秀节目集体开播,无论是山东卫视的《天籁之声》,还是东方卫视的《声动亚洲》都纷纷举起了创新、革新音乐选秀节目的大旗,寻求突破。而白热化的竞争中,“黑马”《中国好声音》却后来居上,独占鳌头。第二期节目收视率就高达2.8,第三期收视率更以3.093博得全国收视冠军,创下了历年来音乐选秀节目最快之成长速度。《中国好声音》缘何在短短数周内迅速串红,其原因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风起云涌,而其中的选秀节目更成为电视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凭借较高的收视率一度占据了相当份额的电视荧屏资源。那么以《超级女声》、《星光大道》、《我要上春晚》等娱乐节目为代表的电视选秀节目都有怎样的共同特点?它兴起的原因又有哪些?以及随着2006年选秀节目收视走弱以来,年年选秀,年年媒体和专家的骂声一片,再加上广电总局不断出台的一道道严控措施,选秀之路越走越难,那么选秀节目的未来在哪里?要如何走?这些都是我们亟待解决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蒋良 《中国传媒科技》2012,(20):243-244
选秀节目在中国的电视荧屏上曾风靡一时,直到现在,声势浩大的选秀节目还一直吸引着观众的眼球.选秀节目不仅在众多的娱乐节目中赢得了收视率,还吸引着媒体和人们的广泛关注.从2010年开始,上海东方卫视推出的《中国达人秀》又掀起了一股平民选秀节目的高潮.作为目前国内最为火爆的选秀节目,《中国达人秀》代表着未来选秀节目的发展趋势.本文力图通过对《中国达人秀》成功举办的具体分析,概括出当前中国选秀节目的现状,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选秀节目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党红茹  岳琳 《今传媒》2011,(9):82-83
选秀节目在我国电视荧屏上由最初的风靡一时,到后来的遭遇困境,再到如今的解禁重启,在社会上和学术界都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当大众对传统的选秀节目日渐麻木时,2010年7月25日上海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的播出却又引起了一阵高潮,让大众似乎看到了希望。那么,选秀节目有哪些不足之处?它未来的发展趋势又是怎么样的?本文在概括国内选秀节目现状的基础上,以《中国达人秀》的成功举办为例,以宏观、多维的角度分析选秀节目陷入困境的原因,试图指出选秀节目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从2005年的《超级女声》走红以后,国内的选秀节目就遍地开花。但是在2007年,国家广电总局先后下发了10多项禁令,为电视选秀节目下了一道道"紧箍咒",把一些低俗,庸俗的选秀节目拒之门外。此后,随着选秀节目的逐步落寞,如何寻找选秀节目的出路将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电视选秀节目是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一种节目类型,目前已成为几大主流卫视提高收视率的一个重要手段。选秀节目以其娱乐性、平民化、趣味性等特征满足了大众的娱乐需要,但是国内的选秀节目严重缺乏创新,一档选秀节目火起来之后很多电视台马上跟风效仿,一时间屏幕上出现了一大批面孔相似的选秀节目,以至于选秀节目开始走向泛滥,甚至趋于低俗化,这种现象在社会上和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本文首先梳理了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定义及其在我国发展的几个阶段,将《我是歌手》与其他音乐选秀节目进行对比,进而研究《我是歌手》的内容创新,及其引进中国后进行的本土化融合,并总结出《我是歌手》对国内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启示,试图以此找到电视节目制作的创新规律。  相似文献   

8.
从2004年首届《超级女声》将选秀植入电视伊始,到2010年《快乐男声》无话题寂寥落幕,中国电视选秀节目已历时七年,正经历着观众对节目丧失新鲜感、渐生厌倦之“痒”。如今电视选秀节目已真正到了一个“拐点”。有人将选秀节目比作“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有人悲观地预言“选秀将死”。无论内容与形式都已没落;  相似文献   

9.
梦想的感动还未退却,声音的震撼又接踵而来。如果说,2005年的《超级女声》将“选秀”这个概念植入到了中国观众心中,那么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无疑创造了选秀节目的又一收视神话。回顾选秀节目在中国的这七年,经历了从超女一枝独秀到秀场满地开花再到好声音横空出世的过程。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等问题凸显。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超级女声》和《中国好声音》这两档选秀节目,找出二者之间的区别和关联,通过这一嬗变过程,对电视选秀节目的未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媒介融合不仅是一种媒介设备提供多种媒介功能的技术过程,更代表互动文化转型。从2005年《超级女声》开启选秀节目热潮到2016年以网络选秀节目为模式的新超女,不同媒介的沟通与融合,受众的互动性、参与性被深度挖掘。从而带动了由下而上的多样性的互动传播实践。本文将从2016年《超级女声》节目模式、互动传播特色、节目问题及借鉴意义、网络选秀节目发展趋势方面对媒介融合环境下网络选秀节目互动研究,并提出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选秀节目演变的四个阶段2004年,湖南卫视举办的《超级女声》将选秀这一电视娱乐节目类型首次呈现在国人眼前,掀起了随后几年选秀节目的制播热潮,《我型我秀》、《梦想中国》、《快乐男声》、《我的中国星》、《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目前情况看,我国选秀节目的演变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覃晴  谭天 《新闻与写作》2012,(10):36-39
2012年浙江卫视推出的《中国好声音》节目再次掀起了电视选秀的收视热潮,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发展脉络,对《中国好声音》节目模式进行解构和剖析,希望找到中国电视选秀节目升级换代的密诀。  相似文献   

13.
季静 《今传媒》2014,(7):50-51
自《超级女声》开启了中国电视节目的"选秀"时代以来,歌唱类选秀节目风风火火走过了近10年,其中出现了许多成功的节目案例。从早期盛行的"草根"选秀到新兴的明星真人秀,歌唱类选秀节目似乎有种独特的"魔力"总能吸引观众的眼球。本文以《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三档节目为例,从"祛魅"与"造神"的二元分立与融合来解析中国歌唱类选秀节目的创新逻辑,以期对该类节目的创新与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马冲 《青年记者》2012,(32):51-52
《中国好声音》是浙江卫视于2012年7月13日播出的选秀节目,首播一炮而红,之后收视率不断创出新高,逆转了低迷的选秀市场,成为里程碑式的力作。《中国好声音》带动历经繁华和低潮的选秀节目,在颓势中涅槃重生,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本文借由《中国好声音》,梳理出我国选秀节目的发展历程,并解析该节目的创新点。选秀节目的初次繁荣及理论援引(一)选秀节目的诞生与初次发展高峰选秀是指普通民众通过媒体,展示自己并赢得观众支持的带有目的性的活动。2003年,湖南电视台娱乐频道在本地推出了《超级男声》,标志着内地的才艺类选秀节目正式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成都本土舞蹈类选秀节目《舞蹈嘉年华》为分析样本,从节目的定位、节目要素,传播渠道、后期包装和推广等方面对《舞动嘉年华》进行解读,分析该档本土选秀节目的运行现状和问题,并就如何将该档节目继续做强做大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吴萍 《东南传播》2012,(10):133-135
今夏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横空出世,引爆了观众对选秀节目的新一轮疯狂与激情,这档靠"好声音"选拔为主打的音乐选秀节目,在国内收视火爆,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在互联网上也成为海内外观众追捧的对象。一花独放不是春,山东卫视、东方卫视、广西卫视、云南卫视的音乐选秀节目今夏也都办得风生水起、如火如荼。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这些音乐选秀节目都不约而同打出了用"盲听"选拔"好声音"的旗号。以"盲听"方式进行音乐选秀的电视节目,是一个值得好好研究的课题,本文将就此进行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7.
电视选秀节目在中国已有十几年的历史,《超级女生》,《快乐男生》等都将这一节目形态引入高潮,可随之而来的大量复制和节目炒点的庸俗化使得电视选秀节目也难熬七年之痒,但2012年推出的《中国好声音》无疑是电视选秀节目史上的一次扭转点,这一成功是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分析的,本文便从受众的心理角度去分析《中国好声音》是如何成功的。本文借鉴大众传播心理学与心理学等理论,研究受者的心理,并总结出传者所采取的传播策略,以《中国好声音》为例进行个案研究。从传播心理学层面对《中国好声音》进行分析与研究的结果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对于所有电视选秀节目来说,它只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因为每一档节目的性质和定义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说其受者的心理原型与情节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后选秀时代,对于中国电视综艺而言,“做什么”固然重要,但是“怎么做”更为重要。对于任何一个电视媒体来讲,只要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访谈、职场、情感、服务类的综艺节目都可以做。以综艺选秀为例,尽管《超级女声》之后综艺选秀节目迎来了一段“冷淡期”,但我们依然可以发现荧屏上活跃着综艺选秀的身影,如《快乐男声》、《中国达人秀》、《中国梦想秀》、《名师高徒》、《花儿朵朵》。其他节目类型也一样,尽管潮起潮落、花盛花败,但总是有潮,也总是有花,这就是一种坚持。坚持是电视综艺乃至中国电视,能够发展至并出现一些骄人成绩的最宝贵的品质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多年以来,湖南卫视凭借一系列有全国有影响的节目树立了中国头号娱乐频道的品牌。从2004年起,其《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等节目又扛起了选秀节目领头的大旗。这两档节目都在热播之后引起国内其他电视台的蜂拥效仿。[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熊忠辉  周欣 《视听界》2006,(6):27-30
如果说2005年点燃了中国选秀节目的导火索,那2006年足可算得上是中国选秀节目全面爆炸的一年。观众打开电视,随时都可以在各个频道里搜到正在火热进行的分赛区海选、PK赛、复赛、晋级赛……尽管这些选秀节目的名目、门槛、影响力各有不同,但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尽可能抢占收视份额。抛开同质化竞争或节目模仿之类的说法,剔除观众面对选秀节目已经产生审美疲劳的抱怨,可以认为,中国选秀节目类型化正在成长、成熟。因此,对于每一个选秀节目来说,都可能在一段时期面对诸多对手施加的竞争压力,面对观众和参与者的挑剔。在这样一个“选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