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张俊良 《新闻前哨》2013,(8):107-108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微博正以其"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空间开放、互动迅速、信息多元,微博的这些特点颠覆了传统的新闻文体和传播路径。为抢占话语阵地,传统纸媒纷纷打造自己的微博平台,甚至成立新媒体部。那么,报纸微博的内容该如何选取,"微博影响力"该如何提升呢?以十堰晚报官方微博为例。十堰晚报于2012年5月分别开通新浪、腾讯官方微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态势良好。从湖北新浪微博每周出具的数据看,2013年以来,十堰晚报官方微博的影响力逐步扩大,今年5月起,已连续7周排名全省地市级纸媒账号影  相似文献   

2.
融媒体时代,新闻实践大踏步走向前台.互联网时代多种媒体形态联动发展下,继"公民新闻"、"用户生产内容(UGC)"等新闻生产形式后,"受众参与新闻"和"受众参与内容"进一步成为受众参与大众新闻传播的新图景.本文以《十堰晚报》原创系列报道《晒晒照片里父辈那些感人的故事》为例,从策划、采编、传播三个方面探析用户参与视角的新闻...  相似文献   

3.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十堰晚报成功组织策划了一次针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点亮微心愿,共筑中国梦"爱心公益活动。整个活动持续一周,十堰晚报先后从学校里征集到284名农民工子女的微心愿,并在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全部实现。一时间,整个车城爱心如潮。实现孩子们的微小心愿,凸显的是社会的大温暖、大关爱,传递的是社会的正能量。十堰晚报从点滴小事中践行着一个新闻建设者的责任与担当。一、遵循媒体公益原则十堰晚报开展的这次"点亮微心愿"爱心公益活动,帮助的对象和活动  相似文献   

4.
关注公益,是十堰晚报近年来一直重点关注的一个方向,“寻亲问友”栏目,是十堰晚报为支持公益活动而特意打造的一个栏目.据不完全统计,从2006年开办以来,在7年多时间里已经刊发寻亲问友类新闻稿件近300篇,共为150多人找到了他们失散多年的亲人、朋友.这个栏目,如今已经在众多的十堰晚报读者中发挥出了巨大的能量.  相似文献   

5.
杨建波 《东南传播》2018,(4):152-153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很多传统纸媒开始走进融媒体时代,报纸、网站、微信、微博以及APP进行相互融合,在新媒体融合的构架下,如何做好民生新闻,《十堰晚报》全媒体就进行了一些探索,以近期推出的《早安·十堰》为例,不仅通过传统媒体刊发,而且通过微博、微信以及APP这些新媒体进行二次元传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系列报道不仅体现了媒体的民生情怀,受到受众的一致好评,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了新闻与经营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宋梦  邓芳 《新闻前哨》2021,(3):44-45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媒体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十堰晚报》作为十堰市的重量级媒体,经过多年尝试,其媒体融合程度相对较高。本文对2020年1月23日—2月1日,2020年2月5日—2月14日,2020年3月1日至3月10日,两个时间段内《十堰晚报》融媒体平台疫情相关报道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各平台在疫情报道中的报道数量、内容、速度、形式等方面均有差异,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互补,为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十堰晚报》融媒体的进一步的融合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新民晚报实现了对两会新闻的全方位报道,给读者、用户以立体、交互式的阅读体验,提升了两会报道的影响力与传播力。每年3月,大量记者齐聚北京,对于全国两会的报道,已然成了常规动作。但面对新媒体的异军突起,今年的报道如何突破,是晚报同仁在两会之前思考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武汉晚报》关于刘芳艳的典型报道,采取系列追踪、全方位出击,多角度、多层面的报道内容、多渠道多媒介的报道方式与读者反馈相结合的整合型传播策略,形成由点到面、从地域性受众覆盖到全国范围影响的辐射状传播效果。其报道在传播讯息的捕捉、传播时机的把握、传播措施的制定、传播区域的拓展,以及报社与高校建立的长期互动活动等方面,都值得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9.
谢力 《传媒观察》2015,(4):59-61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给晚报都市报的再次转型,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这种转型,既关乎媒体平台建设,也关乎办报理念转变。面对媒体"融合"发展这个新常态,除了新技术等"硬件"外,晚报都市报如何在内容等"软件"上把握好"融合"向度,打造具有强大传播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新主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从三个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晚报的批评报道,一直是一个受人关注的问题。如何搞好晚报的批评报道,是办好晚报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批评报道是各类媒体所关注的。而对于晚报来说,如果说过去把社会新闻、文化副刊和体育报道作为晚报的几大支柱,如今也要把批评报道作为晚报的一大支柱。这并不是简单的主观臆测,而是办好晚报的必然要求。晚报的一大职责,就是要多关心百姓之痛痒,多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因为晚报的贴近性、广泛性和走进家庭,这个职责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不可推卸的。要尽这个职责,就要为民鼓与呼。对漠视百姓疾苦的人和事,对不…  相似文献   

11.
5G时代来临,媒体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舆论环境深刻变化、传播技术不断变革的今天,新闻单位都在致力于资源整合,探索融媒体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期能够抓住媒体创新发展的重要历史关口。文章就以十堰晚报秦楚网旗下客户端十堰头条、云上十堰等为例,就做好政务新媒体宣传报道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闻媒体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新闻媒体应运用全媒体传播手段,充分展现农业、农村发展的巨大成就,描画现代农民的新面貌,传播好"三农"声音.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阐述了全媒体传播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并尝试探索乡村振兴报道全媒体传播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地市级晚报都市报如何顺势而为,寻求创新突破?本文作者认为,惟有不断强化媒体品牌的核心价值,同时紧密依托和利用好新兴传媒技术、传播手段,在"创新""融合""吸纳"中壮大,才能为地市级晚报都市报赢得新的发展优势和增长空间。近年来,《湖州晚报》通过建立96345市民服务中心、"掌上湖州"城市移动智慧生活云平台等,积极探索媒体社会化服务崭新途径。通过传统办报理念的更新,信息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的重构,从而更好地吸引和维系读者。96345市民服务中心创办3年来,直接服务读者累计达150万人次,不仅为报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高效的信息平台,还实现了服务民生和运营创收的双赢,在加快推进传统纸媒向现代传媒的转型升级发挥了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钱大成  范志忠 《新闻实践》2013,(3):40-40,41-42
当今社会,信息传播既有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也有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媒介传播进入多元化时代,并因此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态势。在这个意  相似文献   

15.
《记者摇篮》2014,(6):3
为了适应媒体环境的变化,辽沈晚报确立了中央厨房式结构的播发流程,对于动态新闻,编辑部指定白班总值班负责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产品的统一调度,以终端即微博、微信、北国网强调速度,纸媒则以全景式整合和深度挖掘作为内容呈现的特质,更强调深度。在编采实践中,辽沈晚报注重纸媒和新媒体的整体融合、立体传播,终端优先、纸媒优化,注重多出口展现辽沈晚报的内容产品,以实现辽沈全媒体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传播目标,形成强势传播效果。其中"奥凯航班"沈阳故障事  相似文献   

16.
周雷 《今传媒》2015,(2):137-138
驻港部队身处"一国两制"和"改革开放"最前沿,担负着宣示主权、维稳治乱、抢险救灾、防卫作战等神圣职责,世人尤为关注驻港部队的报道,尤其是驻港部队的敏感军事题材报道。因此,驻港部队敏感军事题材报道对外传播就成了我军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性课题。本文从传播理念、传播主体、传播议题三个层面对驻港部队敏感军事题材报道对外传播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视角准确把握其实质,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对外传播策略,为驻港部队良好国际形象对外传播提供客观和全面考量。  相似文献   

17.
刘依卿 《今传媒》2015,(2):38-40
晚报因其信息量丰富、报道风格亲民,成为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途径,在科技传播大众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在宁波最受读者欢迎的《宁波晚报》为例,在2013年7月1日到2014年6月30日的报纸中,运用构造周抽样法抽取两周的样本,分析其科技报道的现状和问题,进而对全媒体环境下晚报的科技报道创新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当今,传播手段和传播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网络传播在深刻影响人们阅读方式的同时,也冲击着传统纸质传媒的固有市场。在此背景下,《泰州晚报》的发行量却连续3年逆势上扬,  相似文献   

19.
政经新闻是媒介传播的"富矿",不仅是党报聚焦的重点,而且也是晚报关注的重头戏,它对于提高晚报的公信力和可读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晚报需立足于自身定位,给严肃、呆板的政经新闻更换上生动鲜活的面孔,以有为有位的实际行动提升"四力"。东楚晚报策划推出了"晚报记者陪您看园区"特别报道,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十堰晚报》创刊于1995年7月1日,是《十堰日报》的一张子报。由于《十堰晚报》是随着原十堰市和郧阳地区合并.由原来的市委机关报《十堰日报》改刊而来,到1998年,发行萎缩到几千份,年广告收入仅有30多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