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浩如 《山东教育》2002,(32):38-39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一种便于教师操作的应试教育形式,它约束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是一种“给”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是被动的。因此,要使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必须打破这种方式,让学生主动来索取,让他们积极来“拿”。这种方式,能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种“拿”的教学模式,可以从下面三个环节来进行,即“自动———互动———扩展”。自动课型。是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自读,让他们自己直接活动。这一课型主要是由学生独立完成,它的学习任务是:1.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扫清文字障…  相似文献   

2.
“爱”是教育的基础 ,“严”是教育的手段。“爱”和“严”并举才能达到完美教育的目的。尊重学生。学生年龄虽小 ,但他们可以用“喜”和“怨” ,“亲”和“疏”来捍卫自己的尊严。教师必须真实地了解他们的活思想、活动态 ,和善地、耐心地教育和疏导。教师不能以自己 (成人 )的心态去理解学生、管理学生。应当把自己回归学生同龄的心态 ,才能更容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更准确地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 ,才便于与学生心灵沟通 ,才利于选择更有效的教育手段 ,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现在的在校学生多是独生子女 ,由于家庭溺爱有余 ,管教不足 ,学生…  相似文献   

3.
波兰后现代主义哲学家鲍曼认为,在不变的、确定的和有秩序的现代社会中,“纯净”幻想的追求者(妄图消灭差异性)制造了“陌生者”。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其教育以其独特的方式制造了自己的“陌生者”即“边缘学生”(通常指品行不良且成绩差的学生,这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学习优秀的学生而言的),并力图用各种策略来“消灭”他们。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班集体建设时强调: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的教师不应是一个“发号施令者”,而应是以高超的教育艺术,使学生“把教师的意图当作自己的意图提出来,并加以实行。”创建一个团结向上、富有活力的团队,不仅仅需要班主任教师的付出,更多的应把学生摆在主体的地位,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激发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来创建班集体。因此,实施这些构想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组织学生自己“当家”做“主人”。  相似文献   

5.
一、自主性。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他们的发展要通过自我设计、自我构建、自我努力才能实现。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发展,因此,教师不能只把他们看作教育对象,而应该引导他们成为自主教育的主人;不能偏重他律,而应该注重自律,使学生内因发热,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以此来突出德育的“自主性”。如开展“给自己下个命令”活动,让学生针对自己的缺点,根据自己的发展愿望给自己下个命令。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先生的这一番话,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那么,作为一个班主任,就更要做一个有心人,走进学生的心田,感受他们的变化,成为他们的朋友。用“心”育人,给学生以爱心、关心、诚心,这是笔者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最大体会。  相似文献   

7.
一位哲人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撬起来。作为教师,要想获取教育的成功,也必须找到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对学生实施“成功教育”。每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而能否发掘出他们的潜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帮助他们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能否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欢乐与自豪。笔者的学生多是所谓的“低差生”,两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成功教育”确是教育成功的保证。   一、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心理学有个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高期望,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然而,在一…  相似文献   

8.
《广西教育》2006,(1B):19-19
吴晓林在《教师博览》2005年第10期上撰文认为.“师道”.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道之“尊”.一是尊重学生.二是尊重家长,三是尊最自已。所谓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教育过程中.如果不把学生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尊严、有为人权利的人来看待.而是损害或践踏他们为人的尊严和权利,就会对学生人的发展和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9.
张芳 《山东教育》2005,(19):118-118
最近在报上读到一篇文章,讲的是上海一所小学改变教师评价方法,由原来的评选“优秀教师”改为评选“快乐教师”。并评出了6位“快乐教师”。这些当选的教师虽然性格、风采各异,但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懂得用“快乐”来教学,并且本身是很快乐的。而且因为他们对教育的“快乐”理解和实践,使学生产生了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的快乐情愫,从而在校园吹拂起“快乐教育”的春风。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提倡对学生实行激励性评价。当下,很多教师和家长特别青睐“赏识教育”,非常善于用奖励的方式来刺激和换取学生的良好言行,这是必要的,在短期内也是有效的。然而,奖励是手段,绝不是目的。不恰当的奖励会使学生滋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在他们暂时“规矩”、“听话”、“表现良好”的背后却潜藏着很多危机。无原则、非理性的“奖励”、“赏识”会造成“爱的教育”异化为“溺爱教育”,结果只能大大削弱奖励的应有功效。  相似文献   

11.
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 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可通过“期望”来启发引导学 生相信自己是“最有发展前途者”,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首先,教育教学应“期望”全体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这要求教学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要为每个学 生素质的发展创造必要的、均等起码条件,特别要关注后进生和上课没机会发言的学生。美 国教育家布卢姆曾提出,教育者的基本态度应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 的儿童。素质…  相似文献   

12.
“管”的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教导、约束、惩处,规范学生的言行。这是以我国为代表的东方教育的传统。“放”的教育就是不加限制,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这是西方教育的主流。不过,一直主张“放”的美国也有人觉得不太对劲儿。美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呼吁:对孩子就得管严点!认识到过分提倡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其结果是“造成他们自以为了不起,根本不会为他人着想”。  相似文献   

13.
一、鼓励学生做勤于动脑、敢于质疑的“小问号”“小问号”意味着自己提出问题。在传统观念中,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许多教师都把让学生“带着问号来,带着句号走”作为自己的天职。其实,现代教育更需要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而不是为学生解答问题。歌德说:“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因此,在质疑时教师要切入知识的关键处,找准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质疑于思维的兴奋点,他们的思维才能迸发出耀眼的火花,从而提出“聪明的问题”,再通过自行解疑,得出“聪明的回答”。如在教《金色的鱼钩》时我是…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是一班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因此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不良习惯、错误言行,有碍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甚至有悖于社会公德或违反社会法律的言行,班主任有权力和义务,而且更有责任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恰当的批评教育,或“惩戒”教育。但是“惩戒”不等于体罚,也不是心罚,更不是伤害。,我在班级管理中,注意了“惩戒”教育的科学性,即实行“惩戒”时,首先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的人格,顾及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在科学“惩戒”中警醒、自悟。实践证明:科学“惩戒”效果良好,魅力无穷。  相似文献   

15.
根据考试成绩来排名次 ,已经不是新闻了 ;但根据名次来安排学生座次 ,倒是一件“新鲜事”———至少我是最近才听说的。而且 ,更令我吃惊的是 ,该做法是被当作“素质教育”的一项“改革举措”推出的 ,理由是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并完善教育竞争机制” !我不知道现在学生的“竞争意识”是否真的很淡漠 ,我只知道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患有“分数恐惧症”、“名次恐惧症” ,我担心他们现在还将患上“座次恐惧症” ;我不知道现在学校的某些“教育竞争机制”是否真的有必要完善 ,我只知道目前不少学校的所谓“教育竞争”不过是“分数竞…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工作“八字法”古浪县一中祁成勤“爱”。爱学生、爱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只有关心爱护学生,事事为学生、为工作着想,才能打开学生心扉,增强教育认同效应,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亲”。亲近学生,和他们交朋友,与他们心...  相似文献   

17.
所谓“中间层”学生,是指那些品德表现一般,学习成绩一般,平时不引人注目的学生。他们没有尖子生那样思维敏捷,没有问题生那样惹事生非,也没有学习困难生那样让老师操心。他们表面上比较安静、本分、谨慎,实际上他们心理不成熟、不稳定、意志薄弱。不过,他们可塑性强,在他们身上,希望和危险并存。美国研究者称之为“灰色儿童”。对于“中间层”学生,教师应采取如下指导教育方式。1.细心观察,了解“中间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师想从各方面教育人,那么他首先应从各方面了解人。”中间层学生往往不被人重视,成绩…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而“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通过十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识到:要想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必须首先赢得学生的亲近、爱戴,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足以让学生信服,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那么青年教师如何使学生信眼呢?笔者就自己的实践谈几点体会。一、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爱是教育的核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的品质就是爱孩子,爱学生。爱孩子,就要把自己的整个心灵奉献给他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要用自己博大。无私的爱去感…  相似文献   

19.
身为一名教师,深知学生是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的活生生的人,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要用“心”来教育感化他们,学生才能全然一新。  相似文献   

20.
“生本”教育实验的核心是,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是教育的资源,因此应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充满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来,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发动学生,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