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孙麟趾的词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词学理论往往重于赏析 ,关于词的创作很少论述。清代词论家孙麟趾则立足于词的特殊体性 ,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 ,从立意、技法、字声三个方面 ,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他的词学理论主张。不仅丰富了我国的词学理论 ,对于指导词的创作具有重要的价值 ,为我国的词学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清代词律批评理论的词学史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清代词律批评理论自身的完善为词学研究树立了榜样,词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第二,清代词律学完善了词学研究体系与方法;第三,清代词律学研究的成果有效地指导了词人的创作;第四,清代词律学还对词籍校勘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古典词学在词学史研究、词学理论研究、词学文献研究、词学个案研究、词学流派研究、词学文化研究、词学接受研究、词学学术史研究八大领域都取得了可见的成绩。这标示出我国古典词学研究的强劲态势,也预示了我国古典词学研究在本世纪前几十年间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4.
晚清词学理论达到了中国传统词学理论的高峰,晚清词人对前人的词作进行批评,或表达其词学思想,词心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并成为词学理论重要组成部分。词作离不开词心,只有作者从心出发,融入自己真实的感受,才能创作出引起读者共鸣的优秀作品。本文分别论述了冯煦和况周颐关于词心的观点,以及词心与文心、赋心和诗心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5.
厉鹗是浙西词派中期的代表作家,也是一位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词学理论家。在他手中,浙西词派的词学理论体系更趋严密,词派建设意识更为自觉,创作内容更加丰富,词艺也更为精湛。他论词既推尊词体,宗法周邦彦、姜夔、张炎,倡导醇雅、清空词风,又强调寄托,注重词作的现实意义。厉鹗的词学理论既是浙西词派前期代表朱彝尊、汪森等人词学理论的总结和发展,又对浙西词派后期代表吴锡麒、郭唐等人的词学理论有所启发,在浙西词派词学理论发展史上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6.
蕙风词论辑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况周颐的词集除《蕙风词》之外有总集两种、别集十一种,其词集自序、论词之词、词之题序与自注,蕴含丰富的词学理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扩展了况周颐的词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辑补况周颐词集之词论文献,对其词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
龙榆生主编的《词学季刊》是词学史上第一本专门研究词学的学术期刊。《词学季刊》是现代词学研究最重要的理论阵地,是联结词学家和词学活动的总枢纽,反映了现代词学在新旧文学传承过程中的生态,推动了现代词学研究体系的建构,直接影响着现代词学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词学学术史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像大多数词人一样,王鹏运没有词学理论专著问世,但其论词不乏精辟之处,其词学观主要见于其所撰词籍序跋、涉及词论的有关词作、《词学丛书》眉批、《蕙风词话》的引述等。"重、拙、大"词学理论的发明权应属于王鹏运。通过对清季著名词学家况周颐《词学讲义》要点探源和《蕙风词话》渊源举证可以发现,况周颐词学思想的要点主要渊源于王鹏运,其许多具体的词学观也传自王鹏运,可证王鹏运其实是清季一位重要的词学家。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学术界一般只是以论诗的方式论词,词学研究没有自身独立的批评方式、理论范畴和理论体系。因此,今后词学研究的趋势和重点势必是;一、树立新的评词标准。应在批判扬弃历代词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关于词的更为科学的新定义、概念、艺术理想,构建有别于诗学理论的独立的词学理论体系。二、划分词的逻辑层次。即是把芜杂的词学遗产的感性形态升化为抽象的理论形态,揭示词体概念自身的自在自为的发展脉络。上述两点相反相成,交互为用。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学术界一般只是以论诗的方式论词,词学研究没有自身独立的批评方式、理论范畴和理论体系。因此,今后词学研究的趋势和重点势必是:一、树立新的评词标准,应在批判扬弃历代词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关于词的更为科学的新定义、概念、艺术理想.构建有别于诗学理论的独立的词学理论休系.二、划分词的逻辑层次。即是把芜杂的词学遗产的感性形态升化为抽象的理论形态.揭示词体概念自身的自在自为的发展脉络.上述两点相反相成.交互为用.  相似文献   

11.
云间词派以突出的词学理论与创作表现振兴明词之衰,并开启了清词中兴之格局。该派的主将陈子龙被誉为"明词第一",且其词学理论在明清之交的词学批评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历来针对陈子龙词学理论的探讨却非常有限,论文从承传与发展的角度来探讨陈子龙的词学理论,以见其在词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并确立其对于明代与清代词学之承传、融通、影响的词史地位。全文先从其重要的词学观点入手,探讨其复古源流观、辨体论、词境说、风骚寄托说、体性观、审美技巧论,透过这些观点的阐述以见陈子龙的词论在词史的重要位置,他在明词中衰的困境中接续了词统的最早努力,开启了清代词坛的盛衰之辨与南北宋之争,使词既能维护其本质特性,又可朝雅化尊体的路上前进,为清代词论写下了第一页。陈子龙代表明末词坛雅化的星星之火,即将在清代成为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12.
一代学术大师王国维在词学方面拥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词学思想渗透在他的词学创作《人间词》及词学理论创作《人间词话》中。《人间词话》可以说是《人间词》实践创作经验的总结,它们共同见证了王国维在清末词学领域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乾隆中后期,王昶将“格调派”诗歌理论融入“浙派”词学理论当中,强调词的“醇雅”风格,淡化朱彝尊、厉鹗词学中的“骚雅”精神;强调人品对词品的影响,淡化遭际境遇对词人创作的影响。他的理论,体现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和审美情趣,偏离了厉鹗词学抒写寒士悲情的基本特色,将“浙派”词学带到更加注重形式的道路上,是“浙西词派”走向衰落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太原大学学报》2016,(2):46-49
刘永济是二十世纪一位词学理论与词创作兼擅的学者,其成就的获得与其善于取法众家、勤勉多思有关。在词学领域,刘永济可称之为临桂词学的传人,无论在寄托论、贵真情、重襟抱、意辞关系、作词方法等理论主张方面,还是以"重拙大"指导填词实践方面,其对临桂词学的继承都是有迹可循的。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是中国学史上的杰出词人,不仅在创作方面成绩卓,以独具一格的“易安体”擅名词坛,而且在理论建树方面亦有辉煌成就,其《词论》堪称词学丰碑。然而,在其家学之中却并无词学渊源。对李清照产生重大影响的词家当是晁补之。晁补之评词的理论观点,对李清照词学理论的形成有所启发;晁补之的词作,对“易安体”的美学风范也有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论述了况周颐的"穆"境理论,况氏评词重视唐五代两宋词而不偏废其一,较前代词家张惠言、周济、谭献的词学观较为通达和全面。他提出的"穆"境理论修正了前代常州词派词家为寄托而寄托的词学思想,更接近词体的柔美婉约的审美特质,代表着常州词派词境理论的最终完善。  相似文献   

17.
叶嘉莹在现代词学研究领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作为一名女性学者,其理论不可避免地与以男性为主的词学研究者们有明显的区别。她运用女性批评理论研究词学,显示出独特的女性视角。  相似文献   

18.
田同之出身诗学世家,自幼秉承祖父田雯教诲,习学声诗。晚年致仕归乡后,转而致力词学,著有词论《西圃词说》和词集《晚香词》。他的词学观,有两个理论来源:一是以王士祯为代表的广陵词人群的词学主张,一是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两派词学理论。其词论要点是:为词尊体,批评和否定填词为小技的传统观念;辨析诗、词的不同,以“真多假少”、“文生于情”,和“假多真少”、“情生于文”来断说诗、词之别;论述词的创作风格,主张风格多样,不拘一格,兼收并采;结合自己的填词体会,学习、借鉴别人的理论主张,多角度的阐明了填词的规范、要求、方法。田同之的九十三条词论,多为“采择”和转录别人的论述,很少自己理论建树,但也应当包含有他自己的体会和领悟,也体现了他的词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莫友芝的词学观念以张炎的词学理论为标准,以南宋姜夔为学习范式,提倡意趣高远、清空醇雅.莫友芝的词创作和其词学观念相一致,是其词学观念的具体实践,追求雅化的创作道路,融入前人诗句,并使用铺叙展衍的艺术手法,使其词具有清雅疏淡的艺术风范.  相似文献   

20.
云间宋氏词人不仅是一个具有浓厚家族色彩的词人群,而且是云间词派的骨干力量.无论是词学理论还是词学创作,都体现出一种悄然走向浙西词派的动向.研究云间宋氏词人群,对整体把握云间词派、进而理清明清之际词学嬗变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