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天录》与《燕行录》--朝鲜使臣的中国使行纪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王朝(1392-1910)定期派遣使节出使明、清王朝,而明、清两朝亦常常派使臣出使朝鲜,双方使节往来相当频繁,所以明、清时期的中韩外交有“使行外交”之称。朝鲜使节回归之时都要向国王禀告出使情况,每次出使都有书状官专门负责记录出使时的见闻,作为回国时禀告国王的依据。而朝鲜使臣亦多乐于著诗文描述出使情况。朝鲜称出使明廷为“朝天”,而出使清朝为“燕行”。故而朝鲜王朝出使明朝的使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朝鲜半岛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明一代保持着良好的往来关系。高丽、朝鲜两朝大臣出使明朝,必记载沿途之见闻、会见之盛况,并抒发自己的感想。他们在接待明朝使臣过程中,必以诗文唱酬,有些还通过交往成为至交。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的《韩国文集中的明代史料》收录的  相似文献   

3.
明朝使臣在朝鲜游览体现了当时中朝封贡关系在政治、文化、外交诸多方面的内涵。本文较多运用域外朝鲜的史料,在观点上力求突破传统模式框架,希冀能够起到加深对东亚封贡体系的认知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喜涛 《兰台世界》2014,(12):14-15
明朝使臣在朝鲜游览体现了当时中朝封贡关系在政治、文化、外交诸多方面的内涵。本文较多运用域外朝鲜的史料,在观点上力求突破传统模式框架,希冀能够起到加深对东亚封贡体系的认知作用。  相似文献   

5.
域外汉籍不仅对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极有助益,而且也为明清史研究提供了诸多新的珍贵史料.朝鲜燕行使者金士龙(正中)的<燕行日记>,披露了他与琉璃厂徽商程嘉贤之应酬交往,书中保留有这位"贾而好儒"的徽商之诸多诗文,这一在中国典籍中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及相关史料,揭示了中韩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对于"徽(州)学"及清代社会文化史的研究,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明末战争期间,皇太极为阻断朝鲜与明朝的联系,以解除其后顾之忧,曾两次出兵朝鲜。天聪元年(1627)的朝鲜之战,双方结下兄弟之盟。崇德元年(1636)的朝鲜之战,双方执君臣之礼,要求朝鲜每年来沈阳朝贡。顺治元年(1644)九月,清朝迁都北京,朝鲜使臣朝贡的地点遂改为北京。朝鲜每年要派出不同性质的使臣前往北京谢恩、进贺  相似文献   

7.
1882年清朝与朝鲜签订了《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1883年朝鲜在天津开设朝鲜公馆,两国间互开航线。在两国关系发生剧变的同时,也存在着传统体制"持续的部分"。直到1894年,朝鲜仍然继续通过传统的贡路向清朝派遣赴京使臣。而由于甲午战争的发生,1894年最后的朝鲜赴京使团经历了与以往使团不同的过程。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后赴京使团返回朝鲜,标志着两国宗藩关系的终结。  相似文献   

8.
十余年来,笔者整理了北京图书馆所藏日本驻华机构的档案,据该馆的馆史档案记载,它们是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命令该馆接收的,具体主要操办人是胡适。其中数量最多的是上海的,内最重要的首推上海东亚同文书院的原始档案和在华朝鲜人档案。关于北图所藏日本驻华大使馆的档案,北图早在50年代就编了详细的油印本目录,其中有不少朝鲜人的史料。未编目录的有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档案,其中的上海朝鲜人史料大部分是原始档案,独一无二,其原因是:1932年4月29日,上海虹口公园发生了举世震惊的朝鲜志士用炸弹刺杀日本军政要人事件,翌日,…  相似文献   

9.
《魏书·高句丽传》具有史料价值的同时,也有史料错误。将其与其他正史《高句丽传》、朝鲜史书《三国史记》进行对比,发现其问题主要是高句丽王的记载以及个别字词的误记。  相似文献   

10.
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一书,全面钩稽、整理了《朝鲜李朝实录》中与中国有关的内容,不仅时间长,而且全面反映了元末、明、清初中朝关系的演变,补充中国正史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