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基于JMI的供应链库存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佳 《内江科技》2010,31(3):125-126
本文针对传统库存存在的不足研究了供应链下的联合库存管理,建立了有初始库存、允许库存短缺、缺货需立即补充的联合库存管理模型,并与传统的库存管理策略相比较,定量地分析了其在节约整个供应链库存成本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ERP软件中的库存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存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可从不同角度加以分类。库存既有优点也有弊端。按照库存的ABC分类,对各类库存物品进行不同的控制。根据 不同的库存类型要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库存的日常操作业务有入库、出库和移库等。可从不同角度对物料的库存信息作分析,以供管理者决策。  相似文献   

3.
王祥  诸克军 《软科学》2010,24(8):103-107
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煤炭企业物资库存系统建模,通过调整库存策略,修改库存警戒线,运行仿真实验,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到比现有平均库存水平更低、缺货次数更少的物资库存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4.
备件的联合库存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备件管理是资产密集型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分析库存三要素的基础上,阐述了库存模式发展的历程,分析了备件联合库存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在我国实行备件联合库存的意义,最后提出了实施备件联合库存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有效控制库存风险,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目的出发,基于药品的特殊性,根据我国医院库存管理现状,结合当今先进库存管理方法以及我国医院自身软硬件条件,提出一个适合我国大部分医院的药品库存管理方案--混合式库存管理.  相似文献   

6.
现代供应商库存管理(VMI)是一种供应链环境下的新的库存管理方式,它能够对改善整个供应链库存状况、降低系统库存总成本起到积极的作用。针对现实中现代供应商库存管理的特点以及科技型企业在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运用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对科技型企业库存产品进行分类的管理思想,并对分类结果进行了灰度测定。其研究结果将有利于科技型企业在实施供应商库存管理中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决策。  相似文献   

7.
依据内蒙古电力库存周转慢、仓储利用率低等问题,通过库存"一本账"和成本跟踪管理方式来实现库存资源的优化。研究表明:库存"一本账"管理可有效控制库存资源,实现库存的零积压。采用物资领用与消耗分开管理的新方式来深化物资出库跟踪管理。  相似文献   

8.
在企业产品的库存管理实践中,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日益暴露出其固有的两大缺陷:一是企业的库存管理过于粗放、简单、较少采用先进的库存管理技术和方法,因而企业的库存费用一直高居不下。二是众多企业在库存管理方面各自为政,结果造成库存设施重复建设严重,并且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气象物资库存管理方法,讨论了传统气象物资库存管理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思想,并介绍了三种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及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周军宜  达庆利 《软科学》2004,18(1):49-52,70
本文提出了供应链库存集成化管理的内涵应该包括要素集成、策略集成和信息集成三个方面的观点;归纳了与库存相关的各类要素及其对库存的影响,给出了要素集成的实施框架;回顾了多级库存控制模型的研究成果,给出了企业选用模型的依据;总结了网络环境下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特点,给出了网络化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1.
于斌斌  陆立军 《科研管理》2006,40(11):185-195
本文构建了一个关于专业市场经营户选择线下与线上渠道的策略模型,并利用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调查问卷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替代效应、恢复速率、政策扶持、生产规模、市场交易效率、经济集聚效应等是影响经营户策略选择的重要因素,并且都显著促进了经营户的市场绩效,最终线下与线上融合的双渠道模式成为经营户的最优选择;而且,晚加入线上渠道的经营户会比早加入线上渠道的经营户面临更高的机会成本,前者主要通过经济规模效应和经济集聚效应来提升自身的市场绩效,而后者通过改善恢复速率和市场交易效率来提高自身的市场绩效。  相似文献   

12.
于斌斌  陆立军 《科研管理》2019,40(11):185-195
本文构建了一个关于专业市场经营户选择线下与线上渠道的策略模型,并利用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调查问卷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替代效应、恢复速率、政策扶持、生产规模、市场交易效率、经济集聚效应等是影响经营户策略选择的重要因素,并且都显著促进了经营户的市场绩效,最终线下与线上融合的双渠道模式成为经营户的最优选择;而且,晚加入线上渠道的经营户会比早加入线上渠道的经营户面临更高的机会成本,前者主要通过经济规模效应和经济集聚效应来提升自身的市场绩效,而后者通过改善恢复速率和市场交易效率来提高自身的市场绩效。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个决策变量的供应链契约协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勇  陈俊芳 《预测》2004,23(6):69-72
当供应链上存在订货、促销努力多个决策变量时,为了协调面临不确定需求零售商的订货和促销努力决策活动.需要根据需求能否被观察或促销努力成本能否被确认,结合回购契约,分别设计销售折扣、促销努力成本共享等形式更为复杂的契约。  相似文献   

14.
张音  张千惠  郑海东 《科研管理》2021,42(4):201-208
本文借助网络志及扎根理论方法,考察营销人员如何借助在线商人社区对其电商营销活动进行赋能。研究发现,营销人员加入在线商人社区有助于其在电商营销专业知识和技能、心理状态以及对外影响力等方面获得提升,即实现赋能,而赋能对于社区成员获取在线交易机会有直接促进作用。社区信息特征、社交环境特征以及社区激励是影响赋能实现的前因,而上述因素通过影响社区成员对于社区和其他社区成员的融入水平,最终作用于赋能。  相似文献   

15.
从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发,引出在线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及其发展.基于电子交易平台的核心模块设计和真实交易背景,提出4种在线创新融资模式:线上订单质押、线上定制预付款、线上存货质押和线上信用融资,以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为有效控制在线供应链金融融资风险,提出在线供应链金融发展对策,对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促进在线供应链金融向规范化、健康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白世贞  姜曼  徐娜 《软科学》2017,(1):118-123
针对线上企业在集成销售模式下考虑消费者具有时间敏感的决策问题,提出现售和预售集成模式下企业的价格策略和库存策略,并分析不同模式下企业的库存量和利润,最后通过仿真算例分析预售时间对企业决策参数和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市场规模一定,集成模式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库存;当市场规模增加,集成模式可以分担库存剩余风险。单一现售和集成模式的优劣取决于企业能否有效降低产品交付成本以及能否有效刺激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7.
祁慧博  龙飞 《资源科学》2018,40(9):1822-1830
研究控排企业的林业碳汇需求,对于引导企业科学选择减排路径与有效发挥林业碳汇抵消企业碳排放的作用而言至关重要。以控排企业为对象,将其对林业碳汇抵消碳排放机制的认知与响应统一纳入贝叶斯网络,从而揭示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机理,并从林业碳汇减排量、抵消比例、价格决定、风险承担等多个维度进行仿真。研究表明:林业碳汇需求是控排企业自身及环境因素复杂作用的动态过程;尽管在森林增汇与减排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认知与认可,但面对当前充裕的碳配额及不明确的林业碳汇市场预期,控排企业期望林业碳汇占CCER的比例及购买林业碳汇的意愿并不高,且倾向于林业碳汇的价格由政府主导,而风险由交易双方共担。因此,激发林业碳汇需求须在掌握控排企业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碳交易制度创新,推进排放配额管理及林业碳汇融入国家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同时稳定企业购买林业碳汇的收益预期。  相似文献   

18.
耿凯平  贾涛 《科技与管理》2011,13(3):74-77,83
经典的库存模型总是假设购买者在收到所订购商品时必须立即缴付货款,然而实践中,供应商总是提供他们的客户一个确定的还款周期以增加其产品销售量,因此在库存决策中考虑商业信用的影响既是实用的也是必须的。通过对于该领域的大量文献进行回顾,将相关文献按照商业信用合同及研究主题进行了分类,并简述了代表性文章中的关键内容。最后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与库存管理的实际问题提出几个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田园  宫婷婷 《情报科学》2021,39(9):110-116
【目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评教信息的使用价值,构建在线教学用户需求指标体系,对在线教学需 求数据进行主题挖掘。【方法/过程】运用数据挖掘理论和LDA主题识别模型,从丰富的在线教学评价内容中挖掘潜 在的在线教学主题,针对教学主题特征向用户需求进行结构映射,最终形成在线教学需求指标体系。【结果/结论】 分析在线教学数据,从教师需求、课程需求、教学成果需求三方面构建在线教学用户需求指标体系,并提出针对性 的教学质量优化策略。【创新/局限】本文通过在线教学需求数据主题挖掘,为高校在线教学评教指标体系的构建与 完善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但样本数据仅为单一高校数据,未实现全覆盖,对领域研究的整体态势分析还存在一 定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Impulse buying accounts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consumer shopping behavior in the bricks-and-mortar retail market. Online retailers also expect to profit from impulse buying. It is therefore interesting and beneficial to investigate the design elements of online stores and the sales promotion stimuli that e-retailers can use to either arouse consumers’ desire or decrease their self-control to evoke their purchase impulses. This study seeks to explicitly identify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online store design and sales promotion stimuli that most affect online impulse buying behavior throughout the consumer decision-making process. Drawing on the two-factor theory, it successfully identifies the hygiene and motivation factors that trigger online impulse buying. The questionnaire responses of 239 valid respondents revealed that most of the hygiene factor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design of online stores, and all of the motivation factors are forms of sales promotion stimuli that effectively facilitate online impulse buying and present utilitarian or hedonic benefits to consumers. This study also identifies the most effective sales promotion stimuli and offers a comprehensive checklist for Web designers. Moreover, the distribution of motivation and hygiene factors for each stage of the EKB model is uneven, and some stages include only hygiene factor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demonstrate that the triggers of consumers’ online shopping behavior do not always apply to online impulse buying, and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impulse buy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