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教师应当使语课堂充满情趣——教师要披人情,将本中生动美好的形象,把作寄寓在中的思想情感,以炽热的情感、晓畅的语言淋漓尽致地传送到学生的心田之中,使其和作产生共鸣,达到教师、作、学生三方的情感和谐统一,这就是语课堂的最高境界。课堂教学巾充满情趣,是教师引领学生正确体悟教材情感的前提。教师在执行这一任务的过程中离不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引导得好,学生往往能主动地感知教材,准确地领会章中的情感,或被人物精神所感染,或被优美景观所陶醉。随着情感蓄积加深情势加剧。学生就会产生急于喷发的动机,出现了”情满而溢发”的现象。那么,怎样使语课堂充满“情”趣?  相似文献   

2.
语课堂是由一个个充满活力,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具有生命意义的人构成的,语课堂应该是学生探求真知。体验生活,追求理想,展示个性的乐园;语课堂应该是生命涌动、个性飞扬的展台;语课堂应该是充满灵性的交流对话的平台。语课堂中的对话是由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生本对话构成的,对话的实质是心灵的交流,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不论哪一种形式的对话,教师学生本都不能缺席,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语课堂就是在各种形式对话的流动和交织中,感受生命的驿动,心灵的涤荡,灵魂的升华。  相似文献   

3.
要体现语的多维目标,关注儿童的生活兴趣与个性的发挥,还需从语教学实践与学生的实际出发,转变语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个性,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  相似文献   

4.
语新课堂是指与旧课堂相对的、能提升语课堂教学品味的、对语教学起可持续发展的、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学生教师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流程、评价是充满生命力的。生活化的语新课堂为学生创设一种有助于探究的开放的情境,呈现给学生的是生活的某一缩影。学生全员参与体验生活,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本,用生活的底蕴去诠释本,用生活的经验去解读本。  相似文献   

5.
任亚娟 《江苏教育》2006,(3B):14-14
精彩纷呈、充满生气的语课堂是我生命巾的最爱。作为教育的行动、思考,我努力地追寻着.不断地思考着,大胆地实践着……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教材,在大量的语实践中掌握运用语的规律。”开展“漫游语世界”的语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认识语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明确生活中处处有语。通过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让学生从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用语,培养学生语实践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7.
孙双金老师是全国名语特级教师,全国首届中青年语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比赛一等奖获得。凡是听过孙老师上课的老师都说他的语课上得生动,上得活泼,上得有味道。其秘诀之一便是他的课使课堂和生活相联系,语教学与学生生活息息相通、水乳交融,在课堂这一特定的时空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应该是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亲和力的课堂,而这种吸引力、亲和力主要来自教师科学合理的教学行为.其实质是教师的一种学生观。  相似文献   

9.
“语综合性学习”是本次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全新概念。它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以语学科为主并综合其他学科内容的学习实践活动,是以拓宽学习空间、增强实践机会、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语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课程标准精神,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我们执教的国语是诗的筋骨,那么,我们的课堂就应该充满诗意。语是最重要的人载体,诗歌是人精神不倦的歌手,那么,我们的课堂就必然充满诗意。  相似文献   

11.
物理课程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打造充满激情的物理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完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呼唤新课堂,新课堂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因为,小学生刚走进学堂.他们多像那幼嫩的芽儿,需要成人的关爱、呵护和引导.教师应促进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帮助每一个学生建构健全的人格,凸现真我的风采。在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中,我的实践与体会是:  相似文献   

13.
本从素质教育以对美育的要求和语教学的美育功能的角度,探讨了新的教育形势下的中学语课堂艺术问题。作认为新型的中学语课堂艺术,其实质内容是审美教育,其表现形式是充满审美情趣、渗透审美教育、拓展学生思维,其最终目的实现愉快教学、增强课堂活力、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4.
语课内学习应贴近生活,还原生活。教师要把课内语学习变成学生的精神追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语,用语。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语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素养。如把呆板而单调的复述课变成说评书、分角色讲事故、导游、推销、广告等;把单纯的读书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教学在知识传授、道德熏陶、智能开发、创新精神培养诸方面都肩负着重要使命,而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对完成这些使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语教师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在教学中逐步形成独特的个性,用充满个性魅力的教学风格吸引学生,激发其学习语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好玩’的语课”这一说法的题中之意,应为语课堂充满了活气、充满了情趣,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学与玩融为一体,每堂课都像一出戏似的。如此境界的课堂当然有必要好好“打造”,况且“打造”的前提条件也是很充分的。其一,想玩、爱玩是青春年少学子的天性,虽然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大,这一天性逐渐减弱,但作为学生这一群体仍然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17.
如何让语课充满语气息?如何使语课堂成为培育学生语素养的重要场所?本细读,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语教师的强烈关注。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设置“语综合性学习”在于落实课程理念,拓宽语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体现语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注重跨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将课堂内外、学科内外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为他们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语实践机会,提高语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语教学在继承与创新、批判与建树中一路前行。广大小学语教育工作的深思与躁动、憧憬与探索使语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欣喜与振奋之余,对时下的语课堂进行一番冷静而理性的审视,我们发现,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越位”或“不到位”的游离状态,这显然有悖语课改的初衷。因此,如何厘清理念,匡正失衡,使语教学实践摆脱游离状态,这是每位语教育工作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曹雅华 《青年教师》2005,(10):31-32
情感是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心理因素,积极的情感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具有动力推动作用。情感教学又是语教学的生命,它能使语教学充满人情怀,充满生命活力。所以语教学必须超越知识和技能,走向情感。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语的同时,充分张扬个性,表达情感,抒发情怀,享受语学习的乐趣,使语课堂呈现生命的熠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