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浅析中国园林植物景观中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在中国园林景观中,常常作为某种文化符号,传递着设计者的思想和愿望。传统园林中人们以植物特有的人格化特征,表现出一定的诗情画意文化内涵。现代园林则以生态文化为基本指导原则,赋予园林景观以新的文化内涵。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与现代园林植物景观中所体现的不同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2.
徽派图形元素的美学特征及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派图形元素蕴含着徽文化的精髓。现代包装设计中对徽派图形的再创造和应用,不是简单符号的复制,而是融入文化精神实质,对传统图形的取形、重构和组合。从分析徽州图形元素的美学特征入手,论证如何创新运用徽文化中的图形符号,将其融入现代包装设计理念之中,设计出具有地域传统特色的现代包装作品。  相似文献   

3.
徽州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景观基因"理念,可通过标志性建筑、民居特征、布局形态、主体性公共建筑、聚落装饰、参考性环境因子等六个识别性要素对徽州传统聚落景观特征进行识别,进而构建徽州民居景观基因要素识别系统。牌坊、宗祠、水口园林是构成徽州区域传统聚落景观的主体基因,功能地位最突出;马头墙、天井可作为其附着基因和徽派民居景观的主体基因,较前者功能地位居次;它们共同构成了徽州传统聚落景观的内在特质及其外在特征的形成机理,是徽州文化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4.
徽派建筑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汉文化圈中建筑派系的一个重要流派,因传统工艺、风格独特及造型优美成为中国建筑史上重要的建筑类型之一。现代建筑元素在徽派建筑中的发展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具体体现在建筑美学、建筑空间和建筑符号上。当今,新徽派建筑在充分尊重建筑人文环境基础上,融入传统徽派建筑的精华,为当代建筑新领域提供源源不断的设计理念和建筑技艺,并作为一种文化被广泛运用和传播。文章就徽州文化建筑形象建构的运用进行分析,并对其传播发展进行探究,使之能够满足当代建筑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从徽派建筑到图形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徽派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凭借其建筑艺术风格与特点堪称我国古代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徽派建筑以粉墙黛瓦的特色体现着质朴、典雅的东方之美.本文通过对徽派建筑元素的提炼与分析,提出在现代图形设计中如何合理地改变并运用这些符号,以满足现代图形设计的要求,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徽派文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法国的传统园林都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我国的传统园林正在消亡和流变的危险中,我国的现代园林还没有真正形成。深入探讨西方景观园林的营造思想和手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法国古典景观园林为例,对西方景观营造思想和手法进行系统地论述。  相似文献   

7.
徐州作为"中国书法名城",把书法艺术与园林设计结合起来,将二者融合,互相渗透,造就独特气质的书法景观。书法景观在徐州园林造园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对传统的园林设计的继承,又要考虑到新的历史时期现代园林建造规则,将书法景观融入园林设计之中,使之浑然一体,建构当代徐州园林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8.
徽州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极具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其中徽派篆刻是徽派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具有独特传统魅力的徽派篆刻艺术,其确立了文人篆刻艺术的历史地位,实现了向篆刻造型欣赏艺术的重大迈进。笔者通过把传统古典的篆刻文字图形艺术加以提炼演变,拿出其符合现代审美标准的精髓部分并加入徽派元素,从而构成新图形的多种创意方式及作品来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9.
中华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传统文化,而其中的徽州文化更是以儒家伦理价值观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发展的结果.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在中国的建筑发展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现代建筑设计如何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汲取徽派建筑的优秀特征,从而促进徽派建筑风格得到传承与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山石理景仍然是我国现代风景园林理景的重要内容,我国古典园林在山石理景艺术理论和技术手法上积累了许多精髓。以我国现代风景园林理景创意设计中常用的山石景观类型:壁岩与峭壁山、石矶、山石池、散置石、山石花台为研究对象,以苏州古典园林山石景观为实例,以《园冶》造园艺术理论为主要依据,解析其山石理景的艺术和手法,以利于我国现代风景园林山石理景在继承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