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电视法制节目是向公众阐释法律事件始末、宣传正确法制思想、普及法律知识、实现法制教育的节目形式。随着全面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公众法律意识显著提升,并希望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因此对电视法制节目的内容、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电视媒体市场化运营发展的影响下,电视法制节目的普法服务功能被削弱,内容泛化、形式娱乐化等问题严重制约电视法制节目的健康发展。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电视法制节目亟需找准自身的定位,积极承担促进我国法制建设的社会责任。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电视法制节目创作及报道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究强化电视法制节目普法服务功能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法制节目存在的制度基础是法律,因此,要探究法制节目中的和谐理念并有意识地加以张扬,必须先明确法律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那就是法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与保障。那么,在节目创作中又该如何彰显这些具体理念从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电视法制节目逐渐陷入"模式化"的困境中,法制节目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产生脱节,群众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法律知识,他们希望法制节目不仅仅是以案说法来宣传法律知识,还希望能有权威的团队出现在他们身边,为他们提供法律方面的帮助或服务。本文以福州电视台《法眼》栏目的"法眼服务团"工作实践为例,探讨地方电视台法制节目如何整合资源,让法制节目普法形式更多样,更贴近群众,服务好群众。  相似文献   

4.
蒋朝霞 《视听界》2009,(1):110-111
电视法制节目如果仅仅是案例的报道,或者案例加上法律条文解释,而没有对人的关注,就失去了法制节目的张力和支撑。法制节目强调的知识性并不是单纯说教和灌输法律条例,而是以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去把握新闻事件,并融入电视人的情感体验和理解,关注法律背后的人物命运,将一种人文思想贯穿于节目的内容和风格之中,让观众有所震撼、感悟。  相似文献   

5.
电视法制节目不少案例通过纪实手段报道公民或法人之间的敏感问题,满足观众了解社会现实、揭露社会问题的愿望,很受观众欢迎。但暴露过大、侵犯到公民隐私的问题也时有发生。由于法制节目的定位和特征决定其内容必然是人们的法律实践和法律行为以其所引起的法律关系,电视法制节目制作者必须处理好节目中的暴露性和公民隐私权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李强 《新闻世界》2014,(5):34-3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会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作为大众媒体的组成部分,法制栏目是引导民众提高法律意识,普及法律知识的重要平台。如何做好法制栏目?首先要弄清法制栏目的特性,抓住受众的心理,服务受众;其次要提高法制节目的可看性,做到表现手法上多样化,在内容创新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法制类节目的成功与否和节目自身的法律含量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法律含量的高低则决定于节目的选题和策划。一、选题要有“法律含量”意识什么是法制节目的法律含量?我们认为,法律含量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法律意识和法律常识。劝告人们学法、懂法、守法的思想认识,叫做法律意  相似文献   

8.
广播法制节目承担着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的重任。如何在专业频率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满足所在频率的需求并得到听众认可,是当前广播法制节目编创人员所面对的一个现实课题。本文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的《大家说法》为研究对象,从选题、节目形态等几个角度分析了法制节目如何在专业频率中兼顾频率共性和法制节目个性的创作经验,力求为法制节目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蔡志远 《新闻窗》2014,(6):38-39
随着电视节目发展的多样化和观众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越来越理性的受众,法制节目多年来形成的制作手法已经与形势严重脱节,那些靠搜奇猎异,靠追求刺激赢得收视的法制节目更是快速退市。法制节目要接地气,要关注民生,要充满人文关怀在业界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那么,何谓人文关怀?如何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法制节目中呢? 笔者认为,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在法制节目中体现人文关怀,就是要重视人的表述、倾听人的呼声和关注人物的命运。虽然弘扬正义、普及法律知识是法制节目的大任,但是生涩的法律条文只是法律的表象,而人文关怀才是法律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0.
邱湧滨 《东南传播》2016,(11):37-38
进入新世纪,全国各地电视法制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也涌现出了一些知名的法制节目,但这些节目的案例大都是法院判决生效的案件,以案释法,而以法院庭审为主要内容的法制节目却不多,《第一帮帮团》"庭审直击"节目是目前福建惟一一个以庭审为主的法制节目。本文拟通过对"庭审直击"如何寻找"好"案例、给控辩双方同等话语权、如何提高庭审节目的法制含量、如何丰富庭审纪实类节目的画面等四个方面的分析,以此来探讨如何提升庭审节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如何使电视法制节目更贴近观众吴静春在《如何使电视法制节目更贴近观众》一文中指出,目前全国法制栏目已经超过200个。充实提高法制栏目质量的渠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从内容上贴近观众。首先要找准栏目定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栏目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受到群众欢迎,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其次要选择与观众息息相关的内容。要加大信息量,加快节目的整体节奏。最后还要紧跟时事。二、表现形式上贴近观众。形式与手法应避免单一化,在叙事手法和讲述结构上要精良,做到通俗易懂。要让观众参与到节目中来,引发民众对法律事件的种种思考。好的节  相似文献   

12.
电视法制节目是以电视为传播媒介,以传播法律知识为内容,以普法、释法和指导用法避免或减少犯罪为宗旨,关注我国法制建设进程的电视节目,为我国实现法治化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法制节目的繁荣,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除目前法制节目娱乐化、同质化现象备受关注之外,法制节目本身存在的"乱象"也愈渐明显,这与法制节目倡导的法治精神是相违背的。本文从"乱象"入手,探讨法制节目"乱象"的产生原因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杨慧 《声屏世界》2011,(11):47-48
电视法制节目一直以天然的内容优势在电视媒体中保有相当的竞争力。CSM数据显示,法制节目播出量占专题节目的10.3%。收视率比重却占专题类节目收视率的19%。另据统计。央视舆论监督栏目《新闻调查》一个年度涉及法律题材内容的节目大约占到了总选题的70%以上。也就是说,今天的法制节目已经不再是一个行业内部的竞争,而是整个媒介平台上的竞争。  相似文献   

14.
吴旭东 《视听界》2002,(4):23-23
电视类法制节目是要让观众在收看节目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律的熏陶和教育,感受到法律就在他们身边,明白知法懂法,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因此,普法意识是其必备的因素。一、加强法制节目的法律含量。法制节目不能等同于“热  相似文献   

15.
余纪勤  祝春 《视听纵横》2010,(3):104-105
随着公众法制意识的不断提高,法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媒体作为普法平台的作用也日益显现,公众对法制节目给予了更高的期盼。如何进一步拓展县级电台的法制节目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李菲 《中国广播》2014,(6):74-76
随着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于法律知识的渴求也日益提升。如何打造一档适合农民听众的法制节目,塑造一位农民喜爱的主持人成为媒体人探讨的课题。本文就受众定位、主持人的塑造等分析农村广播法制节目主持人如何为农民做好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法制节目逐渐走向成熟,呈现“繁荣”。全国各级媒体都相继开办各种类型的法制节目。作为地方台的法制节目,受地域限制,没有最广阔的新闻来源;遇到新事、奇事和处在法律边缘的问题,也很难得到最具权威的法律分析。所以,如何能够避短扬长,做好“贴近”文章,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电视节目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法制节目的编导充分调动了种种电视手段,将一个个案例做成悬念迭出、紧张刺激的故事。随之带来的问题是电视法制节目的法制含量弱化了,作为电视法制节目的个性不再那么凸显,与其他节目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普及法律知识是电视法制节目的基本功能,弘扬法律精神是其根本宗旨,建立法治社会是其始终如一的追求。电视  相似文献   

19.
《法律讲堂》生活版是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重点推出的法律类法制节目,笔者以《法律讲堂》生活版电视法制栏目报道内容为研究样本,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报告数收集,从报道案例选择、各部门法内容比例倾向性和观众期待度分析等三个层面入手,总结《法律讲堂》开播以来的历期节目在我国当前法治环境中所获得的观众认可满意度,分析报道题材内容选择方面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尝试提出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电视法制节目,是指以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及普法为内容的电视节目。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法律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之相应的是近年来各级电视台拍摄法制题材电视节目的热度也在逐渐升温,我们注意到,电视法制节目的数量和比例较以往明显增多,有的节目还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拟从现时的电视法制节目出发,对其略作探析。一、电视法制节目的现状综观各电视台的法制节目,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在荧屏上,一是固定法制题材以专栏形式播出的节目,也就是栏目化的电视法制节目,如中央台的《社会经纬》,山东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