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延增 《早期教育》2000,(10):11-11
法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崇尚爱与严的和谐统一。他们认为母亲必须对子女有着强烈的母爱,同时也必须具备严格的教养方法。孩子从小在父母严厉的管教下学习怎样待人接物等礼仪举止。家庭一般都有严格的家规,如吃饭时,父母不允许孩子随意讲话,孩子晚上不准外出,不能随意交友,父母有权指导孩子选择一起玩的小朋友等。法国的父母们很重视从小培养子女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们能做的家务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做,并且让孩子知道能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一种光荣。  相似文献   

2.
马力文 《河北教育》2005,(21):11-12
中国有句俗语,“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这句俗语所蕴含的文化十分丰富,它强调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和关系定位。父母传统的“爱”文化中,“血缘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元素,父母爱是对子女无条件的给予,中国父母讲奉献,父母可以为了子女牺牲自我;爱又不是施舍,父母随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好恶施与或收回他们的爱,他们是爱的主宰。  相似文献   

3.
我们都是父母的子女。我们都可能成为有子女的父母。子女的生命来自父母。父母的给予、父母的付出,似乎天经地义,我们是否思考过其中的无私和伟大?父母的爱、父母的关心,润物无声,我们是否考虑过要对他们感谢和回报?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提出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亲子关系研究中,研究母子关系的较多,而研究父子关系相对较少.我国的父子关系受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较重,具体表现在:一是有些父亲直到现在还以“严父慈母”为原则,总是以严厉的管教者,甚至家庭的统治者自居,对子女的管教简单、粗暴,疏远了父子关系;二是不少父亲认为自己应该是“主外”的角色,主要任务是“挣钱养家”,常常以  相似文献   

5.
孝心无价     
【阅读导引】父母把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子女,子女也应当孝敬父母,回报他们。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怎么能爱其他人,又怎么可能有一个完整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近日,瑞士洛桑大学研究人员说,他们的最新研究显示,过分严厉的专制式教育会扼杀儿童创造力,导致他们学业失败。研究人员发现,撇开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水平,家长的教育风格对子女的发展和学习起着决定性作用。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和家长关系良好,甚至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学习差的学生则几乎都是在管教严厉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而且家长的教育方式较为粗暴。研究人员指出:“专制式教育和过分严厉的要求会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未来人生造成负面影响。”他们说,实施专制式教育的父母总是用苛刻的标准评判和要求孩子,盯着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不放,…  相似文献   

7.
这二位父母含辛茹苦.为使儿女能考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一切围绕着孩子不停地运转,而当一双儿女如愿以偿.众人称他们有福气时,他们却伤透了心,哀叹“悔不该当初啊”。为什么当初父母那么爱孩子,为孩子能成才耗尽了心血,而子女长大了却不懂得爱父母呢?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想过没有,我们该怎样做孩子? 欢迎大家踊跃来稿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8.
历经千辛万苦而获得成功的王永庆,深知“磨炼”二字的重要。所以他对子女的管教不仅是严格的,甚至是严酷的。王永庆希望子女养成勤奋、节俭的生活习惯和独立生活、独立创业的能力。因为他认为生活环境对子女成长的影响很大;出生在贫苦人家的孩子,很容易体验到父母的辛苦,同情心油然而生,就会暗中产生要努力挣钱来报答父母的想法,就有更多的可能成功。王永庆认为“富不过三代”的原因就是富有人家没有教育好子女。他说:“有钱人的子女已经有资本、条件了。做不做得好呢?做得好的偶尔有,但很少,美国有几家?日本有几家?”由于王氏家族十分富有,…  相似文献   

9.
父母管教子女常犯的四个毛病一般而言,父母在管教子女方面最常犯的四个毛病是:(一)父母管教太严,缺乏弹性,而且经常有无名火,令子女望而生晴。(二)父母工作心碌或父母长期远离子女,平日对子女疏于管教,子女自然难以达到父母的要求。(三)父母对子女的要求标准...  相似文献   

10.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非常爱孩子,可孩子却难以感受到父母之爱,缘何会这样? 主要原因就是孩子与家长在对爱的理解上存在明显差异.家长认为所有对孩子的管教都是对他们的爱,因此往往不太注重方式方法;而孩子由于年龄尚小,还不能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1.
"父母皆祸害!"当孩子们喊出这样一句"离经叛道""颠覆人伦"的话时,孩子真的是将父母视之为"洪水猛兽"吗?都说"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为何家长们怎么就一不小心成了孩子们心中的"祸害"了呢?我们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双方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没有真正感受到彼此的爱,没有互相体谅各自的艰辛,从而走向了极端。我们常常听到子女们抱怨父母不理解,却很少见到孩子们理解父母用心、体恤父母辛苦。父母也是人,他们也有血有肉甚至有难言之隐,我们做子女的为何不试着走近他们,体谅他们的感受呢?  相似文献   

12.
一对老实巴交的夫妇,两人都是共产党员,本质都很好。一天,他们来到我们学校,却伤心地哽咽着求我们想办法管教一下他们的孩子小彬。这孩子,不爱学习,爱撒谎,偷拿家里的钱到外面乱花。如此本分父母,为什么孩子会这样?  相似文献   

13.
木匠的儿子     
人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一个“怜”字,道出了父母爱子女却常常不被理解的千万声无奈的感慨。然而,当我们读到这几篇从父母角度写亲情的文章时,我们还是被深深感动了,并对这几位父母以及全天下的父母产生了由衷的敬意。你能说,让儿子去割草挣钱就是不爱儿子吗?让女儿在厨房丁零咣口当就是不爱女儿吗?特别是那位以流血换取儿子学琴积极性的木匠父亲,在废墟中以手挖掘营救儿子的执著的父亲,更让我们在唏嘘与感慨中肃然起敬。好好爱你的父母吧,无论他们采取怎样的方式关注你的成长,他们的苦心和付出都是最无私、最可敬的。  相似文献   

14.
从小到大,很少有人能分辨出我们两兄弟。原因很简单,我们是双胞胎,长得实在太像了。但让我奇怪的是,在这所高校,有一位老教授总是能准确地叫出我们的名字。所以,当一家电视台来采访我们的时候,年轻的记者找到了这位姓陈的教授。记者问他:“您是怎么认出这对双胞胎的呢?”老教授笑着回答:“原因很简单呀!父母为什么能够一下子认出自己双胞胎儿女呢?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子女充满了爱。”他顿了顿,说:“我是教写作的,他们都喜欢写作。作为老师,我深爱着我的每一位学生。同样的道理,正是对学生的爱,让我很快地认出了这对双胞胎。”爱,让我认出了双…  相似文献   

15.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也应坚持“严”与“爱”相结合的原则。所谓“严”,是指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教育。父母对子女严格,应该是在子女有了缺点时不是姑息、迁就、护短,而是批评、教育、要求,并帮助他改正。这本身就是一种爱。所谓“爱”,是指爱护、尊重、宽容、谅解。“爱”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在家庭教育中,严格要求和爱护尊重是统一的。严格要求与爱护尊重都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和信任。假如父母在向子女提出某种教育要求时能平等地同子女交谈,讨论,子女则会更加自尊、自重、自信,从而在感情上易于接受也有可能做到父母所提出的要求。赖宁的父母就是这  相似文献   

16.
年轻的父母,您是否考虑“凭”着什么去教育子女呢?有人说,做了父母就“凭”做父母的资格去进行教育。这样能教育好子女吗?答案是有资格但不一定合格。那么,父母教子“凭”什么,要怎样去教育子女呢? 一、凭经验,要分析。教子有经验是好的。谈到经验有以下三点,一是自己父母教育自己的亲身感受;二是别的家长教子的做法;三是个  相似文献   

17.
有能力的爱为人父母,心底一定爱自己的子女,这是毋庸置疑的。即使每一位父母教孩子的方法不同,他们的出发点也都是为了子女好。做父母确实不易。尤其是我们这一代父母,在自己的成长期里,也许从来没有好好尝过被宠爱的滋味,我们缺乏成长时最需要的鼓励和肯定,留在脑海中的尽是被打击、被否定的童年阴影。所以,“当日不曾被爱,今天亦不懂去爱”。这不是一个漂亮的  相似文献   

18.
宋亮 《教育》2011,(5):25-25
在企鹅出版社的大力推广之下,中美的主流媒体都报道了“虎妈”蔡美儿严厉管教子女的无双故事。这个故事对美国人来说是如此离奇夸张,而在中国家长们看来,真的不算什么。在多数中国人看来,对孩子的管教自另有一套办法,为与“虎妈”叫板,中国媒体迅速推出了中国自己的另类家长——“猫爸”,一个叫常智韬的人。  相似文献   

19.
先提出我们的观点:教育子女的责任,要由父母共同承担.哪一位都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同时,父亲和母亲要为对方承担教育责任创造条件。不应单方独揽“大权”。因为,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力和谐互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全方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那么。祖辈呢?他们的教育责任是父母教育责任的延伸。尽管有不  相似文献   

20.
马力文 《河北教育》2005,(11):11-12
传统"爱"文化中蕴含的问题 中国有句俗语,"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这句俗语所蕴含的文化十分丰富,它强调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和关系定位.父母传统的"爱"文化中,"血缘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元素,父母爱是对子女无条件的给予,中国父母讲奉献,父母可以为了子女牺牲自我;爱又不是施舍,父母随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好恶施与或收回他们的爱,他们是爱的主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