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棒球比赛中,投手的作用是无庸质疑的,一场比赛的胜利往往都离不开投手,但是投手队员如何才能发挥自身作用展现投手的价值,这就需要在投手训练中不断探索创新和研究.本文针对四川棒球队投手的比赛发挥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据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展开讨论和研究.研究认为四川棒球队投手在训练中应加强防守触击球防守技术训练,希望可以为四川棒球队投手的训练尽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长时间的专业棒球训练中发现大部分安打和本垒打往往都是靠力量比较大的击球员来完成的。这说明了打击技术在棒球运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今日益激烈的棒球竞赛中,面对集速度、力量于一身具有高超防守技术的队员,要想突破得分,就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打击技术,以加强进攻能力。最终达到最佳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3.
棒球运动是一项竞技性很强’的运动项目,比赛中充满了智慧、速度与力量,因此,也有许多人把棒球运动比喻为运动场上的“桥牌”。在棒球比赛中,投手作为唯一的进攻型防守队员有着无法比拟的重要性。本文就少年棒球投手投球时的上肢动作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为少年棒球运动员训练合理化、系统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棒球是一项以棒打球的球类运动,有显著的集体性、对抗性特点,同时也是集智慧、勇敢、趣味性为一体的集体性运动.接球手是棒球运动中的重要成员,在棒球活动中,接球与传球是防守技术的统一体,接球是进行局部配合或全场配合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棒球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接近完美的战术和技术,但是在青少年棒球训练中,双手接球往往不被重视,经常看到单手接球和随意传球的动作,忽视了基本功技术的重要性.本文对青少年棒球训练中双手接球传球目的与意义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盗垒是进攻中常见的战术,因而防盗垒战术在棒球竞赛中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往往在比赛最关键的时刻,进攻队盗垒战术的成功就意味着将取得比赛胜利,所以作为防守球员应该及时采取防盗垒的战术,赢得比赛。在棒球项目中,每个防守队员的分工和防守位置基本固定,为了进一步完善自身的防盗垒技术,每一个防守队员都要多观察、多思考。  相似文献   

6.
棒球运动是以击球跑垒、跑垒得分的进攻行为与投球、接传球的防守行为相对抗为特点的运动项目.在棒球比赛中,投手的球投得好,就能控制击球员的击球,全面控制对方的进攻.因此投手投球的技术战术和心理战术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决定了全局的比赛.通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棒球投手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成果,探讨投手投球技术战术及技术战术...  相似文献   

7.
G847.2 20010892羽毛球训练中专门的肌肉训练的探讨[刊,中,B]/余江红,林方航//体育师友.-2000(4).-11-12(TY)羽毛球//专项力量//肌肉力量//训练法G848.119 20010893浅谈棒球比赛中的防守技术[刊,中,I]/祝胜//甘肃体育科研.-2000(2).-12-14(TY)棒球//防守//技术//训练法  相似文献   

8.
垒球教室     
《新体育》2006,(10):15-15
垒球比赛双方各有9名队员参赛.她们依照防守位置分为投手,捕手,一垒手,二垒手,三垒手,游击手,左外场手,中外场手.右外场手。进攻时,这8名队员要逐一上场击球,但投手只参加防守,不参与进攻。  相似文献   

9.
《时尚球类》2005,(2):12-13
棒球是以棒打球为主要特点的一项集体性球类运动。棒球比赛的球场呈直角扇形,有4个垒位,分两队比赛,每队9人,轮流攻守。攻队队员在本垒依次用棒击守队投手投来的球,并乘机跑垒,能领奖踏过1、2、3垒并安全跑回到本垒者得1分。守队截接攻队击出球后,可持球碰触攻队跑垒员或持球踏垒以“封杀”跑垒员。攻队3人被“杀”出局时,即互换攻守方。各攻守1次为1局,正式比赛为9局,每局累计得分多者获胜。守队队员按其防守位置及职责规定名称如下:投手(1# 位)、接手(2# 位)、1垒手(3# 位)、2垒手(4# 位)、3垒手(5# 位)、游击手(6# 位)、左外场手(7# 位)、中外场手(8# 位)、右外场手(9# 位)。攻队进场击球的队员叫做击球员;合法击出界内球以后该名击球员应立即跑垒,成为击跑员;击跑员安全进入一垒以后即成为跑垒员。  相似文献   

10.
郑宝明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12):112-112,118
现代篮球运动,防守技战术愈发重要,本文对篮球运动中防守无球队员能力培养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防守意识,加强能力培养,强化日常训练,使该技术动作得到加强与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