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钟卫袁卫  黄志明 《中国软科学》2007,23(5):98-104,124
近几年我国工业企业的R&D投入不断增加,工业企业支出的R&D经费占全国R&D经费支出的比重均在一半以上。在研发经费、人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要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要合理增加R&D投入,更要关注R&D产出效率的提高。本文以2004年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及R&D活动数据为基础,分析工业企业R&D投入和绩效现状,并对R&D投入绩效进行评价,为相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促使人们关注R&D活动的发展情况。从R&D活动本身入手,可以分析我国区域R&D活动的基本状况及其各区域发展存在的差异,并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造成区域R&D活动发展差异的因素进行深入剖析,充分刻画了我国区域R&D活动的发展状态,为实现对区域R&D活动的合理调控和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首次将基尼系数分析方法引入工业企业R&D资源地区差异研究之中,在对我国工业企业R&D资源分布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计算了2000年我国工业企业R&D资源地区分布的区位基尼系数,用以分析各地区工业企业R&D资源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4.
章力  奚明华  刘子齐 《中国科技纵横》2011,(11):128-128,127
黑龙江省工业企业创新调查表明,企业科技机构主要设在大中型企业内;企业R&D经费大幅增长,科技投入的增长政府仍超过企业;企业R&D资源全部配置在科技创新的下段——试验发展研究;有内部研发活动的大、中、小型企业研发活动是持续的。建议:大中型企业R&D活动要向科技创新链的中段延伸;发展现代服务业,带动小企业R&D活动外包。  相似文献   

5.
熊维勤 《科学学研究》2011,29(5):698-706
 从激励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税收和R&D成本补贴政策对企业R&D活动规模和效率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税收的存在会弱化企业努力投入激励并降低了R&D活动的期望收益,从而既不利于提高R&D活动的效率,也不利于扩大R&D活动规模;而在R&D成本实行同一所得税抵扣政策下,政府对企业R&D投入的直接补贴政策是激励中性的,它虽然无助于提高R&D活动效率,但可以有效提高R&D活动规模。利用我国14个高技术行业1995-2008年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支持了上述理论结论。进一步证明,改变现行的R&D成本同一所得税抵扣政策为差别抵扣政策可以提高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6.
基于文献研究,构建了一个企业R&D投入产出的计量模型,并利用中国1999—2005年间29个省市(不包括海南、西藏)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对政府科技资助、企业R&D支出、金融机构贷款等对企业R&D产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总体来看,政府科技资助和企业R&D产出之间没有固定的线性回归关系;进一步对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分别研究,发现在中部地区,政府科技资助促进企业R&D产出;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R&D产出作用不显著;在东、中和西部的大多省份,企业自身R&D支出明显促进了R&D产出;在东、中、西部,金融机构的贷款对企业R&D产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我国R&D投入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R&D投入问题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也取得了不少相关研究成果。本文从R&D投入的来源与结构问题、R&D经费投入的国际比较、R&D投入与产出增长关系、R&D活动资源配置问题、我国财政科技投入与R&D投入的关系、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R&D支出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R&D投资行为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研发主要由大中型企业来完成,因此,根据1992年至2005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提供的有关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统计数据来分析我国企业R&D投资的特征。通过计量经济学分析得出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资具有短期化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短期化特点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促进R&D投资长期化措施。  相似文献   

9.
研究与开发是高新技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活动,而R&D投入是企业开展R&D活动的前提。本文以中、美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结合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研究企业不同阶段的R&D投入,并就各阶段的R&D强度差异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研究和实证分析,发现中、美两国各阶段R&D投入差异显著,且高新技术企业的R&D投入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并根据比较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对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以上海浦东新区新兴科技型企业为对象,对企业R&D活动和自主技术创新进行经验研究,通过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提炼出企业的规模结构、研发人力资本投入及盈利能力对企业R&D活动及自主技术创新发展的共同促进作用,验证了西方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结果表明,区域新兴科技型企业应扩大企业规模结构,企业R&D商业化能力是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R&D经费资源的稀缺性,在增加R&D经费投入之前研究R&D经费配置效率意义重大。本文在Wurgler(2000)模型基础上,通过构建R&D经费配置效率的动态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2004-2009年间37个工业行业的R&D经费配置效率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R&D经费配置是有效率的(0.109),但处于较低水平;我国企业自发R&D投资水平偏低且存在行业差异。要想提高我国R&D经费配置效率,一方面应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R&D经费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应当积极发挥政府在R&D经费配置中的宏观调控作用,还要不断增强企业提高自发R&D投资水平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从省域尺度上考察我国R&D枢纽的形成与发展状况。采用2006年我国各省市R&D活动的数据,建立R&D枢纽选择指标体系,从研发投入、研发产出、研发产业化和创新环境方面对我国R&D枢纽形成区域及发展模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和上海适宜成为我国的R&D枢纽。在R&D枢纽的发展模式上,北京适合发展成混合型的研发枢纽,上海适合发展成为自主创新型的研发枢纽。  相似文献   

13.
143家国有工业企业R&D能力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企业R&D能力对143家大中型国有工业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这些企业存在R&D资源获取能力不强;R&D组织网络有待优化;R&D成果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应采取措施促进国有企业提高R&D能力。  相似文献   

14.
R&D投入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R&D政策对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在对比分析创新与R&D内涵的基础上,对R&D政策的概念和内涵给予界定。以欧盟为例,介绍了欧盟R&D政策的构成、政策效果及其在不同空间层面的区域效应。针对我国R&D政策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初钊鹏  王铮  李兵  杨念 《科学学研究》2009,27(6):869-875
 从省域尺度上考察我国R&D枢纽的形成与发展状况。采用2006年我国各省市R&D活动的数据,建立R&D枢纽选择指标体系,从研发投入、研发产出、研发产业化和创新环境方面对我国R&D枢纽形成区域及发展模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和上海适宜成为我国的R&D枢纽。在R&D枢纽的发展模式上,北京适合发展成混合型的研发枢纽,上海适合发展成为自主创新型的研发枢纽。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与绩效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我国非上市高新技术企业R&D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从R&D投入及其强度、R&D资金来源到R&D绩效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揭示出R&D投入与企业盈利能力、技术实力等绩效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并指出企业应当加大R&D投入、强化R&D管理以提高R&D绩效.  相似文献   

17.
软件企业R&D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分类分级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件企业R&D人力资本投资活动的高风险性极大地影响着R&D人力资本价值提升与软件企业的稳步成长,在对软件企业R&D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从技术风险、代理风险、R&D人员流失风险和R&D人员配置风险等角度提出了R&D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分类控制模式;根据各类风险的等级大小,引入企业治理的基本理念,提出了R&D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分级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18.
工业企业寻求合作R&D的动机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旨在系统分析工业企业寻求R&D合作的动机.研究表明当代技术发展的综合性、复杂性、技术创新的高风险性、高成本以及为了获得市场机会促使企业积极开展合作R&D.文章还特别指出企业内在的R&D能力是开展R&D合作的必要条件,合作R&D只是企业内在研究能力的补充.文章最后还提出了克服合作障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伟  刘井建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1):47-48,56
由于社会经济系统的内部结构和企业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R&D发展模式和管理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企业R&D发展模式和管理的分析和比较发现,我国企业R&D管理仅相当于国外第四代R&D管理水平。针对我国企业R&D发展的特征和问题,提出了提高我国企业R&D管理水平的借鉴措施。  相似文献   

20.
软件企业R&D人力资本投资活动的高风险性极大地影响着R&D人力资本价值提升与软件企业的稳步成长,在对软件企业R&D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从技术风险、代理风险、R&D人员流失风险和R&D人员配置风险等角度提出了R&D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分类控制模式;根据各类风险的等级大小,引入企业治理的基本理念,提出了R&D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分级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